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历史上,皇帝和王爷是人之所向的权利制高点。虽然说当年很多平民老百姓都希望成为这样的人,但是也有不少皇帝以及皇亲贵族们总是会说自己“不幸出生在了帝王之家”。就比如说顺治皇帝就曾经说过:“我本西方一衲子,为何生在帝王家”,再如宋顺帝刘准则是说自己“愿生生世世再不生帝王家”。有这样一个皇族,他也生在帝王家,末代皇帝溥仪是他哥,光绪帝是他大伯,慈禧是他奶奶,但他却识时务,为人低调,他就是溥任。
出身皇室、安分守己的“王爷”
1918年的中国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就是这一年,爱新觉罗氏又新添一子,他就是溥任,生在清政府落败,革命之风盛行的年代,出生在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没落时代的皇家是一种不幸,幼年的溥任见证了清政府的倒台和瓦解,也见证了清政府的“回光返照”,他知道时代大势不可逆转,所以也没准备改变时代,他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根据末代皇帝的退位诏书,爱新觉罗一姓应该改为其他姓氏,其中大多数都改为了“金”,溥任也不例外,他把名字改为了金友之,多么平和朴实的名字啊!可以说溥任是清朝被推翻后最老实最安分守己的一位“王爷”了。
溥任虽然自幼学习的就是旧历史,接触的依然是封建思想,但他思想好不落后,他能认清是非,在当年溥仪到伪满洲国“复辟”“执政”时,曾邀请他但他却没去,他知道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须要端正态度方有出路。
九一八事变后,溥任曾和他的父亲一起去看望过他的哥哥溥仪和溥杰,看到了溥仪溥杰被日本人呼来喝去的狼狈样子,看清了伪满洲国的虚伪和傀儡本质,他知道大清已经忘了,当皇帝也不过如此,所以也不在那里多待,急匆匆的回到了北京,此行之后的溥任似乎又有了大变样,他时时自警,如履薄冰,每日读书,不问政事。
开设学校,一生低调的“教师”
溥任出生于醇王府,看似是一个很不起眼的王府大院,却先后从此出了两个皇帝,一个是光绪帝载湉,一个末代皇帝溥仪,而在溥任的父亲载沣则是清末的监国摄政王,权倾朝野,但这都是从前,现在早已物是人非。
1947年,即将而立之年的溥任在他父亲醇亲王载沣的赞同下,变卖了家中比较值钱的皇家物件,利用醇亲王府的老房子开办了北京竞业小学,这个旧宅房屋破旧,杂草丛生,但溥任似乎并不在意,也不刻意去修剪杂草,而且任其生长,就在这样的老王府里,溥任开办了小学,还亲自担任了校长。
让他父亲载沣担任董事长,他和他的妹妹来当老师,另外还请来了一些其他老师,学校办得也很不错,学生数量有时高达二百余人。
新中国成立后,一家人也过的心惊胆战,他们担心新政府会不会像国民政府一样残忍的对待他们,事实证明他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当时市领导和中央决定醇王府依旧是载沣和溥任的私有财产,但是考虑到当时政府部门也急需一批办公用房,所以在载沣和溥任同意的情况下政府可以出钱收购此府。
经过政府批准,溥任办立的北京竞业小学也开始正常展开教学工作,后来溥任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小学交给了国家,于是这所小学便成为了公办学校,而溥任则安分守己的当上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直到退休之前,溥任一直在从事教育行业,教书是他大半辈子的工作,靠着工资和补贴,一家人虽然没有王公贵族奢侈的生活,倒也过的有声有色。后来,在他父亲载沣的同意和支持下,溥任把王府出售给了一所高级工业学校,并举家搬迁到一个胡同里的一所宅院中。
研究清史,活了96岁的“学者”
溥任一生安分守己,为教育事业贡献了自己大半辈子的时光,退休后的溥任本可以过着无忧无虑的晚年生活,享受着子女的孝顺颐养天年,但他并没有这样做,相反,他变得更加忙碌。退休之后的溥任致力于研究清史,作为清朝皇室的一份子、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由他来研究清史,无疑可以增加清史的权威性,更具有说服力。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溥任按照他父亲的意愿,向国家部门诸如文化局、文物局之类的政府部门无偿捐赠王府金印和银册等珍贵的皇室专用文物数十件,得到了政府部门和民间百姓的高度赞扬,他还无偿捐赠了《二十四史》、《清史稿》等七千多册,随后,还向北京大学、北京图书馆等高等学府和文化机构捐赠了王府藏书。
溥任淡泊名利、甘守清寒,但是总有一些热衷名利的人会给他造成很大困扰,经常会有一些作者拿着他打个溥仪的私生活为濠头撰写文章,还有作者歪曲清朝历史,胡编乱造,为了维护家族和亲人的名誉,他会进行严厉批判,并且以史为拒反驳这些作者,但是效果甚微。
更为过分的是在台湾省竟然有三个人冒充溥任,并且引起了巨大轰动,国内外媒体争相报道,身处北京的真“溥任”和兄弟溥杰用事实和历史为证,在台湾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才揭露了“溥任”本人的真面目。
溥任对清朝历史研究很深,或许是因为有过亲身体会,他所发表了《晚清皇子生活与读书习武》、《醇亲王府回忆》等文对研究清朝皇族生活和王族历史有着极高的文献价值。溥任也很喜欢研究这方面的历史,而且丝毫不知疲倦,他笔耕不辍,直到2015年的一天离开了人世间,世间才少了一个研究清史的“清朝王爷”,享年96岁。
溥任虽然是皇族出身,却做事低调、求真务实、安分守己、勤俭节约、兢兢业业,为自己喜爱的事业默默耕耘了一生,奉献了一生,他独特的地位和身份,以及他独到的贡献和成就无人能比,这也正是他的价值所在,虽然他早已离我们而去,但他所办的学校和创作的作品永留人间。
下一篇:易中天为何贬低明朝赞美清朝?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