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战败以后,曹操把重心放在了关中。211年7月,曹操亲自领兵讨伐马超和韩遂的联军,最后马超一方战败打算割地求和,但被曹操拒绝。此后马超、韩遂败走凉州,关中就此被曹操平定。同年10月,曹操任命夏侯渊继续西征,最终彻底铲除后患拿下凉州。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疾雷不及掩耳”,就和此次事件有关,下面就来讲讲背后的典故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发生在关中之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曹操、夏侯渊和张既。原文如下:
众将皆问曰:“初贼据潼关,渭北道缺,丞相不从河东击冯翊,而反守潼关,迁延日久,而后北渡,立营固守,何也?”操曰:“初贼守潼关,若吾初到,便取河东,贼必以各寨分守诸渡口,则河西不可渡矣。吾故盛兵皆聚于潼关前,使贼尽南守,而河西不准备,故徐晃、朱灵得渡也。吾然后引兵北渡,连车树栅为甬道,筑冰城,欲贼知吾弱,以骄其心,使不准备。吾乃巧用反间,畜士卒之力,一旦击破之。正所谓疾雷不及掩耳。兵之变化,固非一道也。”
众将又请问曰:“丞相每闻贼加兵添众,则有喜色,何也?”操曰:“关中边远,若群贼各依险阻,征之非一二年不可平复;今皆来聚一处,其众虽多,人心不一,易于离间,一举可灭:吾故喜也。”众将拜曰:“丞相神谋,众不及也;”操曰:“亦赖汝众文武之力。”遂重赏诸军。留夏侯渊屯兵长安,所得降兵,分拨各部。夏侯渊保举冯翊高陵人,姓张,名既,字德容,为京兆尹,与渊同守长安。操班师回都,献帝排銮驾出郭迎接。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曹操亲征关中,在潼关一役中重创马超、韩遂叛军。对于曹操在此战中所采用的战术,不少文武非常不解,便询问曹操。曹操将自己采用的大迂回、反间计等战术一役进行了介绍和分析,众将心悦诚服。此后,曹操命夏侯渊留守长安。夏侯渊又保举张既为京兆尹,而自己一起镇守西北地区。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曹操口中的“疾雷不及掩耳”, 意为突然响起雷声,使人来不及遮掩耳朵。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可见于《六韬》中的“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
小说中描述的这段曹操向众将解释战术的故事情节,在历史上的确出现过。这段话出现在《三国志•武帝纪》当中,与小说基本相似。面对凶猛彪悍的关中割据势力,曹操避实击虚,采取了声东击西的战术,对叛军形成前后夹击之势,又施展反间计分化了马超和韩遂,最后一鼓作气重创叛军。曹操的这段话语不仅是对关中之战的总结,也是曹操军事才能的真实写照,体现了曹操的用兵特点。
不过,尽管曹操取得了关中之战的大胜,但却因为主力过早返回中原,也留下了不杀隐患。就在曹操离开关中不久,马超死灰复燃,迅速占领了凉州州治冀城,西北乱局再起。幸好留守长安的夏侯渊临危不惧,经过数年恶战,不仅将马超彻底赶出了关中,同时还一举荡平了盘踞西北三十余年的一个独立王国。
说起这个独立王国,史料中留下的记载并不多。据《三国志•武帝纪》载:“初,陇西宋建自称河首平汉王,聚众枹罕,改元,置百官,三十余年。”《三国志•夏侯渊传》称:“初,枹罕宋建因凉州乱,自号河首平汉王。”从这两段记载中可以,这个独立王国的都城在凉州的枹罕,国王名叫宋建。这个王国自汉灵帝时期就已经建立,盘踞凉州一带已有三十多年。
汉末西北地区形势复杂,不仅让宋建有了建号立国的机会,也令汉末朝廷无可奈何。因此,这个王国才得以生存三十余年。关中之战结束后,夏侯渊留守西北,不仅将马超赶出了关中,还对宋建进行了致命的打击。据《三国志•夏侯渊传》载:“太祖使渊帅诸将讨建。渊至,围枹罕,月余拔之,斩建及所置丞相已下。”至此,这个早在三国尚未形成时便已经建号立国的王朝终于土崩瓦解。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