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陈宝琛其实大家也应该是很有体会的,那就是这个人真的是很出名的,他的历史评价也非常的高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陈宝琛到底是谁,他又有哪些历史功绩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陈宝琛是中国清朝著名的官员和学者,福建螺洲人,出身在书香世家,十八岁的时候就考取了进士,之后便一直在朝廷任职。陈宝琛成就主要体现在两个领域,一是政治上,二是在学术上。在政治上,陈宝琛成就也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在军事上,陈宝琛在中法战争爆发之前曾上书光绪帝表述他对越难问题的看法,他认为清朝和越南是辅车相依的,一旦越南变为法国的殖民地,那么中国的边境也一定不会安宁,可见当时陈宝琛已经预见法国一定会向中国挑起事端,后来陈宝琛又一次提醒光绪帝让他注意越南问题。而且陈宝琛在对待越南问题上的态度是主战,他也写过不少作战方略,所以陈宝琛的这些思想和想法都是构成日后军事方面整体谋略的基调。
其次在外交上,中法战争期间,陈宝琛根据清政府的条件提出了联与国的主张,他认为清政府必须要认识到德国与法国之间的矛盾,防止出现德国和法国吃掉越南实力增加后来吞并中国。所以他主张清政府要制造中国和德国关系要好的舆论,这样就会让法国产生压力和疑虑,就不会集中精力来对付中国。陈宝琛的这套理论足以说明他已经学会了在外交中利用矛盾,这对中国后世的外交都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在教育上,陈宝琛主张兴办女子学校,他的夫人王眉寿就创办了女子师范传习所,所以陈宝琛对福建的现行教育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陈宝琛曾是光绪帝的老师,学识渊博,出身书香世家,后来在在朝廷为官多年,曾做过正红旗的汉军副都统和顾问大臣,不论是在军事上还是外交上都对朝廷做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历史上对陈宝琛评价是非常高的。陈宝琛的祖上是人才辈出,祖上很多先人都中过进士、举人,也都是在朝廷为官多年,所以陈宝琛小时候受到了非常正统的教育,他自己也是非常聪颖,所以在他年仅十三岁的时候就中了秀才,十八岁的时候就考中了举人,二十一岁登上同治戊辰科的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的官职,所以首先陈宝琛是一个学士渊博的学者。在翰林院他直言进谏,不睦权贵,和当时的张之洞、张佩纶、宝廷四人被誉为是“枢廷四谏官”,在朝廷很是受宠。
后世一些史学家和评论家也曾对陈宝琛做出过很多评价。如蒋廷黻曾评价陈宝琛说陈宝琛虽然不是洋务派的人但是他却没有像其他大臣一样反对洋务运动,虽然他主张中学为体,但是他也不排斥西学,反而鼓励中西相辅相成,新旧文明相互磨合,还提倡引进西方的科技和技术,这些思想都推动着当时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在越南问题上,陈宝琛更是主张武力解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有着高深的远见,他的一些军事思想对后世的外交和军事都产生深远的影响。范启龙也曾大力称赞陈宝琛在中法战争中发表了很多有益的言论。
陈宝琛故居也称为陈氏五楼,是福建省的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坐落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的店前村。这座建筑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即公元1885年,当时还是光绪帝的老师,突然被罢黜了,于是陈宝琛就回家了,回家后便建立了这个房子,民国初年房子初步建成。陈氏五楼分为五个楼分别是赐书楼、沧趣楼、还读楼、晞楼、北望楼,总建筑面积高达4113平方米,几个楼的建筑风格也不尽相同,晞楼是西式建筑,北楼是中西合璧式的建筑,其他的三个楼是传统的建筑风格,集北方庭院和南方私家园林为一体,古色古香,是近代福州著名的古典园林建筑,也是最大的私人藏书阁,目前陈氏五楼还没有对外开放。
陈宝琛在北京时的故居也称为是陈宝琛故居,这个故居位于中国的北京西城区灵境胡同33号,这也是陈宝琛逝世的地方,1935年4月15日,《北平晨报》上曾经刊登过陈宝琛逝世的消息。陈宝琛故居最初是在北京皇城西墙,民国初年的灵境胡同东段就是西皇城根南街以东的区域,现在这段区域是被标记为皇城根,而灵境胡同的西段是被标记为灵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灵境的东西段被合并,统一称为是灵境胡同,后来还对灵境胡同进行标号,现在的灵境33号是以前的灵境胡同7号。这里曾经被作为过职工宿舍,2013年后灵境胡同33号被逐渐拆除,原址上是准备兴建社区服务中心,后来文保人士在大力呼吁要保护这个故居。
陈宝琛简介上提到陈宝琛生于公元1848年,字伯潜,号听水老人、陶庵等,祖籍在福建的闽县螺洲即今天的福州市。陈宝琛是清朝著名的官员和学者,官至正红旗的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的顾问大臣,还做过毓庆宫宣统皇帝的授读。陈宝琛的祖父是陈若霖,陈若霖也是朝廷的高级官员,曾官至刑部尚书。自从陈宝琛的祖上陈淮中了进士之后,陈家就陆续有人在朝廷为官,曾有人做过统计,陈家中了进士的有二十一个,中了举人的更是高达一百一十个,所以陈宝琛家里也算得上是书香门第。公元1868年,陈宝琛考中进士,被选为翰林院的庶吉士,授编修,因为陈宝琛的胞弟们也都中了进士,所以他们家当时被称为是六子科甲。公元1875年,陈宝琛被朝廷提拔为翰林侍读,与当时的张佩纶、黄体芳、宝廷经常在一起讨论时势,所以这四人被称为是“清流四谏”。
公元1878年清朝的朝廷派遣完颜重厚出使俄国,因为重厚贪生怕死,所以和俄国签了丧失主权的不平等条约,陈宝琛知道后,痛哭流涕,向朝廷死谏一定要收复被沙俄占领的伊犁九城。公元1884年陈宝琛上书光绪帝开始按照西方的标准训练军队,增强朝廷军队的军事战斗力,后来陈宝琛被光绪帝提拔去干南洋的事宜,不过最后因为他推荐的唐炯等人打了败仗,所以陈宝琛被降级。1885年后陈宝琛曾闲居在福建,后来又被朝廷启用,力主要收复失地,1935年陈宝琛病逝,享年87岁。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