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曾经风靡一时的“令妃”吗,不管是《还珠格格》还是《延禧攻略》,还有《如懿传》里面,都有令妃的出场。令妃是清朝乾隆帝的妃子,虽然这些清宫剧当中,都对这个人物的故事经历有很多的解读,但是都不能体现真实历史上的令妃的一生。那真实的令妃到底是什么样的,她是如何成为能够代替皇后存在的皇帝妃子?令妃有哪些故事呢?
孝仪纯皇后(1727年10月23日-1775年2月28日),魏佳氏,乾隆帝的第三任皇后,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位汉族血统的皇后,嘉庆帝生母,内管领、追封三等承恩公魏清泰之女。
乾隆十年封为魏贵人,同年晋封为令嫔;乾隆十三年,晋封为令妃;乾隆二十四年,晋封为令贵妃;乾隆二十五年生皇十五子永琰(即嘉庆帝);乾隆三十年晋封为皇贵妃;乾隆三十八年冬,皇贵妃之子皇十五子永琰被乾隆帝秘密立储;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九日皇贵妃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九岁,二月十一日册谥令懿皇贵妃;乾隆四十年十月二十六日入葬裕陵。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乾隆帝宣示皇十五子嘉亲王永琰为皇太子同时追封皇太子生母令懿皇贵妃为孝仪皇后。经嘉庆、道光两朝加谥,全谥为孝仪恭顺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圣纯皇后。
估计魏佳氏容颜秀美,心地善良,很得乾隆帝的喜爱。她在乾隆十年的正月便受封为嫔,此时魏佳氏仅十九岁,便位列三嫔之一(当时乾隆帝嫔位上共有三人,即舒嫔叶赫那拉氏,怡嫔柏氏与令嫔魏佳氏),乾隆帝封其为“令嫔”,“令”字语出《诗经·大雅》中的“如圭如璋,令闻令望”,在古代汉语中有美好之意,魏佳氏让皇帝听到和看到的都是善良、美好的一面,圭与璋皆为玉器,故此‘令’字体现的是玉德,乾隆帝素爱玉,便是皇子名字中皆以玉为名,这符合玉德的‘令’字便代表钟爱之意。
《礼记·礼器》中有云:‘圭璋特’。‘圭璋’,玉中之贵也;‘特’谓不用他物媲之也。诸侯朝王以圭,朝后执璋,表德特达不加物也,诸侯朝见天子,执圭;朝见天子中宫则是执璋……而‘令’如圭璋之特。根据《鸿称通用》的记载,魏佳氏的封号“令”对应的满文为“mergen”,意为“聪明的,睿智的”。从《清实录》中的记载可以看出,晋封时魏佳氏已列众嫔之首,排在了家世与资历均比她有优势的舒嫔(后来的舒妃)叶赫那拉氏之前,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极大的荣宠。此外,乾隆帝曾派傅恒帮魏佳氏解决了娘家兄弟的就业、住房、债务问题,又给房屋和土地,作为以后家里的额外收入来源。
《心写治平图》在克利夫兰美术馆展出时的文字说明为:“只有乾隆、皇后、令妃为郎世宁所画,其余七人为郎世宁的弟子所绘,最后三人是宫廷画家续画的”。而当时令妃还只是嫔位,乾隆就让郎世宁给她作画,可见当时她已受到了何等重视。
乾隆十三年,魏佳氏被晋为令妃,乾隆二十四年魏佳氏又被晋为令贵妃,乾隆三十年更是一跃成为皇贵妃。此时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已故,皇后辉发那拉氏也因断发不废而废,乾隆帝因崇庆皇太后(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阻拦未能立魏佳氏为后,魏佳氏从此以皇贵妃之尊统摄六宫之事,代行皇后之责,成为后宫之主达十年之久(乾隆帝在纪念魏佳氏的挽诗中称她为“兰宫领袖”)。终乾隆一朝,魏佳氏是为乾隆帝生儿育女最多的一位后妃,也是清朝生育子女最多的后妃之一。
乾隆三十八年,其子皇十五子永琰被乾隆秘密立储。乾隆四十一年,令懿皇贵妃去世周年祭之时,她的祭文中有“虚九御之崇班,情深逝水”这样的一句话,乾隆在她去世后也确实再未立过皇后、册封皇贵妃甚至贵妃等高等级后妃。乾隆六十年,在距离早于令懿皇贵妃去世已有二十年之后,乾隆帝在公开皇十五子永琰的储君身份的同时,追封令懿皇贵妃为孝仪皇后。魏佳氏也成为了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个有汉人血统的皇后。
如若魏佳氏生前便封为皇后,无异于公开了永琰的储君身份,而且魏佳氏为汉人血统,出身不够高(清朝在魏佳氏之前及之后均无汉人出身的皇后),若身前公开立为皇后,将会遭到反对立后,进而反对立魏佳氏所生皇十五子为储君的巨大阻力,因此,选择在死后,同公开其子储君身份同天被乾隆帝亲自追封为皇后,已是最佳安排。
1928年7月,军阀孙殿英盗掘了裕陵及慈禧陵后,住在天津的溥仪派遗臣载泽、耆龄、宝熙等人到东陵处理善后工作。在清理裕陵地宫时,在棺床西边的两棺间发现了穿着黄色龙袍,皮肉完好,无腐烂,两腮及嘴下多皱纹,牙齿未完全脱落且面带微笑的孝仪纯皇后遗体。
宝熙在日记中是这样记载的:午后于石床西边两棺之间发现后妃玉体一,幸未损伤脱失……敬审其貌,颏多皱纹,齿未全脱,似五六十岁人,而皮骨俱存,丝毫未腐,笑容圆相,有如古佛,诚异事也。(指孝仪皇后“笑容圆相,有如古佛”。)
徐榕生在日记中记道:忽于地宫西南隅两棺之间衾襚之下,觅得后妃玉体一,身着宁稠云龙袍,已一百四五十年之久,面目如生,并有笑容,年约五十岁,耳环尚在。一足着黄缎朝靴,又于侧近拾得一靴一袜。以水濯之,靴之花纹与着于足者同(袜亦有花纹),不知是后是妃也。(指孝仪皇后“面目如生,并有笑容”。)
上一篇:台湾二·二八起义爆发
下一篇:冰心逝世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