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不仅是一个英雄人物辈出的时代,也是各种事件层出不迭的年代,有悲有喜,有哀有乐。对于蜀汉来讲,在刘备死后,有一件事情可以说很多稍微对三国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那就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由于马谡丢失了街亭,而被斩首的事情。然而很多人都在思考,尽管不知道后来的结果,但是为什么诸葛亮会派遣马谡,而不是选择其他更有能力的人去守街亭呢?
在诸葛亮五次北伐之中,第一次最为悲壮,原因很简单:挥泪斩马谡。正所谓,出身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然而,这里有一个大问题,即:街亭那么重要,为何诸葛亮不派遣魏延或赵云等人镇守,而是选择了从未有过领兵经验的马谡呢?
街亭失守之后,诸葛亮挥泪斩了马谡,但是后世有人认为诸葛亮斩马谡过于严苛,这件事期大部分责任是归咎于马谡刚愎自用,纸上谈兵。但是不能因此抹杀了马谡的才能,他在平南献策的时候展现出了他对战争过人的洞察力和算计手段。
马谡是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他在街亭大战的前夕,敢于在别人都不愿意出来担当此任的时候主动请缨,街亭一战谁都知道凶险,没有关隘可以防守,想要保住街亭本来就是很难的事情。但是当诸葛亮问军中谁可以出来的时候,马谡没有犹豫,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败了的结果,但是他还是承担了。
在街亭败后,马谡没有投降,而是积极的组织残部开始突围,保存了大部分主力,虽然街亭失守,但是他保存了战斗力。最后,诸葛亮要将马谡问罪的时候,他没有依靠自己和诸葛亮的交情很好来为自己求情,也没有用一些客观原因来为自己辩护,他一言不发的受刑是何等的悲壮,在国家为难当头的时候,挺身而出,又在需要人整肃军纪的时候献上自己的生命。马谡失了街亭固然是因为他的狂妄自大,但是何尝又不是因为其他的一些客观因素呢?
无论是从北伐的目的还是从整肃军纪,马谡都必须要死,诸葛亮杀马谡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杀了马谡能够换取全军继续北伐的脚步,这笔买卖还是很划算的。
诸葛亮六出祁山问鼎中原绝对不是要一直打到中原,因为曹魏的势力太大了,这点诸葛亮很清楚,他知道蜀国和魏国的差距,光复汉室只是诸葛亮的一个响亮的口号罢了,真正要是出去,连长安城的大门都不一定能见到,但是他还是坚持要北伐了。这首先是因为北伐能够转移国内矛盾,并且借机能够夺了李严魏延的权利,所以诸葛亮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同意魏延的子午谷的计策,北伐之路是诸葛亮的一步好棋。
司马懿是一个好对付的人么?肯定不是,它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但是诸葛亮没有派魏延赵云或者是姜维而是选了马谡。
我们都知道马谡是诸葛亮的心腹之一,不管能力怎么样,人家忠心耿耿呀,他拍马谡去就是为了在军队中安插自己的棋子,然后排挤魏延的人。有人说诸葛亮是一个心胸广阔的人,但是看看他怎么对待李严的。再加上马谡表现的并不弱,他的计策平定了南中,反间计对付司马懿,他对马谡能够守住接听还是抱有很大信心的,因此不在乎刘备死前的嘱托。
在街亭失守之后,蒋琬用晋文公的话来回答诸葛亮关于马谡如何处置的问题,其实诸葛亮心里也明白,魏延等人就等着这个机会呢,如果马谡不死,难做的就是诸葛亮。
街亭的重要性究竟如何?关于这一点,大家只要知道此地的两个功能,就彻底明白了:(1)蜀军的退路,(2)粮草转运的必经之地。后来,街亭失守之后,诸葛亮立即退兵,由此可见街亭对诸葛亮的重要意义。
大家都知道,诸葛一生唯谨慎,做事小心翼翼,算来算去,一定要彻底安全才行。既然街亭如此重要,诸葛亮怎么也得要派善于防守的老将才对呀。然而,诸葛亮派遣的是一个“新丁”。在此之前,马谡从未有过领兵经验,一直扮演的是谋士角色。需要说明的是,马谡谋略不错,在诸葛亮七擒孟获和蜀国的战略上,都提出过很优秀的建议。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会想起一个典故,即:纸上谈兵。赵括谋略不错,但领兵却很差。所以,善于谋略之人,未就善于领兵。按理说,一生谨慎的诸葛亮,应该有这样的怀疑,而且刘备死前曾说马谡“不可大用”。所以,从这一点来看,诸葛亮任用马谡镇守街亭,要么是他的用人失误,要么是他的私心。如果撇开诸葛亮的失误不谈,那么就只能是诸葛亮的私心了。
所谓私心,因为马谡和诸葛亮关系相当的好,所以就给马谡一个立大功的机会。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即:诸葛亮认为街亭不难守,马谡完全能够胜任。试想一下,如果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建功(未必一定要成功),那么战后论功行赏时,必然会说:此战获胜,某某是头功,马谡镇守街亭,可为二功。这样一来,马谡就顺理成章的成为军中领袖。
至于魏延,在人群之中的第一眼,诸葛亮就看不上他。第一次北伐时,诸葛亮就夺取了魏延的汉中军团兵权,让魏延做一般性的将军。在五次北伐之中,诸葛亮几乎不用魏延。魏延有镇守街亭的能力吗?答案是100%可以。关于这一疑问,只要看一点即可:魏延镇守战略要地汉中10余年,一点纰漏都没有出,说明他绝对有能力镇守街亭。
更为重要的是,魏延曾对刘备说过这么一句,“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结合魏延镇守汉中10余年没出纰漏,说明魏延能守能攻,有胆有谋。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一个事实,即:诸葛亮希望马谡立功,所以给马谡一个好机会,至于魏延赵云等人,诸葛亮不想给他们机会。更为重要的是,有人说诸葛亮重用的多数官员,几乎都是荆州人士,说明他也是“任人唯亲”,在玩小圈子,魏延赵云算是圈外人士,相反小人杨仪等,诸葛亮却依然重用。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