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黄恩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时间:2020-09-18 08:08:46 作者:阅读悦读之写乎 来源:本站整理

黄恩彤是清朝末年大臣,可能听过这个名字的朋友不多,但他是《南京条约》的主要签订人之一,也正是因为此事让黄恩彤背上了“卖国贼”的名号。当然,清朝签下的每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都会让我们感到愤怒,但签订条约的人并非都心甘情愿。黄恩彤的真实想法又是什么呢?黄恩彤一生有功有过,下面就准备跟各位讲讲他的生平事迹,至于何如评价,大家可以自行判断。

黄恩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黄恩彤入仕步入官场

黄恩彤是山东宁阳县蒋集人,位于彩山脚下。出身于耕种之家,书香门第,其父黄宗皋,天资聪慧,学业优秀,府县考试名列前茅。因是家中的唯一男丁,为了全家的生计,放弃科举,力耕持家,并亲自督促两个儿子黄恩澍、黄恩彤学业。

黄恩彤自幼勤奋好学,五岁跟其兄黄恩澍入私塾读书,博览群书,过目不忘,有神童之誉。15岁县试第一,1822年中举人,1826年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入朝为官。

黄氏家族人才辈出,在黄家大院里,接连走出两代四位举人,黄恩澍、黄恩彤、黄师訚、黄宝书。四位举人中的前三位又分别考取进士,兄弟进士,父子进士(黄恩澍和黄宝书是父子,黄恩彤和黄师訚是父子)的佳话,被世人传扬。

1826年,黄恩彤出任刑部主事,他潜心学习清朝法律,表现出超人的才干,得到时任刑部尚书陈若霖的赏识。让他接手办理户部伪造、银库截饷、邪匪传教三宗久拖未决的疑案,黄恩彤不负众望,深入调查取证,很快破获了疑案,从严惩办了案犯,令人刮目相看。黄恩彤在刑部的十年间,查办大案要案,政绩斐然,累迁刑部郎中(五品)。

后来,黄恩彤凭着出众的才华和才干,逐步擢升为热河理刑司员、江南盐巡抚、江苏按察使、江宁布政使、广东巡抚,官至从二品。

黄恩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充当朝廷替罪羊签订卖国条约

鸦片战争战败后,大清帝国风雨飘摇,朝廷的昏庸,官场的腐败,西方列强乘机践踏掠夺,列强恐吓之下更无平等而言。

黄恩彤随同耆英、伊里布奉旨议和,名义是谈判议和,可弱国无外交,列强们早就制定好了条约文本,还让你讨价还价,道光皇帝被迫同意该条约,指使黄恩彤代表清政府签字,却背上了“卖国贼”的骂名。面对大清无力回天的局面,面对国人的指责谩骂,黄恩彤有口难言。

在失望和悲愤中,正是年富力强的鼎盛时期,年仅49岁的他,急流勇退,以亲老遵例为名,辞官归养。宦海沉浮23年的黄恩彤,果断做出明智的选择,彰显出他超俗豁达的性格和世事洞明的修养。

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腐败软弱的清政府只能议和。黄恩彤只能秉承皇帝的旨意签订条约。假如换成清政府任何一个官员,也只能遵旨办事,没有不二的选择。把“卖国贼”的帽子扣在他的头上,实在是有失公平。公正的说,黄恩彤不过是清朝政府一个替罪羊,反过来说,不把屎盆子扣你头上,难道还能扣皇帝头上。就像当今部门领导出了事,不是一般工作人员的责任,就是临时工干的,这黑锅你不背谁背。

假如黄恩彤生逢康乾盛世,凭他的人品和才华,未必不能跻身台阁,出将入相。但在飘摇欲坠的道光王朝,不可避免地随时代变迁而浮沉。

黄恩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编纂县志,著书立说

黄恩彤回到家乡后,关心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和传承。分别与1851年、1879年两次参与编纂《宁阳县志》。在他的主持下,增补了三十年间新的资料,使县志更加真实完美。

1859年,黄恩彤受邀请主持编纂《滋阳县志》(今兖州),在修志过程中,他节冗理乱,补缺润瘠,摆脱庸俗的歌功颂德之风,力求对历史人物客观公正的评价。他那渊博的知识,一丝不苟的精神,使众多的修志者感到自愧不如,赞扬他是永远不可超越的典范。

1860年,黄恩彤花甲之年,着重对历史知识学习研究,写成《两汉史断》六卷,《三国志》读书札记十卷。还将自己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独到见解,编著成《鉴评别录》60卷,对后人的参考借鉴起到了指导作用。

黄恩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写书指导家乡的农业生产

黄恩彤除了著书立说,还非常关心地方的农业生产,他把南方的种植方法在家乡推广,提高了产量,增加了收入。他号召乡亲们种植桑园,发展养蚕,没有本钱的可到他家去借,卖蚕茧后归还。他还把先进的养蚕技术写成了《蚕桑录要》五卷,用来指导更多的农户养蚕,因此,当地的养蚕业得到空前的发展,增加了养蚕农户的收入。

山东地区天气干旱,易发生蝗虫灾害,蝗虫泛滥时,把庄稼叶子蚕食一空,致使庄稼绝产。黄恩彤走出家门,多方调查老农,把他们防治蝗虫的经验写成了《去螣必效录》,翻印成书,分发各地,指导如何防治蝗虫。

黄恩彤的家乡添福庄、黄家庵、龙泉村地形低洼,到处是水泽,积水成水塘。他号召人们利用坑塘水泽种植莲藕,使不长庄稼的水泽变废为宝,既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收入。他的家乡变成了“三面荷花一面柳,村里村外莲花香”的美丽乡村。

他为官从政多年,是官员学者,饱览世事沧桑,却倾心于农业生产,关心民间疾苦,因而,受到家乡人们的爱戴。

黄恩彤到了晚年,一直手不释卷,笔耕不辍,这种勤勉的治学精神对宁阳后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1882年,(光绪八年),时逢黄恩彤重逢乡举,(中举人满60年),大清朝廷赐予鹿鸣宴,赏二品顶戴,这是不可多得的荣誉。

黄恩彤是宁阳文化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继承了古圣先贤的文化遗产,是宁阳历史文化集大成者,他是家乡人的骄傲。多少年来,让家乡人愤愤不平的是他那顶“卖国贼”的帽子,竟然替大清帝国戴了这么多年,纵观历史,众多文献证明,黄恩彤没有“卖国求荣”,他不过是大清皇帝和王爷们手里的一枚棋子,一个替罪羊,岂不冤哉!

一首诗概括了黄恩彤的一生“一半是非一半闲,一半兵戈一半田。一生荣辱写青史,只把彩山当金銮”。

【作者简介】姜广富,喜爱文学写作,习惯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活跃在文学创作圈内的老兵。

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上一篇:历史上真实的贾南风是怎么样的

下一篇:明熹宗为何英年早逝

相关文章

图文热点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