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皿方罍就不得不说它的归国之路是多么的漫长曲折,说到皿方罍就又不得不说把它倒卖出去的卢芹斋,所以很多人就非常的恨这个卢芹斋,但是其实背后的故事又不仅仅如此,这其中有很多的故事,更多详细的我们接着往下看吧,话说这个皿方罍的归国之路真的超级漫长,超级曲折下面继续看看吧!
皿方罍在湖南出土后,被文物贩子倒卖出国。倒卖皿方罍出国的文物贩子是谁?之前从来没有留意过这个问题。前几天央视综艺《国家宝藏》播出湖南博物馆特辑,在介绍皿方罍的小剧场中,知道了倒卖皿方罍的文物贩子的名字,卢芹斋。饰演卢芹斋的演员手舞足蹈,非常轻佻,我以为历史上的卢芹斋也是这样心浮气躁毫无静气的投机分子而已,并没有过多留意。
前天收到之前教过的雅思学生的微信,她分享了自己在学习心理学专业时的一些思考。跟她说了很多,并且推荐她去看最近国内很火的电影《无问西东》,跟她说王力宏在里面演一个参军的西南联大学生,这个角色的故事让我想到了甲骨文专家陈梦家写过的一段现代诗:也许有天,上帝教我静,我飞上云边,变一颗星。最后我在网上找了一篇介绍陈梦家的长篇文章《诗人陈梦家之死》发给学生,建议她在有空、能够静心的时候读一下,也许可以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分析一下陈梦家在文革自杀前最后的心路。
那篇文章介绍了陈梦家出身牧师家庭,与夫人赵萝蕤的相识相依,以及他们夫妇在上个世纪40年代中期远赴美国深造,陈梦家在美国搜集中国古代青铜器资料。也就是在那篇文章中我才知道,原来陈梦家和卢芹斋也有交集,他们在美国结识,正是在陈梦家的劝说下,从欧洲转战美国开拓文物市场的卢芹斋将嗣子壶捐给了中国。文章中附有卢芹斋的照片,庄严稳重,与《国家宝藏》剧场中演员所表现的浮夸截然不同。由此对卢芹斋(CT Loo)产生了好奇,便搜了关于他的英文文章细读。网上对卢芹斋的介绍最全面的是《金融时报》在2014年所刊出的长文,卢芹斋的英文维基百科页面中的很多信息便是来自这篇文章。
卢芹斋出生微寒,曾在后来成为国民党元老的张静江手下做事,并且追随张静江到了法国,成为张静江打理文物生意的得力助手。在轻车熟路以后,卢芹斋自立门户,在法国开启了自己的古董店。在美国通过一战实现经济崛起以后,卢芹斋将自己的市场重心转移到了美国,并在那里结识实业家洛克菲勒,卢芹斋一直想把洛克菲勒变成自己的客户,然而因为价格买卖没有谈拢。1949年以后,中国政府严厉打击文物倒卖走私,卢芹斋失去了货源,他也渐渐退出了文物交易行业。
看《金融时报》的报道,我有一个非常好奇的点就是卢芹斋认识洛克菲勒,认识当时的欧洲与美国的诸多名流,尤其是做实业的名流,知道这些人是通过什么实业兴业兴邦,难道卢芹斋就从来没有想过在古董交易以外,多元化自己的产业与生意?究竟是卢芹斋仅仅有志于文物交易?还是那些卢芹斋结识的国外实业家仅仅认为卢芹斋只是他们获得中国文物的鹰犬、背叛自己祖国的投机客?还是因为卢芹斋手上有独特的优势,让他在中国能够低价获得古董,在国外高价贩卖,这风险极低的行当一本万利,让其他利润大、风险高的实业投资在卢芹斋看来了无吸引力?
卢芹斋的文物生意一直以来就广受争议,一些人认为窃国宝者当诛,也有一些人认为他的生意在战乱的背景下,其实是保护了文物。卢芹斋的情感世界能让旁人一窥他性格的端倪。卢芹斋在法国开起古董店时,对同一条街上开女帽店的女老板非常爱慕,但年长卢芹斋四岁的女老板另有金主情人,所以女老板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卢芹斋,之后,三人一直维持着微妙的关系。从卢芹斋对自己情感的选择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非常坚持己见、特立独行的人。他的孩子们是混血,没有父亲对于东方文化尤其是古董的执念,所以鲜有后代继承卢芹斋的衣钵。多元化自己的生意,让自己开辟的生意基业长青,很多富豪会在攻城以后思考如何守城,更加确切的讲是为自己的家族、为自己的后代思考守城之策,用现在的流行语说,卢芹斋在财富的传承上好像表现出了儿孙自有儿孙福的佛系。晚清重臣曾国藩曾说「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他给自己拟的墓志铭是「不信书,信运气」。很多时候人要做高贵的选择还是去相反的方向,时也运也。致富的手段不高贵,致富的结果也是运气使然,大概正是因为深谙这一点,所以卢芹斋在创业以后,对自己能够多元化拓业,对后代能够守业,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执念,他把自己的执念放在了自己的情感生活中。
上一篇:堇青石的文化寓意是什么?
下一篇:青铜剑是怎么铸造的?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