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热干面武汉人那必须是天天吃,武汉人都是吃这个热干面长大的,所以这热干面是肯定好吃的,那么很多人估计也要问了,这么好吃的热干面那么到底是谁发明的呢?到底是这个李包还是说这个蔡明伟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
武汉号称“九省通衢”,在清朝时已经是客商云集的重要商业重镇,这使得武汉的饮食产业比较发达,武汉人也养成了过早的习惯。那时候,武汉人过早的食品是切面。这种面条加入了一定的食用碱,防止在夏天时因气候炎热变质。为此,还产生了一首《汉口竹枝词》:“三天过早异平常,一顿狼餐饭可忘。切面豆丝干线粉,鱼餐圆子滚鸡汤。”
在上世纪30年代初,在汉口的长堤街,有一名叫李包的食贩,就在关帝庙一带以卖切面等早餐食品为生。有一天,由于天气太热,生意不好,不少切面没有卖出去,剩了下来。那阵子没有冰箱,如果这些切面放到第二天去卖,一定会发馊变质,无法食用。怎么办?
李包很是发愁。突然,他灵机一动,将剩余的切面全部放到锅里煮熟,然后沥干,在案板上晾着。他干这些事时,一不小心将案上的油壶碰倒,油壶的麻油倒出来,泼在切面上。李包无可奈何,将切面用麻油搅拌后,重新晾着。
第二天早晨,李包将这些剩余的切面放在沸水里,烫一烫就捞出来,装在碗里,加上调料,一下子香气四溢,吸引了食客纷纷前来购买。没过多久,这些切面就卖得干干净净。有人问李包,这是什么面条。李包几乎没有犹豫就脱口而出:“热干面!”
于是,武汉人津津乐道的热干面诞生了。
时间还是在上世纪30年代初,有一个来自黄陂蔡榨的食贩,叫蔡明伟。蔡明伟很擅长做汤面,在当地小有名气,慕名而来的食客很多,有时候要排队很长时间才能买到。有的食客没有耐心,等了一会儿就离开了。
做生意的人,都不愿意损失顾客,蔡明伟也是如此。蔡明伟想,能不能想办法加快煮面条,来缩短食客排队的时间呢?蔡明伟反复试验,摸索出一个改进煮面工艺的办法:面条煮到七八分熟时,就将面条捞起来,一边降温,一边抹油,让面条靠着自身的余温焖熟。这样一来,煮面条的时间就缩短了不少,每天的出货量就增加了许多。
蔡明伟是一个很善于动脑筋的生意人,每天都在想办法改进工艺,提升面条的口感,有一次,蔡明伟经过汉口长堤街时,看到一家麻油作坊从芝麻中提取麻油后,将芝麻酱丢在一旁。蔡明伟闻到这些芝麻酱浓香扑鼻,立即想到将它们添加到面条里,一定会让面条变得更香,便找麻油作坊的老板买了一些芝麻酱。
回去后,蔡明伟在面条里添加了芝麻酱,面条变得“爽而劲道、黄而油润、香而鲜美”,食客吃后都赞口不绝。蔡明伟随即在中山大道满春路口开设了一家热干面面馆,叫做“蔡林记”,成为武汉最早经营热干面的名店之一。“蔡林记”店名的由来,是因蔡家门前有两棵葱郁的大树,喻意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不过,那时候,蔡明伟给这种添加了芝麻酱的面条取名为“麻酱面”。1950年,在进行工商登记时,正式命名为“热干面”。
这里为什么要吧蔡汉文拿出来说是热干面的发明人呢?因为他是蔡明伟的长子,是他真正意义上把热干面发扬光大。
蔡汉文为恢复热干面精工细作、真材实料的传统而奔走不缀。他无私地公开家族热干面秘方,并积极言传身教,至2016年其门下弟子在短短五、六年间,开热干面馆已逾800余家。他几乎以一人之力,力挽热干面因原料和制作的滥觞而渐失自信之颓势。
所以前面李包的热干面是没有传承下来的,蔡明伟如果没有蔡汉文的传承和改革改良,也不会有今天的蔡林记,所以武汉热干面的发明人说是蔡汉文,也没什么毛病。
上一篇:八字犯五鬼必须化解吗
下一篇:古代文人喜欢在上巳节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