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说过这么一句话:“美国在越南的失败不是败给了越南,而是输给了越南背后的苏联,因为如果苏联不给越南提供强大的援助,北越领导人连打几个月的仗都不可能。”一个超级大国死磕一个小国,胜负是没有悬念的,如果超级大国最终没有拿下小国,那肯定超级大国内部出现了问题,或者小国获得了其他国家的输血。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莫不如此。
以越南战争为例,战争表面上是两个国家在战斗,背后其实是两大集团在较量。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1964年北部湾事件后,美国全面卷入越南战争,也是在这一年,苏联开始介入越南战争,美国在越南战争中最倚重空中打击,而苏联对越南最大援助项目,就是为越南建立了现代化的防空系统,这个防空系统对美国战机造成了极大威胁,仅“德维纳”防空系统(即萨姆防空导弹),就击落了2500架美军飞机(数据无定论)。
北越军队战斗意志很顽强,但单纯的战斗意志,在钢弹火海面前不堪一击,只有在武器代差不是特别大的情况下,战斗意志才能为战斗力加成。在战争中,美军武器固然先进,但北越军队的武器并不落后,该有都有,而且数量越打越多,只要不怕死人,扛不住的肯定是美国。
北越有两个主要援助国:“老大姐”中国和“老大哥”苏联。中国的援助讲得很多,按下不表。苏联对北越的援助比较晚,但后来居上,其援助以高科技武器为主,对后期战争走向影响更大。
二战后,越南挣脱了日本人的魔爪,又迎来了法国人的入侵,第一次印支战争爆发。
虽然胡志明是莫斯科的老朋友,但在第一次印支战争期间(1945~1954),苏联没有给予越南实质上的援助,而是隔岸观火,喊了几句不疼不痒的口号,这让越南感到寒心。
斯大林也没办法。二战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苏联都忙着恢复战争创伤,其外交政策的重点是保证本国安全,其次是巩固在东欧的势力范围,为它们移植苏联模式。超出这个范围之外的事务,斯大林都不是很关心。
换句话说,当时苏联的综合国力远不及美国,除了自保之外,它只能护住东欧地盘不受西方染指。
另一方面,革命支援是有“分工”的,越南这块不归苏联管——亚洲革命主要靠中国。1950年2月,斯大林曾当着中国的面,对胡志明说:“越南战争、越南革命,苏联是可以支援的,但具体的和切实的还是要靠中国来管。”
这一时期,苏联除了小心谨慎的舆论支持之外,对越南的战争采取的是”不介入“政策。
赫鲁晓夫上台后,否定了斯大林,也改变斯大林时代的外交策略,提出了“三和一少”路线——与西方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少援助民族解放运动。
此时,苏联开始在全球布局,但这种布局依然是谨小慎微的,避免“悲剧发生的可能性”(美苏直接对抗),尤其是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后,苏联更是极力避免刺激美国。
对于越南问题,赫鲁晓夫比较纠结,颇有进退两难之感。进,不符合美苏缓和的战略构想,退,有损苏联在东方阵营的威信和形象。不表态吧,更说不过去。
进退都不行,赫鲁晓夫提出和平解决越南问题的主张,他在给世界各国首脑的信中,明确反对武力解决越南问题,要让越南人通过自己的方式和平解决——说了和没说一样,口惠而实不至。赫鲁晓夫甚至提议北越和南越作为两个独立国家加入联合国。
在苏联看来,越南分裂对苏联更有利,一来可以避免卷入战争,调整与西方的关系,二来北越有求于苏联,苏联可以通过援助越南,刺激本国经济发展(并非全部无偿援助)。
1955-1965年这10年,苏联只给了越南3.2亿卢布的经济援助,平均每年3200万卢布,这是苏联给社会主义国家的常规援助,就像份子钱一样。北越曾要求苏联提供武器援助,苏联从仓库里找了3000支二战时期缴获的德国枪支,气的胡志明大喊道:把它拉到博物馆去!
苏联不援助越南还有一层原因,那就是北越与中国走得太近,而当时中苏关系已经破裂。1964年1月,黎笋等人前往莫斯科,苏联大佬们见都不见,让他们到处参观名胜古迹,晾了好长一段时间。正式会谈时,苏联直接指责北越站位有问题,警告北越:如果河内不改变态度,两国间不会出现密切合作的前景。
1964年是越南战争的重要分水岭,这一年夏天,北越海军与美国海军在北部湾海域发生冲突,美国国会通过了《东京湾决议案》,授权总统在东南亚使用武装力量,美军大举进入越南,美国全面卷入越南战争。
这年10月,当赫鲁晓夫在黑海之滨享受秋日的晚风时,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发动政变,赫鲁晓夫被提前退休,苏联进入勃列日涅夫时代。
勃列日涅夫时代的外交战略与赫鲁晓夫不同,它不再谨小慎微,富有侵略性和扩张性,到了后期更是咄咄逼人。
对于越南问题,勃列日涅夫将其纳入了全球战略范围,并决定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
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首先可以让美国更深的陷入越战泥潭,便于苏联在世界其他地方挖美国墙角;其次,“越南是社会主义在东南亚的前哨站”,援助越南可以提升苏联在兄弟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心中的威信,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双升;最后,苏联想把越南从中国这边争取过来——苏联在越南的影响力快归零了。
1964年11月范文同访问苏联,与10个月前相比,苏联对越南的态度来了个180度转弯,差点闪了范文同的老腰。苏联承诺向越南提供援助,表示要回访越南,详细研究援助事项。
1965年2月,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访问越南,与越南签订了关于加强越南防御能力的协议,2个月后,黎笋访问莫斯科,进一步确定了援助的具体方式和数量。这一年,双方高层多次往来,签订了一系列援助协定,打得火热。
至此,苏联对越南的政策,从“不干涉”过渡到了“有限干涉”。
1965年6月,美国发现了北越使用苏制武器的迹象,9月,美国发现苏联提供给北越的武器,不仅地空导弹,还有高级雷达探测系统、米格-17战机、伊尔-28轻型轰炸机。
美国的情报没错,大批苏制武器已经秘密运往并部署在越南,苏联提供给越南的新式武器,都是中国不具备的,这样它开始替代中国成为越南现代化武器的主要供应国。除了武器之外,苏联还向越南提供机械、通讯设备、卡车、石油、铁矿石、化肥、药品,并帮助北越修复了很多被美军炸毁的工厂、电站等设施。
苏联军事专家还为北越构建了高效的空中防御系统,依靠高射炮团、防空导弹团、战斗机航空团、无线电工程兵团,高低搭配作战。美军在越南战争损失的大部分战机,都是苏联防空系统打下来的。
1965年7月,苏联提供的萨姆-2防空导弹开始部署在河内,第二年,苏联开始向北越提供米格-21战机,这款战机的性能已接近美军战机,1967年北越空军已拥有100架用于执行截击任务的战机,这些战机的基地大多设在中国境内,美军没法实施攻击。
现代化武器需要专业的人来操作,为此,苏联向越南派出了大量军事专家和技术人员,帮助越南制定作战计划,安装、修理武器设备,训练越南士兵,甚至亲自操作武器参战。这一点在电影《第一滴血2》中有所体现,兰博泡在泥坑里时,从直升机上下来的那几个军官,就是苏联军事顾问。
从1965年4月,德杰扎上校率领100多名苏联军事专家进入越南开始,苏联派往越南的军事专家数量不断增减,最高时超过10000人。越南也向苏联派遣几千人,参加技术学习和军事训练,这批人回国后都成了北越军事技术领域的骨干。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避免与美国公开对抗,苏联对越南的援助是秘密进行的,苏联专家和顾问是以“个人”或“志愿者”的身份支援越南人民解放的,美国情报机构当然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但没有公开点破。
据西方估计,1965年,苏联向越南提供了5.5亿美元的援助,1968年,这一数字增加到10亿美元,苏联对北越的援助占社会主义国家援越总额的50%,超越中国,成为北越的最大援助国。
1968年尼克松入主白宫,越战迎来了转机。
美国想体面地撤出越南,越战进入边打边谈的阶段,虽然谈判往往僵持不下,但谈判的大门一直都没有关闭。尼克松还尝试缓和与中国的关系,希望利用中国对北越的影响力,帮助美国撤出越南。
中国为了防止越南彻底倒向苏联,开始重新积极援助越南,将对越援助推向了最高点(由于北越和苏联走得太近,中国和北越关系一度恶化,削减了援助)。
苏联敏锐察觉到美国和中国的变化后 ,为防止战争朝有利于美国和中国的方向发展,也调整了对越政策,从“有限介入”升级为“完全介入”。
1968年6月,两国又签订了有关经济、军事援助的协定,苏联承诺给予北越全面的援助和支援。1969年到1971年,两国签订了7个经济援助和合作协定。
苏联完全介入越南战争后,其话语权不断上升,逐渐成为越战的主导国之一。此时,越南是黎笋当家,走的是亲苏路线,苏联利用庞大的援助,几乎控制了越战的节奏,一方面它支持北越抗美,另一方面又撮合美国和北越谈判。是谈是打,完全取决于苏联的全球战略布局。
比如1972年初,北越为彻底解决南越,计划发动一场比1968年“春季攻势”规模更宏大的进攻——“复活节攻势”,但是苏联不允许,还要求北越坐下来谈判,北越一意孤行,结果因得不到苏联支持而惨败,损失10万人。
事后,北越不仅被苏联断供,还遭到了美国几十万吨炸弹的报复,内外交困,不得不向苏联低头,乖乖回到谈判桌上。
苏联为什么要劝北越和美国和谈呢?中美正在靠拢,越战已困不住美国,苏联想通过主导美越谈判,在中美缓和之前实现苏美缓和,拆解可能出现的中美联合对付苏联的局面。
所以,虽然北越态度坚决、士气高昂,一心要打,但苏联频频踩刹车,劝说甚至逼迫北越谈判。正是在苏联的施压下,北越在1972年7月到10月的谈判中妥协,放弃了美国“完全停止轰炸”的要求,答应与美国签订停战协议。
1973年1月,北越与美国签订了《巴黎协定》,美国从越南抽身,剩下南北越内战。
从1965年到1973年,苏联共向越南提供了10亿卢布的经济援助和2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这些援助对北越最终赢得战争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举个例子,前期防空系统刚构建时,越南防空导弹部队平均每发射10-14枚导弹才能击落一架美军飞机,随着苏联顾问不断调试和更新设备,到后期北越平均每发射3-4枚防空导弹就能击落一架美军飞机。
在1972年12月的空袭中,北越12天内击落了81架美军战机,其中包括34架B-52战略轰炸机,3架F-111战斗轰炸机。美国空军每千架次损失率,二战中为9架,朝鲜战争中为4架,越南战争中为17架,1972年12月这一数据上升为34架。
截止1974年,越南防空导弹系统击落美军飞机超过4000架,这还没算高射炮打下的,要知道,整个越战期间美军损失飞机8600多架。
2008年与奥巴马一道竞选美国总统的麦凯恩,曾是一个越战老兵,1967年他驾驶A-4战机执行任务时,被一枚北越防空导弹击落,受伤被俘,直到停战后才被释放。
总之,在美国看来,“苏联的喷气式飞机,地面导弹、雷达等现代化武器,已成为美国利用军事打击向北越施压的严重障碍。”战争越来越难以为继了。
苏联是越南战争的最大受益国,它以“微小”的代价把美国定在了战争泥潭,整个越战期间,美国军事支出超过1670亿美元,巨额战争开始加重了美国经济负担,美国经济长期陷入滞胀状态,这又反过来刺激了民众对美国政府的不满,反战运动风起云涌。
大量资金投入战场,导致美军武器装备得不到及时更新、科研项目被延迟或取消,苏联则利用这段宝贵时机埋头发展军力,在核武器方面逆袭美国,在常规武器方面也极大地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
美国经济和军事实力相对衰弱,直接导致美国在争霸中处于下风,苏联迎来了巅峰时刻。
苏联卷入越南战争,还获得了一个附加礼包——一方面,它通过战争检验了武器的实战性能,扬长避短,推陈出新,实现了很多武器的升级;另一方面,它搞到了很多美国武器,通过吸收先进技术,提高了苏式武器的性能。
仅1965年5月到1967年初,苏联就从越南搞到了700多件美国武器,包括战机、导弹、雷达等高科技产品,这对苏联的升级航空发动机、电子设备等技术大有裨益。
1968年3月,苏联军事专家用无线电干扰了美国1架F-111战机通讯系统,然后以伏击战术包围并活捉了这架飞机,包括上面的2名飞行员。当时F-111刚服役,没想一出马就被搞到了西伯利亚。
当然,苏联支援越南的最直接成果,就是把越南拉进了自己的怀抱。越南和古巴一道,成了苏联的哼哈二将。
1973年《巴黎协定》签订后,苏联对北越的援助有增无减,规模更加庞大,到越南入侵柬埔寨时,苏联每年援助越南超过20亿美元。
80年代初苏联外援有四个重点,一是阿富汗战场,每年约110亿美元,二是以埃塞俄比亚为主的非洲,每年约60~80亿美元,三是以古巴为主拉美国家,每年约60~80亿,第四就是越南。
这些援助极大地加剧了苏联的经济困境,也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