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作家王小波逝世

时间:2019-04-10 11:36:34 作者:网络 来源:本站整理

说到“王小波”这个名字,一定有很多人都很熟悉,读过他的作品,虽然王小波已经逝世,但是他的影响力却一直都在,王小波的很多言论、思想都给了人们很深的启发,而且很多人也都认为,王小波本身就是一个很有趣的人。那么,这个很有趣的人,他一生都经历过些什么,有过一些什么作品,他的思想又能给人们怎样的启示呢?

作家王小波逝世

1.简介

王小波(1952-1997),中国当代学者、作家。代表作品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等。

1952年5月13日,王小波出生于北京。他先后当过知青、民办教师、工人。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1980年王小波与李银河结婚,同年发表处女作《地久天长》。1984年赴美匹兹堡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求学,2年后获得硕士学位。在美留学期间,游历了美国各地,并利用1986年暑假游历了西欧诸国。1988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任教。1992年9月辞去教职,做自由撰稿人。他的唯一一部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并且入围1997年戛纳国际电影节。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年仅45岁。

作家王小波逝世

2.个人生活

家庭背景

王小波的父亲王方名原籍四川省渠县,云南兵团工人193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运动,不久赴延安,转战至山东。50年代初在云南兵团当兵,1952年被错划为“阶级异己分子”。1979年平反,母亲宋华在延安当工人,原籍山东省牟平县。王小波在全家五个孩子中排行老四,在男孩中排行老二。他的许多小说中主人公取名“王二”,或许并非偶然。大姐王小芹,二姐王征,兄王小平,弟王晨光。

婚姻

1977年,二十五岁的王小波与在《光明日报》做编辑的李银河相识并恋爱。当时在王小波朋友圈中传阅的小说手稿《绿毛水怪》是二人相识的契机。相识以后,他们开始了书信往来。

1980年1月21日,王小波和李银河登记结婚,因为那时王小波28岁,正在大学读二年级,学生有规定不准结婚,所以结婚是秘密的。没拍结婚照,也没婚礼,两家各请了一桌,不注重形式。王小波和李银河没有孩子,他们结婚前就商量好,两人的世界就已经很丰富很有趣了,不像有些夫妻需要孩子作为纽带。

作家王小波逝世

3.荒诞性

王小波在自己几乎每一篇小说之中都有“王二“这样一个叙述者,王二身上又灌注了作者王小波身上的某些特征,这样就会造成读者对于王二和王小波的等价认同的一种阅读状态。在《万寿寺》中,王小波写到王二是因为不愿做领导交代的事而进行小说创作,在最初就强调了一切叙述的虚假性,王二的玩世不恭让读者想到王小波的叙事姿态,这样便不再期待从王小波的叙述中获得一种意义,而是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虚无感,因为在最初就规定了一种必然走向虚无的结局。

在《黑铁时代》中,王二本身就参与了“黑铁公寓”的管理,不得不让人联想到王小波自己与世俗的合谋。这样,最初的强烈的心理冲击就得到缓和,叙述者变得不再可信,叙述者的话语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一种符号的堆砌,这样荒诞感就诞生了。

历史本来在正史中的面目是清晰、确定、严肃的,但是王小被却将历史放入了一种滑稽有趣的情景之中,使历史降格为满足心理戏谑需要的故事,而正史则被拐下了道貌岸然的面纱,比如在“思想纯粹”的“黄金时代”也有精神上另类的狂欢者,而李靖这样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却也像凡人一样拥有庸俗的一面。历史在时间的河流中被抽出,被重新建构,转向世俗的一面,这样原本正史中历史的神秘感不再,历史也失去了深度,而退化为一个空间场,承载着作者创造的形形色色的人物的狂欢,历史在被消解的过程中被俯视,而在历史中的人物的狂欢之中,时间变成一种毁灭性的力量,强烈的时间流逝感便产生了一种深刻的荒诞感。

作家王小波逝世

王小波有种异于常人的思维方式,他笔下的文字没有逻辑性,话语和话语之间也没有必然的联系,具有很强的跳跃性,比如“假如我叫m的话,和我住在同一所房子里的那个女人就应该叫f了”,“你在这个世界上呆得越久,就越发现这世界有些人总是在梦游,由此产生的沟通问题对心脏健康的人都是一种重负,何况我舅舅是个病人”,“大学毕业以后,他们让我到国家专利局工作,众所闻知,爱因斯坦就是在专利局想出了相对论”,这种话语的疏离感会让读者不由自主地产生心理的疏离感,甚至会放弃对于阅读意义的追寻,只是在话语的把玩之间获得了一种快感,继而又转向深探的荒诞感之中,因为读者已经发现落入了王小波的话语游戏迷宫之中。

另外,荒诞感的获得还源于王小波对于一种机械式的生活方式的描述,例如《白银时代》中人们的工作成果总是不停的枪毙,然后循环住复。《未来世界》中人会因为犯错而被取消旧身份,贴上新身份,这样人就如没有灵魂的机器一般被操纵着。《黑铁时代》中,人们生活的黑铁公寓里上班下班都有人看管,人就成为没有自由的木偶。这种生活的机械性往往会引起读者对于生存的价值和意义的怀疑与思考,而被操纵的生活,会带来一种滞留于异城的感觉,在人与世界的关系当中,人没有获得超越而成为一种复杂的关系中的俘虏,这样读者也在对生存命题的怀疑与思考之中陷入了苍凉与荒诞的情绪之中。

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上一篇:2019年4月10历史上首张黑洞照片公布

下一篇: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上海成立

相关文章

图文热点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