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泰伯奔吴的真相是什么

时间:2021-05-25 17:14:13 作者:阅读悦读之写乎 来源:网络

泰伯奔吴是发生在商朝的故事,讲述泰伯父亲准备传位给小儿子,因此泰伯便逃到荆楚之地,将自己身上刺满花纹,并剪断头发,表示维护父亲的决定。而泰伯此举给当时的荆蛮人带来了很多帮助,因为他等于是将先进的中原文化带到此地,使当地加速发展成为文明社会,并且最终建国。泰伯的这段经历可谓非常的神奇,他此后也被称为是“江南人文之祖”。

泰伯奔吴的真相是什么

1、泰伯奔吴

商朝末期辰光整个国家乱成一片,大小军阀各霸一方拥地称王,形成大小部落多个,其中有个周部落相当昌盛,有鹤立鸡群之势。

老周王生了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三个人都比较聪明而且都极有建树,至于兄弟三个之间的关系如何?史上记载不多,但笔者总认为他们之间并非和睦一心,不缺乏宫廷派系的暗潮涌动,则是没有流血而已。

泰伯不知何因无有后人,老二和老三都有子嗣,特别是老三季历有个儿子叫姬昌,极为贤明,老周王想传位于他,便有事无事地在几个儿子和大臣面前夸奖,甚至说大周的希望就在姬昌,话意再明白不过了。

按照当时的传统传位必须是长子长孙,要想传位给姬昌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有了偏心之后,老周王就开始刻意重用老三季历,想通过非正常之法先传位于三儿子,再名正言顺地传位于孙子。

这样的安排连傻子都能看得出来,泰伯岂有不知?

泰伯奔吴的真相是什么

与其不受待见还不如选择放弃,如果不走势必就会引起龙蛇相争。于是,就有了泰伯一让王位千里奔吴的故事,世上对其这番举动的评论极高,殊不知是无奈之举。

泰伯要想成全老周王,大可不必离开周部落,即使真想消失也未必要待父亲生病时,叫上老二以替父采药为名而溜之大吉,请注意,还带了三千多随从哦!

就这声势和规模说是礼让王位于理难通,再者,老周王得知这个消息却派出兵马去追赶,是想挽留还是其他原因不得而知。

笔者认为带走如此之多的人马绝非是礼让那么简单,如果泰伯不想做皇帝选择隐姓埋名应该是上策,而他是恰恰相反,证明他的权欲依然未失,走的并不甘心,寻找自己的未来便是当务之急。

泰伯领着人马一路往南,一直走到无锡的梅里,见这里人烟稀少、土地肥沃、水系丰富,适合居住就留了下来。

泰伯奔吴的真相是什么

2、建立句吴

当时的梅里属于蛮夷之地,没有村庄过着半野人的生活,泰伯将中原的先进文明带到了这里。他教会了人们生产种植,兴修水利、围垦造田,开凿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条人工河——伯渎河,又建立了江南第一个村庄梅里,开创了江南文明史,可谓是功高盖天。泰伯的智慧得到了当地人的认可,就拥护他做了大王,他也当仁不让,就在梅里筑城为都,起国号为“句吴”,就是古吴国的前身。

由此看出泰伯并不是没有政治抱负,则是没有机会,当上大王不久,便得知父亲老周王去世,便和二弟赶回老家奔丧。

丧事办完大臣们提出子承父业,三弟季历也一再谦让,都被泰伯婉言拒绝,这就是世称的二让皇位。这时候的他不是不想当这个皇帝,而是不敢接受,自己离开部落已有数年,朝臣之心谁能摸得透,根本就不是自己的势力,岂能坐得稳!再讲三弟季历也不见得是真心所让,何况还要背上叛父的名声。

从始至终泰伯只是推让皇位,却一直没说自己已在江南创立了新国,其中的原因想必大家能够猜着,那就是想当周皇帝的心没死,留着后路等待时机。

泰伯奔吴的真相是什么

回到江南没几年获知三弟季历被商朝暗害,又赴故地奔丧,料理完后事,大臣们又挽留他做皇帝,侄儿姬昌更是真心相让,然而泰伯依然初心不改一口拒绝。

笔者认为这次的让位倒是真心实意,一是父亲的愿望得以实现,如果自己横插一杠子,不但坏了多年修来的名声,更得不到周朝的拥戴,更何况自己的句吴已经建设的不亚于周朝。

泰伯的三让皇位让他受益了一辈子,特别是第三次的让位,不但明智而且卓有远见,因为姬昌的确是个明君,他励精图治让周朝不断强盛,开创了大周基业八百年。

有感于泰伯的礼让,周朝并没有忘记这位皇长子,当周灭了商之后便派人寻找泰伯的后人以图分封,这时候的江南早已经是富裕之地,周朝方知泰伯后人已在江南成立了句吴国,便封为吴国,国人皆以国为姓,这也是吴姓的由来,吴国也从这时才算真正走向历史,而此时已经是吴国的第五代了。

无论怎么说泰伯三让皇位世上无二,其让德之高尚使人敬仰,被后人们尊为“至德先圣”、“三让王”是当之无愧。他开创了江南文明,建立了江南第一村、第一都、第一国,为江南发展所起的作用无人能替,被称之为“江南人文之祖”更是当之无愧。

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上一篇:竹林七贤中谁的成就最高

下一篇:章邯为什么不归顺刘邦

相关文章

图文热点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