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李斯这个人物,总难免与秦国挂在一起,毕竟他的事迹,除却早年没什么成就的经历,还是来到秦国之后更值得记载。李斯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家,也是一个文学家和书法家,书法的成就自然就是“书法鼻祖”,小篆,而文学家的成就又是什么?李斯曾经写过一篇《谏逐客书》,是写给秦始皇,当时还是秦王政的嬴政看的。那么,李斯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文章?他这样写又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吕不韦,原本是一个商人,后来因为扶持秦国质子秦异人,而进入到秦国政治的核心地带。秦异人继位之后,史称秦庄襄王,吕不韦水涨船高,成为秦国的丞相。秦庄襄王去世之后,嬴政继位,当时还只是秦王政,吕不韦被尊为“仲父”,可以说是权倾朝野。
但是后来,吕不韦因为受到嫪毐事件的牵连,引起了秦王的杀机,只是因为他曾经对秦国,对秦庄襄王做出过不小的贡献,因此,秦王政免除了他的丞相职务,把他赶到河南的封地去。然而,一年之后,各个诸侯国的宾客使者都跑过来,问候吕不韦,秦王担心他会发动叛乱,写了一封信给吕不韦,大致意思就是他与秦王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没有什么功劳,凭什么拥有现在的待遇。吕不韦看完信之后,服毒自杀。
在这件事情中,有一个环节,就是李斯《谏逐客书》的起因。
吕不韦倒台之后,还没有死的时候,各国纷纷派出宾客使者来到秦国,但是秦国的贵族大臣们就对此事议论了起来,认为他们都是别国之人,指不定哪一个是跑过来当间谍的,不能相信。但是既然没有办法分辨好坏真假,那就不如一起全部都赶出去,反正,不是秦国之人,又怎么会忠于秦国,真心实意为秦国的发展谋划?
秦王政思考过后,认为这种想法有些到底,于是下令驱逐六国宾客,一个都不留。
李斯原本是楚国人,只是不甘于现状,想要有一番事业,又听说荀子在楚国讲学,于是跑到荀子那里求学,学习辅佐君王的帝王之术。荀子虽然是儒家代表人物,但是他的思想很多却与法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李斯学习的正是法家思想,因此,李斯,包括他的同门,韩国公子韩非,都是法家的代表人物。
学成之后,李斯选择来到秦国实现自己的抱负。吕不韦将他留下来当了客卿,而他又刚好赶上这一次秦王驱逐六国宾客,自然也在驱逐名单之列。找常理来说,遇到这种事情,很多人的第一反应绝对不是迎头撞上,要么迂回一下,要么默默打包收拾行李,但是李斯偏偏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
正是这条路救了他的理想,也幸亏秦王政是一个心怀大业的人。李斯在离开咸阳的时候,心中愤懑难平,自己努力学习来到秦国,难道为的就是这样一个结果吗?李斯很不甘心,他写下了一份奏表,而上面的内容,就是《谏逐客书》。
李斯在奏表上面说,秦国以前的国君,比如秦穆公,用百里奚、蹇叔,最终成为一代霸主;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图强,使秦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秦惠文王用纵横家张仪,瓦解了六国的联盟;秦昭襄王用范雎,提升了朝廷的威望。这几位君王都是明君,而他们所用的人也都不是秦国人,但是他们却都建立了不朽功业。然而现在到了大王您这里,却要把所有客卿都赶走,这会造成多少的人才流失?这些人一旦走了,会去哪里?到时候秦国面对的,将会是什么?
秦王政看过之后,深知自己在这件事情上的确做得很不对,下令将李斯找回来,不仅恢复李斯的官职,原本的逐客令也取消了。可以说,李斯的《谏逐客书》,虽然是一份奏章,但是作为一份能够挽回秦王命令的奏章,其中必然是情真意切,每个字都诉说着李斯内心的想法,读之令人心动。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