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28年2月13日的这一天,英国著名生物学家弗莱明正在自己实验室中进行研究,但是这一天弗莱明在实验室中的遭遇却是能永远载入史册的一天。弗莱明所做的事情似乎是一件很平常,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他正在用显微镜观测培养皿时,终于确定了一种他一直怀疑的新物质,这是一种先前人类闻所未闻的全新霉菌。
1,细菌杀手
说到这次发现的意义,必须提到古今中外的战争中无法避免的一个名词——伤亡。伤之所以排在亡前面,是因为伤者多于死者。在关羽刮骨疗毒的那个古代,先后出现了麻药和绷带,这样可以让患者不必忍着剧痛做手术,也不必依靠烧红的烙铁去处理伤口。可无论医疗科技如何进步,都阻挡不住一种微生物收割生命的步伐,它就是——细菌!
细菌简直让人无计可施,在战场上因为伤口感染丧生的往往几倍多于在前线直接被敌人砍死的。
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仅仅痢疾一项,活活让5万多士兵拉肚子而亡。一战结束后的一年里,一场流行性感冒干脆干掉了2000万人……
细菌这微小的巨无霸,数千年来引得无数医学领域的精英前来探索,却无果而终。直到英国一个叫弗莱明的前战地军医的出现。
2、一个喷嚏
作为一个医学工作者,弗莱明出身社会底层,因为意外继承了亲戚的遗产,得以有钱读书,进入了医生行业。但这个受人尊敬的行业,对于青年时代的他来说,却意味着终生难忘的惨烈记忆:席卷欧洲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上,他参加了千千万万伤员的抢救,又亲眼目睹了大多数人的无情死亡,伤口感染恶化的危害,令他刻骨铭心。以多年后他自己的话说: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让他明白身为一个医生,会是多么的无力。
好些医生遇到这种无力感,基本都是认命,幸运的是,弗莱明不是。一战的历练,令他开创性启动了“交叉感染”的研究,一下声名鹊起,但是如何遏制感染,他却一直没有找到办法,直到1928年的一天,身患感冒的弗莱明一个喷嚏,打在了实验室培养皿里,很多天后他才发现这个错误。但奇特的现象却发生了:这个打过喷嚏的培养皿上,出现了一种新的霉菌,所有霉菌都绕着分布。
如此怪现象,一下引起了弗莱明的兴趣,他开始观察这个培养皿,但这般繁琐的工作,连他助手也不理解,甚至干脆离他而去,万幸的是,他最终没有放弃,终于在1928年2月13日这一天,确认了他的发现:这是一种新型的,可以有极强抗生杀菌作用的霉菌,它仿佛一颗犀利的子弹,横亘在人类医学面前的细菌壁垒,从此将支离破碎!于是,兴奋的弗莱明,亲自给这种新型霉菌命名——青霉素!
不过,这个划时代的发明,在1928年的时候,却只仿佛投入水面的小石子,弗莱明的两篇关于青霉素的论文发表后,世界医学界几乎无人问津,而且这青霉素虽然效果好,但弗莱明一直没有办法将其提纯。所以,在那时大多数“专家”眼里,所谓青霉素,不过就是个毫无实际意义的新物质。
3、一个西瓜
但历史再次证明,真理常在少数人手里,就在弗莱明自己都已经放弃的时候,1939年,澳大利亚人弗洛里看到了弗莱明的论文,顿时拍案叫绝,立刻组成了研发小组,并通过成功公关,得到了美国政府支持,这下财大气粗,效果也突飞猛进,并且有意外惊喜。
一天,弗洛里下班后到街上闲逛,走着走着忽然想吃西瓜了。
他在一家水果店挑好西瓜,付完钱正欲转身离开,目光一扫,发现角落里有个摔坏的西瓜。可能店主太懒没有及时清理,瓜皮溃烂处已经长出一层霉斑,看着让人作呕。
弗洛里却意识到自己挖到了金矿,放下买好的西瓜,执意带走这颗坏的。店主感觉见到了精神病,很不解的看着这位客人的行为艺术。
老板实在是有些过意不去,高喊着:“喂,把买瓜钱还给你吧。”客人却已经消失在人群中。看来他不仅是个精神病,还是个蠢蛋啊。
依靠那颗烂西瓜上的霉菌,弗洛里让青霉素把提纯量又前进了5倍,依据这种思路,科学家继续攻克,青霉素从最初的每立方厘米2个单位一点点前进,变成了每立方厘米400个单位!困扰弗莱明很多年的提纯问题,终于在弗洛里手里完成了。
4、平安回家
1943年,首批青霉素进行生产应用。后随着需求增加,被逼急的科学家决定用放射这种极端方法扩大产量。不曾想这种方法有了意外收获,青霉素的产量提高了几万倍。
1944年,随着美军登陆,青霉素在欧洲横空出世。在以血腥著称的奥马哈海滩上,青霉素仅一天就帮助了3000名士兵保住性命。这个数字相当于那天在该海滩作战部队的近四分之一力量。
青霉素被盟军士兵亲切地称为“救命药”,并因此名满天下。有一幅盟军的宣传画在当时流传甚广,画上印有如下标语:感谢盘尼西林(青霉素),它让伤兵安然返家。
是的,只此一句,就足以浓缩2月13日这一天,这一件事最光辉的价值,何止令士兵回家,在它投入应用后的七十多年里,有多少人因为它恢复了健康,多少家庭因为它的出现放下了收紧的心,快乐分享痊愈后的喜悦。这颗仿佛子弹般出现的新发现,帮助多少人击碎了生活的坎,留住我们生活里的温情快乐。以生活的名义,多少溢美之词,都不过分!
上一篇:中国内地女歌手顺子出生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