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后,德国被一分为四,由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占领。除此之外,德国还需要向战胜国赔偿巨额的经济损失,尤其是苏联,毕竟苏德战争是二战期间最为惨烈,最为血腥的战场,国内死伤人数超过了3000万,大量的资源以及工业设备都遭到了摧毁,急需一笔资金投入到国内的重建计划当中。经过最终协商后决定,德国要向苏联赔偿100亿美元的资金。不过这果断被斯大林拒绝了等价的黄金,而是选择了德国境内的一堆废铁。
斯大林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一堆废铁”又给苏联带来了什么?
战败国赔偿这个事情太常见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德国就背负了巨额债务,但由于当时国际形势并不稳定,德国国内反而因为这些债务问题导致法西斯势力抬头,最终促使了二战的爆发。为了不重蹈覆辙,美国和苏联在制定赔偿条约时就考虑到这个问题,再加上当时德国的经济体系已经被战争摧毁,再多的赔偿金额也只是个数字而已,只能等待以后的德国去兑现,因此斯大林选择了更为实际的东西,那就是德国完整的工业设备体系。
之所以称这些为“一堆废铁”,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工业设备都是铁做的,另一方面在战争中大量的工业设备被摧毁。当时德国完整的工业设备并不多,而苏联为了将这些设备运回去,更是动用了几百列火车,除了苏联之外,美国也没有要德国的赔偿,而饱受德国摧残的西欧国家在1953年与德国签订了伦敦债务协定,规定西德无需赔偿因为战争造成的损失,只需支付战前债务和战后衍生的债务,也将原来的债务金额从290亿马克降低到145亿马克,从这些国家的选择可以明显看出,苏联和美国是吸取了一战的教训,避免对德国的过度压榨导致战争情绪的爆发。
苏联在得到大量的工业设备之后,尽管这些设备存在老旧,损坏等问题,但是他们的技术核心还在,苏联通过对这些设备的研究迅速掌握了德国军工产业的技术,直接将德国的重工业生产体系“移植”到了苏联境内,这极大促进了二战之后苏联的发展。
在二战之后,苏联出台了一五计划,而这些重工业设备就成为了该计划的最好执行者,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苏联的工业产值和军工产值快速飙升,奠定了未来与美国“较量”的基础。
要知道在二战刚刚结束之时,苏联的工业产值还没有办法和美国相比较,但是得到这一批设备之后,苏联迅速崛起,但苏联在“移植”德国工业设备的过程中,忽略了德国轻工业的那些设备,这也导致苏联没有学习到西欧国家的轻工业发展,造成了日后工业体系的畸形。其实苏联也并不是没有想过发展轻工业,但是常年的经济发展导致轻工业领域人才稀缺,生产经验和生产设备也是寥寥无几,
那找西德来赔偿,美国肯定不愿意,毕竟西德能够发展起来和美国的援助离不开,如果西德进行赔偿不就是拿美国的援助偿还,美国会“视若罔闻”吗?
而且冷战开始之后,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对立,美国怎么可能看着自己的小弟用钱去助长苏联的嚣张气焰?而在换成大量的工业设备之后,看似苏联人是亏了不少,也没有获得一笔资金来建设国内,但是这批设备帮助苏联在短短几年之间建立了足以匹敌美国的工业体系,这其中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不过美国的做法却比苏联技高一筹。同样作为战胜国,美国也拒绝了德国的赔偿,但也没有从德国搬走一个工业设备,而是在德国境内大肆搜刮科学家,也就是科研人才。二战时期,德国对境内的犹太人迫害,导致大量的犹太裔科学家逃往美国,这其中的代表人物当然是爱因斯坦,幸亏当时的爱因斯坦早先前往美国,但是他的住宅还是被“洗劫一空”。而在这些犹太裔科学家的帮助下,美国的科技水平直线上升,成为了全世界第一个研制出核武器的国家,从这个时候开始美国开始重视人才,尤其是德国在二战后期那更是新式武器频出,这些武器背后的人才让美国垂涎欲滴,因此美国在德国投降之前就已经制定了回形针行动,主要内容就是将德国境内优秀的科学人才全部转移至美国。
德国投降之后,当全世界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美国的回形针行动开始了,大量美军携带着一份名单进入德国开始进行搜索,比如冯·布劳恩,美国为了找他派出了一支精干部队,要知道此人可是纳粹的战犯,美国在战后之所以可以快速研究出导弹,火箭,与此人提供的技术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全世界有一半的诺贝尔奖得主都是来自于德国,德国除了犹太人科学家特别出名之外,他们本土的日耳曼民族也是优秀的科学家种族,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德国就已经成为了全球的学术中心,大量优秀人才和技术在德国汇聚,为德国培养出了更多的科学人才,而美国把大量的德国科研人才掠夺而走,只给苏联人留下了一堆破铜烂铁。
对于美国来说,德国的工业体系虽然很发达,但是仍然无法和美国庞大的工业总量相抗衡,而美国真正稀缺的是那些尖端科技,别看美国现在是汇聚了全球最顶尖的科学研究,但欧洲才是现代科学的发源地,美国本土的很多科学家当年也是从欧洲学习而来,二战之后,美国通过对西欧顶尖科学人才的掠夺,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科研中心,在凭借强大的资金力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虹吸效应,将大量顶尖的科学人才源源不断的吸纳到美国,为美国人的科学发展出一份力量,而德国在损失大量的科技人才之后,科学领域甚至出现了断档现象,以至于到现在德国都难以恢复到当年鼎盛的的时期。
主要是因为科学这个领域很独特,大量的资金燃烧只是科学发展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要有人传授经验和不断探讨研究,科学是一个在争论中发展的过程,最经典的就是波尔和爱因斯坦的争论造就了量子力学的诞生,就算你极具天赋,你也需要老师来不断的传授经验和教导。
新中国初期的那一批科学人才都是从外国留洋回归,如果没有外国顶尖科学人才的教导,他们天赋也没有办法兑现,而美国在聚集大量科学人才之后,那么有天赋的人变成科学大才的可能性就越来越高,相反在世界其他地方出现天才大家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小,虽然说科学是需要自己不断探索前进,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则可以让你避免很多的弯路。
当年苏联作为第一个攻克德国柏林的国家,斯大林居然没有在第一时间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导致大量的科技人才流失到了美国,最后只能选择了大量的工业设备,尽管这些工业设备也给苏联创造了巨大的价值,但是和美国掠夺走的那些人才相比,这些设备的价值就显得微乎其微了,不过苏联地大物博,人才辈出,本土培养的众多科学家依然和美国打得难舍难分,在二战结束之后,美国和苏联在多个领域展开了科学竞赛,而那段时期也被称为是人类科学领域的井喷期,大量的科学成就被研发而来。
只是不知道看着苏联后期工业比重的失调,如果再给斯大林一次选择的机会,他会怎么选择呢?
下一篇:日本为何没发现大庆油田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