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勺之战是发生在鲁国和齐国之间的一场战役,当时齐国综合国力是要强于鲁国的,在长勺之战中投入的兵力也要多于鲁国。虽然双方具体参战兵力不详,但齐国肯定是优势一方,而战役的结果却不是齐国获胜,而是鲁国完成了逆袭,以弱胜强。所以长勺之战就变得很有研究价值,如果是齐国击败鲁国,那相信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关注到这场大战。关于鲁国取胜的原因,以下两点是关键。
面对敌我兵力悬殊的情况,鲁军没有选择正面硬碰硬的鲁莽方式,而采取了避敌锋芒、后发制人的战术策略。具体而言,齐军在长勺之战初期,攻势正盛,鲁军为避免与齐军交战,以弓弩兵为远程火力支援,积极固守阵地。
最终,齐军的前两次进攻都无果而终,未能攻入鲁国的阵地,齐军的军心和士气因此受挫,攻势大不如前。这种情况的出现,为鲁国转守为攻、后发制人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是鲁国能够以少胜多、大破齐军的重要原因。
长勺之战中,鲁军的实际指挥者便是鲁国国君鲁庄公,而战时谋士则是著名军事家曹刿。鲁庄公在战前、战中和战后均采纳了曹刿的正确建议,是鲁军能够击败齐军的关键性原因。
具体来说,鲁庄公在战前便听从曹刿的建议,积极“取信于民”,有力地动员了鲁国民众投身长勺之战;在交战中,鲁庄公又果断听从曹刿之言,毅然发起反攻,甚至亲自擂起战鼓,极大鼓舞了鲁军的斗志;在战争后期,鲁庄公又听从曹刿的建言,积极追击齐军,有效扩大了战果。
可以说,鲁庄公和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紧密配合,君臣一心,战术运用得当,时机把握准确,为鲁军最终击败齐军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曾有人对长勺之战给予过很高的评价,即:“(鲁国)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败了齐军,造成中国战争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因此,长勺之战无疑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中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综上所述,在长勺之战中,鲁军能够击败齐军,并非是偶然的侥幸胜利,而是有着深刻的政治军事原因。大体而言,鲁庄公和曹刿在此战中的密切配合、战术运用得当,是促使鲁军取胜的主要原因。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