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阴晋之战是怎样的?五万魏军战胜五十万秦军

时间:2019-08-09 11:35:42 作者:网络 来源:本站整理

在我国的地图上,黄河与洛水分割成出来了一块类似三角形的地带。这个地方的土地非常的肥沃,物产也十分的丰富,是连接关中平原与河口地区的咽喉要地。在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这块位置被称之为“河西地区”。在秦国征服西戎之后,若是想要与其他六个争雄,那么就必须要先夺取河西地区。三晋分家之后,魏国压缩在河东地区,亟需拓展生存空间。秦魏两国为了河西地区,在三百多年中大打出手。在这些尸积如山、血流漂杵的战争中,尤以秦惠公发动的阴晋之战最为惨烈。

阴晋之战是怎样的?五万魏军战胜五十万秦军

在《吴子 励士 第六》中有这样两段文字:

“行之三年,秦人兴师,临于西河,魏士闻之,不待吏令,介胄而奋击之者,以万数。”

“于是武侯从之。兼车五百乘,骑三千匹,而破秦五十万众。”

区区52个字,记录了战争的经过。然而在《史记》及其它史料中,均未提及此事,令人疑惑不解。

阴晋之战是怎样的?五万魏军战胜五十万秦军

当时,魏国经过李悝变法,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魏文侯又任用吴起,进行军事改革,使得魏军的战斗力大幅提升。公元前409年,魏文侯认为时机成熟,任命吴起为大将,展开了军事行动,目标直指河西地区。魏军势如破竹,先后攻占了临晋(今陕西省大荔县东南)、元里(今陕西省澄城县南)、洛阴(今陕西省大荔县西南)、郃阳(今陕西省合阳县东南)等城池。公元前408年,魏军兵锋直指郑(今陕西省华县),秦军难以匹敌,西渡洛水,沿河修筑防线,并筑起重泉城(今陕西蒲城县东南)作为战略支撑。至此,魏军尽占河西地区。魏文侯设立西河郡,在国相翟璜的推荐下,吴起担任西河郡首任郡守。

秦国不甘心失败,多次组织军队反扑,均遭失败。公元前389年,秦惠公急于收复河西地区,他组织了50万大军,计划毕其功于一役。按照秦国规定,年满16岁的男子,就要进行兵役登记,直到60岁才能退役。服役期限为一年。国君可以根据战争的需要,随时征召适龄男子入伍参战。这意味着每个秦国男子,既是农民,也是战士。秦军大队人马渡过洛水,向河西地区进军,大战一触即发。

阴晋之战是怎样的?五万魏军战胜五十万秦军

秦军直扑战略要地阴晋(今陕西华阴县东)。此地扼守东西交通要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秦军此次志在必得。在箭弩的掩护下,城外大批秦军使用各种攻城器械,对阴晋发动潮水般的攻势。城内的魏军一边冒着雨点般的箭弩,一边凭城抵抗,顽强支撑,固守待援。大风潇潇,征尘滚滚,战死的秦军在城墙下垒成了堆,阴晋依然在魏军的控制之下。

魏国手中有两张王牌。一是坚固的城池,它为魏军提供了居高临下的进攻优势,同时,消耗了秦军的士气和体力。二是一支驻守在西河郡,名为“魏武卒”的重装步兵部队。这是吴起的军事改革的重要成果。

“武卒”的选拔条件相当苛刻,据《荀子议兵篇》记载:

“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魏武卒宅。”

入选“武卒”的士兵必须戴着头盔,身着保护上身、髀部、胫部的铠甲,手执长戟,腰悬铁剑,携带强弩和50支箭,以及三天口粮,在半天之内急行军一百里后,能迅速投入战争。按照这一标准,“武卒”的体力和技战术能力,相当于战国时期的“海豹突击队”。

阴晋之战是怎样的?五万魏军战胜五十万秦军

吴起明白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必须依靠顽强不屈的意志力。吴起担任西河郡守后,开始“花式”激励,想方设法提升军队士气。首先,激励士兵荣誉感。在庆功宴上,按功劳高低安排座次。特等功坐前排,使用高档餐具,品尝猪、牛、羊肉。二等功坐中排,餐具和食物比前排略次。没有功劳的坐后排,餐具和伙食是最差的。其次,犒劳士兵家属。宴会后,对士兵家属论功行赏,使家属有认同感。最后,抚恤死难军属。派专人抚恤战争中死难的军属,使军属有归属感。吴起采取这些措施,一用就是三年。

秦军大举进攻的消息,迅速传遍河西地区。魏军士兵听闻,自觉穿戴盔甲,主动要求参战。吴起向魏武侯提出,带领五万没有立过战功的士兵出征。武侯点头应允,并以500乘战车和3000名骑兵助战。在出战的前一天,吴起发布了动员令:“诸吏士当从受敌车骑与徒。若车不得车,骑不得骑,徒不得徒,虽破军皆无功。”吴起的话说得很明白,不论车兵、步兵,还是骑兵,如果没有相应的缴获,打胜了也不能算是立功。

动员令一出,士兵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迫切地希望尽快投入战斗。第二天,经过急行军的魏武卒赶到阴晋城下,摆开阵势,与十倍于已的秦军展开对垒。在吴起的激励下,魏武卒士气高昂,精神饱满,使尽浑身解数,反复数次击穿秦军军阵。魏武卒的表现,犹如“王炸”,造成对方重大伤亡。与有生力量消失的,还有秦军的士气,人数的优势并没有带来胜利,秦军毫无招架之力,原以为胜券在握的战争成了一边倒的屠杀。最终,秦军望城兴叹,狼狈撤退。

阴晋之战是怎样的?五万魏军战胜五十万秦军

细细分析秦军失败原因其实很简单,军队的建设在于质量,而不是数量。秦军虽有50万之众,其实不过是经过简单军事训练的“武装农民”。商鞅变法前,秦国还没有实行军功爵位制,士兵参加战争的积极性不高,士气普遍低落。质量与意志的差距,是秦军失败的根源。

反观魏军,军队建设比秦军更胜一筹。吴起对士兵在精神和物质的激励,是相当成功的。此外,魏军的装备远比秦军完善。魏军的强弩有12石(1石相当于30公斤)拉力,射程远,威力大,准确率高。魏军可以在秦军箭弩的射程之外,进行远距离射击。加上中距离搏杀的长戟和近身搏斗的铁剑,可以说魏军是技术出色的全能战士。

相比魏军,战争失利给秦国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公元前387年,秦惠公抱憾而终,留下年仅两岁的秦出子,担任秦国新君。不料两年后,秦国发生宫廷政变,秦出公被杀。秦献公成为新一任秦君。阴晋之战的失利,以及国内政局的不稳定,使“诸侯卑秦”,可以说成为了秦国存与亡的关键时刻。此时秦献公韬光养晦,积极改革,为后来的商鞅变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秦国的崛起,始于阴晋之战。真是败也阴晋,成也阴晋啊!

阴晋之战是怎样的?五万魏军战胜五十万秦军

最后,还有一个谜题没有揭晓。为什么正史没有记录阴晋之战?

秦国一直以阴晋之战为耻。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经以铁腕手段进行焚书坑儒,很有可能在焚书过程中,将与阴晋之战有关的文献资料一同付之一炬。而《吴子》以其巨大的军事研究价值,得以保留,流传至今。这是一个大胆的推测,真相或许永远不会浮出水面,如同秦国永远不会被人遗忘一样。

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上一篇:盘点中国历史上七大战神的七场巅峰之战

下一篇:井陉之战是怎样的?韩信如何以3万人战胜30万人的?

相关文章

图文热点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