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中国第一所音乐学院在上海成立,名为“国立音乐学院”,也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前生。可能国人在上世纪20年代末期,听过的音乐并不多,那时候不管是古典还是流行乐基本上都是西方演奏的。而往后中国也有了自己的流行乐,其中音乐学院做出的贡献也是巨大的。
1927年11月27日,中国最早新型音乐高等学府“国立音乐院”(今上海音乐学院)诞生。1927年10月南京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蔡元培根据其一贯倡导的“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宗旨,派肖友梅博士到上海筹建国立音乐院。肖友梅,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是民国元年国歌(卿云歌)的作曲者,肖友梅参照法国“国立巴黎音乐院”,办起了中国第一所音乐高校。由蔡元培兼任院长,12月蔡元培因大学院公务纷繁,委派教务主任肖友梅代理院长。
1929年7月奉南京政府之命,学校更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此后便逐渐成为中国一所著名的音乐学府。
10月26日国立音乐学院登报招生,院址设在上海陶尔斐斯路56号。专门学习音乐的院校登报招生,这在当时确属新鲜事。人们囿于封建传统观念,不免对此取观望徘徊态度。即使是在当时善领风气之先的上海,情况也是这样,因此报名人数极少。在“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担任院长”的广告感召下,勉强招了二十余人。11月27日正式开学(后即以这一天为校庆日)。萧友梅任教务主任,后来,因蔡元培公务繁忙,12月3日任命萧友梅为国立音乐学院代院长。由于他的事业心与责任心极强,淡泊名利,不谋仕途,学校从一开始就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保证了人才的质量。后来成为著名音乐家的丁善德就是在1928年以自学的一点琵琶知识从昆山前来报考的,萧友梅慧眼识英才,将其招入学校悉心培养,日后果成大器。1928年冼星海由北平来上海考入国立音乐学院,因家贫无以维系,萧为他安排了文字抄写工作以半工半读。冼星海还会吹单簧管,萧友梅带他去报考工部局乐队,因水平不够而未被录取。其实,早在1926年萧友梅任国立北平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主任时,就曾为当时在该校就读的贫苦学生冼星海安排抄谱或做图书管理员,得些收入来补助生活
他的创作,以反映青年学生的校园生活和对美好的大自然的心灵感受居多,如《中华好》、《南飞之雁语》、《新雪》、《登高》、《星空》、《杨花》等。有的作品则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如《五四爱国纪念歌》、《国民革命歌》、《国难歌》、《从军歌》,悼念黄兴、蔡锷的《哀悼引》,悼念孙中山的《总理奉安哀辞》等等。他在深研西洋乐理的同时,对中国的传统音乐也很重视,主张“古今中外的音乐都要学习”,“音乐的骨干是一民族的民族性”。他曾谱写了大型合唱曲《春江花月夜》、大提琴曲《新霓裳羽衣舞曲》等,虽不尽完善,却也不难看出音乐家于此所倾注的心力。
上一篇:我国第一艘万吨远洋轮下水
下一篇:阿尔巴尼亚宣布独立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