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歃血为盟什么意思?

时间:2019-04-15 11:58:51 作者:灿烂海滩 来源:网络

高干是东汉末年并州刺史,袁绍的外甥。官渡之战以后,袁绍逃回冀州不久便发病身亡。袁谭和袁绍又不和,导致被曹操逐一击破,曹操已经扫除了一统北方的最大障碍,但在并州之战受到高干的顽强阻挠。曹操在荀攸的建议下使出诈降一计,成功率军击败高干。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歃血为盟”,就和此次事件有关,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背后的典故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歃血为盟什么意思?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发生在曹操统一河北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曹操、荀攸和高干。原文如下:

袁尚、袁熙知曹兵将至,料难迎敌,乃弃城引兵,星夜奔辽西投乌桓去了。幽州刺史乌桓触,聚幽州众官,歃血为盟,共议背袁向曹之事,乌桓触乃出城迎接三路军马,径来降操。操大喜,加为镇北将军。忽探马来报:“乐进、李典、张燕攻打并州,高干守住壶关口,不能下。”操自勒兵前往。三将接着,说于拒关难击。操集众将共议破干之计。荀攸曰:“若破干,须用诈降计方可。”操然之。唤降将吕旷、吕翔,附耳低言如此如此。吕旷等引军数十,直抵关下。

歃血为盟什么意思?

(吕旷和吕翔)谓干曰:“曹军新到,可乘其军心未定,今夜劫寨。某等愿当先。”于喜,从其言,是夜教二吕当先,引万余军前去。将至曹寨,背后喊声大震,伏兵四起。高干知是中计,急回壶关城,乐进、李典已夺了关、高于夺路走脱,往投单于。操领兵拒住关口,使人追袭高干。干到单于界,正迎北番左贤王,左贤王曰:“吾与曹操无仇,岂有侵我土地?汝欲使我结怨于曹氏耶!”叱退高干。干寻思无路,只得去投刘表。行至上洛,被都尉王琰所杀,将头解送曹操。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曹操发动统一河北之战,袁尚、袁煕兄弟远走乌桓,幽州刺史乌桓触依附曹操,形势一片大好。不过,乐进和李典却在进攻并州的战斗中,遭到并州刺史高干的猛烈阻击,进展不顺。于是,曹操亲率大军征讨高干。谋士荀攸献出诈降之策,令袁绍降将吕旷和吕翔前去诈降高干。高干轻信吕旷和吕翔之语,偷袭曹军,遭曹操重创。最终,高干在逃往过程中被都尉王琰所杀,并州终于落入曹操之手。

歃血为盟什么意思?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文中提到的“歃血为盟”, 歃血:古代会盟,把牲畜的血涂在嘴唇上,表示诚意;盟:宣誓缔约。泛指发誓订盟。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唐代苏安恒《请复位皇太子第二疏》中的“歃血为盟,指河为誓,非李氏不王,非功臣不封。”

小说中提到的曹操攻占并州之战,在历史上的确发生过。据《三国志·袁绍传》载:“高干叛,执上党太守,举兵守壶口关。遣乐进、李典击之,未拔。十一年,太祖征干。干乃留其将夏昭、邓升守城,自诣匈奴单于求救,不得,独与数骑亡,欲南奔荆州,上洛都尉捕斩之。”该传注引《典略》亦称:“上洛都尉王琰获高干,以功封侯。”能将曹军猛将乐进、李典的进攻击退,也足见这场战斗的激烈程度。

歃血为盟什么意思?

《三国演义》作者对于高干这个人物的介绍很少,在一般的爱好者看来,他只不过是袁绍阵营中一名普通的将领。但在真实的历史当中,高干不但出身名门,是袁绍的外甥,还是袁绍阵营中的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

据《三国志·高柔传》注引谢承所撰《后汉书》载,高干出身与汉末官宦世家,其祖父名叫高赐,曾任司隶校尉。高干的父亲名叫高躬,也做过蜀郡太守一职。高干的族人还出现过高固、高慎、高昌这样的名士,在东汉时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高干自幼以“才志弘邈,文武秀出”著称于世,加入袁绍集团后迅速得到重用,并被袁绍委以并州刺史的重任,坐镇边陲长达七年。曹操发动统一河北之战期间,高干多次击退曹军的进攻,令曹军“五子良将”之一的名将乐进铩羽而归。不过,随着袁绍残余势力在其他战场的失利,高干面对的局势愈发艰难。此后,曹操亲征并州,将高干击溃。高干在逃亡途中,被籍籍无名的上洛都尉王琰抓获并杀死,从此告别汉末历史舞台。

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上一篇:闷闷不乐什么意思?

下一篇:作威作福什么意思?

相关文章

图文热点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