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在刘邦登基称帝之后,没有完全采用秦朝的郡县制,而是也沿用了先秦时期的分封制,分封了很多诸侯王,也算是给后来的祸乱埋下了根源。其实我们可以猜到,当时分封的诸侯王的权力必定不会很小,否则也没有能力挑起战乱。那么,当时那些诸侯,权力究竟有多大呢?
刘邦时期的诸侯王权利极大,因为这些诸侯王实际上和刘邦是联盟关系,而非绝对意义上的君臣关系,刘邦封异姓王是妥协和被逼无奈。
当时的诸侯王有自己的军队,管理自己的封国,有税收,盐铁权,自己认命封国内大小官员,就是实际上的国中之国。
所以《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被贬为淮阴侯,到了樊哙家门口,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
樊哙看到韩信是跪拜迎接的,而且樊哙对韩信称臣,因为韩信以前是楚王,韩信是君,樊哙是臣,虽然都是刘邦手下,地位截然不同,樊哙既对刘邦称臣,也对诸侯王称臣,可见汉初诸侯王地位权利之大。
从刘邦以后,惠帝,景帝,武帝一直到汉成帝,诸侯王权利越来越小,到成帝时期已经没有任何权利,与囚徒无异。
所以讨论西汉诸侯王权力,一定要分时期。
吕雉和窦太后有什么区别?
她们有行为一致,本质上有些许不同。吕雉是因为与刘邦不和,刘邦宠爱戚夫人,想把皇位传给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吕雉自己的儿子刘盈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在政治上没办法支持母亲,所以吕雉没有相信的人,一直都是靠着娘家人才在政权中取胜,一则是恨刘邦的负情薄义为抱负,二则是要依靠娘家人来巩固自己的权力。
如果说吕后是专政,那窦太后算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并且在她一生的政治生涯中并没有过份偏帮娘家人,她所重用的娘家人也确实是能当得起职位的人(或许有些地方有偏,但也不影响她的政治主见),比如她娘家两个弟弟,长君和少君都是德行兼备的人,还有她的一个侄子大将军窦婴也算是一个刚正不阿的人,在刘启想传位给窦太后偏爱的小儿子刘武时,窦婴为防止兄弟相残极力阻止,这也可以看出其的刚正。
如果硬说窦太后的偏帮,那就是在小儿子刘武问题上,相传窦太后相当疼爱小儿子,赏赐无数,还希望他能登上皇位,不过事与愿违还连累窦婴被皇亲中除名,相传刘武是堕马身故,不过窦太后一生在政治上的影响力很大,这并不是娘家人为此巩固的实力,相反的她死后,因为党派斗争窦氏一落千丈。总的来说,这两个女人都影响西汉的走向,在大事大非上面都是非常有政治头脑的,尤其是在窦太后时期,国家在她的影响之下是呈现良性发展的。
历史上的刘邦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天生的性格是狡黠、油滑,爱吹牛皮,颇象个混混儿。“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好酒及色”。他的出身极其普通,其父母的名字不为世人所确知,当然不及项羽的名将后裔身份。在一贯重视光环和背景的人们心目中,刘邦显得黯淡,这使得二人在刚起兵的时候,刘邦只能落个从属的地位。但刘邦自有他的一套。狡黠和油滑自然不是领导者的气质,沛公却善于不断拔高自己。
他自比“信陵君”,从而给自己定出了人生的高度。他常不自觉地模仿信陵君的处世、行为方式,为自己的性格添加了理性和工于心计的优秀的一面,这使得他的人生成为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一生。他也因此受到乡里人士的敬重。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