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人也会有这个疑问,虽然现在某些地方依然存在拜关二爷的习俗,但好像都是把关二爷当做财神来拜,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在三国演义当中,蜀国应该是最清贫的一个国家,想贪点都没东西可贪,而且像关羽这么正直的人也不可能做出这种贪腐的事情来。那关羽从战神转变为财神的这个过程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其实就是因为关羽实在太讲义气了,导致很多做生意的人都会拜关羽,一起来看看当时的人们具体怎么做的吧。
无论是正史还是演义,关羽都是义薄云天仗义疏财的典范,而且与张飞总是鞭挞士卒相反,关羽对手下士兵也很宽厚。既慈又义,这样的人带兵是带不好的,经商也是发不了财的,因为“慈不掌兵义不掌财”似乎是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公理。事实上关羽的仁慈并没有换来手下士卒的忠诚,襄樊失利进而丢掉荆州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为了给投降过来的于禁七军三万多人找饭吃,关羽无奈抢了孙权的粮仓,给了孙权撕破脸皮的借口;二是他自己的队伍被吕蒙的攻心计弄得人心涣散纷纷叛逃——如果关羽不让他们娶妻生子置办偌大家业,这伙人没有后顾之忧,也没那么快跑回南郡享福。但是后世商人拜关羽为财神,也是有十分的道理和原因的,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曾经给出过答案。郭德纲做这个答案的时候,是拿秤杆举例的:关羽为什么能成为财神?看看秤杆上三颗星就知道了。
在说郭德纲的答案之前,咱们先来看另一种说法:关羽懂会计——这一点在正史和演义中都有体现。大家都知道,在孔子的七十二门徒中那个端木赐(子贡)就是成功的商人,据说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子贡是很出了一些钱的。子贡之所以出钱,可能是因为他赚钱的本事也是跟孔子学的,儒家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子贡对数之一道最为精通,这也是孔子因材施教的结果。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关羽关云长其实也是孔子的忠实门徒,他每天读的不是什么《太公阴符》《孙吴兵法》也不是《史记》,而是孔子写的《春秋》。
关羽很会算账,挂印封金是真实存在的,每天的收入和支出,关羽是记了一本账的:朝廷给他的俸禄一分也不少要,曹操的赏赐一文不取。而这些账都是关羽自己计算的,如何能够用有限的俸禄养活一大家子人,关羽必须精打细算,不懂会计是不行的。据说关羽为了算清跟曹操的往来账,还发明(也许是跟孔子著作学的)记账方法,那方法类似今天的“借贷记账法”,可惜笔者多年前学的会计原理全都下了酒,只记得“左借右贷”收支平衡,根本想象不出关羽应用的原、收、出、存四项记账法有多高深。
但是古代会算账的名人多了,要是选会算账的名人来当财神,关羽也不会取代管仲和范蠡而成为财神——管仲还兼职另一个行业的祖师爷,经常犯一些男人常犯错误的人,一定会在挂着粉灯管的地方看到管仲的画像,不过那地方有时候也拜关羽。所以关羽成为财神的两种说法,还是郭德纲的说法比较靠谱。
闲话少叙,咱们还是来看郭德纲是怎么解释的:古代秤杆上每一斤刻度之间都有十六颗星,这十六颗星代表着北斗七星、南斗六星以及福、禄、寿三星。而每一斤的标志不是一个点而是三个,成三角形排列(现在都是电子秤,看不见点秤了)。这三个点分别代表福禄寿:缺一点折福、缺二点折禄、缺三点折寿。所以“十六花三星点”秤代表着诚信经营童叟无欺。古代的商人做人经商都是以信义为本的,所以他们不供奉唯利是图并成为某个行业祖师爷的管仲,也不供奉智计百出倾国倾城的陶朱公范蠡,而是把义薄云天的关羽当做财神供奉,是尊崇,也是警示。
在传说中,关羽除了义气,还很讲诚信:投降曹操事先“屯土山约三事”,其实就是“有条件投降”,而不是像某些矮子那样提上裤子不认脏:明明是无条件投降,后来讨价还价弄出好多条件来。关羽是说到做到:说要立了功报答曹操之后才离开,所以就斩颜良诛文丑;曹操违约(正史中没有违约)层层设卡拦截,所以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让曹操吃了哑巴亏折了本。
现在人们只知道“慈不掌兵义不掌财”,其实这是无良商人给自己找的借口。古人经商讲的是“不义之财不可取”“不义之财非吾有也,不孝之子非吾子也”,不守诚信不讲义气的人是发不了财的,所以还有“不义之财如流水”的说法。而关羽恰好是忠义诚信的典范,商人也认为,只有以关羽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才能“忠义传家久,富裕千百年”,奉关羽为财神,就表示自己赚到的每一个铜板都不是不义之财,这样才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现在很多人对关羽成为财神表示不理解——包括某讲坛某名家,还对此进行了调侃。但是以那位名家的年纪,是应该见过杆秤并知道秤上三星的含义的。只不过是现在杆秤已经被基本取缔了,而随着杆秤一起被弃如敝履的,还有商人的信义:只要能赚到钱,礼、义、廉、耻、孝、悌、忠、信这八个字都忘记了。忘记这八个字的商人,因此得到了两个字的称呼,这称呼大家都知道,咱们就不说了……
下一篇:司马迁为什么会被宫刑?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