骨鲠之臣可能对很多人来说算是比较生僻的成语,但是在古时候这个成语算是对官员们最高的评价了。骨鲠之臣就是指那些刚正忠直、敢于谏言的大臣,要知道在古代可能说错一句话就会被杀头,如果当政的是为暴君,那天下百姓和大臣们都不会有好日子过,所以就更加需要骨鲠之臣的出现。所以历史上到底有哪些人能被称为骨鲠之臣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位,不过比较讽刺的是骨鲠之臣几乎最后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众所周知,项羽败给刘邦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不会用人。不过作为一度称雄天下的西楚霸王,项羽麾下也不是完全没有人才。陈平就曾跟刘邦提到:项羽麾下有四位“骨鲠之臣”,必须将他们除掉才能击败项羽。那么这四位“骨鲠之臣”都有怎样的人生结局呢?
周殷是西楚霸王项羽的大司马,镇守整个西楚南方。汉五年(前202年),刘邦在越过鸿沟追击项羽的同时,命令英布和刘贾进攻西楚的南方。在如此形势下,周殷在英布的劝诱下投降了汉军,引导汉军攻占了寿春等重要城池。南路汉军也凭此顺利地到达垓下与刘邦会师。
龙且与周殷同为项羽的大司马,其最辉煌的战绩就是打败九江王英布。陈平在项羽阵营行离间计后,项羽对范增、钟离眜都心生猜忌,唯独对龙且信任如常。汉四年(前203年),势如破竹的韩信连续消灭魏、燕赵等诸侯,齐王也是岌岌可危,只得向项羽求援。
为了改变整个战略形势的不利,项羽便派龙且率领二十万大军北上援齐,试图一举击败韩信。但在潍水与汉军对阵时,自大的龙且中了韩信的诱敌与水攻之计。楚军几乎是全军覆没,龙且本人也被灌婴的部下砍了脑袋,而项羽也失去了扭转战略形势的可能。
钟离眜是项羽麾下少有的智勇双全的大将,不仅在战场上多次击败刘邦,还非常赏识韩信。但钟离眜的才华引起了项羽的不快,所以陈平行离间计后,第一位被项羽猜忌疏远的重臣就是钟离眛。但钟离眛对项羽一直忠心耿耿,直到垓下之战后才离开了楚营。
西汉建立后,成为朝廷通缉犯的钟离眜躲在了楚王韩信的宫中,这引起了刘邦的警惕。为了躲过刘邦的打击,听信谗言的韩信迫使钟离眛自杀。钟离眛死前悲愤地说:“汉所以不击取楚,以眛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于汉,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
范增早年是项羽叔叔项梁的谋士,项梁就是按照他的建议拥立了楚怀王。项梁死后,范增成为项羽的首席谋士,凭借智谋与才干被尊为“亚父”,在楚营中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正因如此,范增对项羽有时都不太尊重,在鸿门宴时就骂项羽是“竖子”。
范增的态度当然让刚愎自用,目中无人的项羽心生不快,最后在陈平反间计的推动下,项羽越来越猜忌范增,逐渐削弱范增的权力和影响,导致范增在一怒之下决定告老还乡。在回乡的路上,越想越生气的范增背上长了毒疮,最后病死于途中。
上一篇:人各有志典故出处介绍
下一篇:忍辱负重典故出处介绍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