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螺蛳粉其实还算是很好吃的一种食物了,但是小编觉得这个东西好吃是好吃,但是就是有点臭臭的,所以有的时候还是少吃为妙啊,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最近韩国人又在搞事情了,话说韩国人要把螺蛳粉拿去申遗,那么有的网友要问了,这明明是中国的东西,为什么要拿去申遗呢?这可太不像话了啊,所以我们要怼回去,但是怼回去之前先来揭秘看看,关于螺蛳粉的来历问题,感兴趣的网友一定别错过了!
其实关于螺蛳粉的来历很多,其中有一则和柳宗元是相关的,那么具体有哪些呢?我们接着往下看吧。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解放南路有一家兼营干切粉的杂货店(现“大可以饭店”楼),店员每天早上需学习,学习完却已是九点有余,来不及吃早餐的店员只好拿上一把干切粉,到隔壁的阿婆螺蛳摊(现解放南路金鱼巷内)煮粉吃,店员觉得好吃,后来便买来一起煮。卖螺蛳的王记阿婆也觉得此粉的味道甚佳,索性就卖起了这。之后经过业者前赴后继地数次改良,又加上其它配料,进而,柳州的经典小吃——螺蛳粉慢慢形成,满街飘香,民众为之狂然。
上世纪70年代末,文革结束,民间商贸开始复苏,谷埠街菜市(牛奶巷附近)逐渐成为柳州市内生螺批发的最大集散地,加之附近工人的事业如日中天,数量众多的散场观众从旁强势拉动,谷埠街夜市也随之形成。而柳州人嗜吃螺蛳和米粉是一传统,一些精明的夜市老板便开始同时经营起煮螺和米粉来。当时,人们尚未有今日我们这般丰盛美味的菜式可选,故而肚内油水无多。所以电影散场后,那些饥肠辘辘的食客们,不免有意或无意间地要求在自己点的米粉里加入几勺油水甚多的螺蛳汤,一同享用,这便慢慢形成了的雏形。后其配料和制作工艺经过不断改良完善,逐步成型,一发不可收拾,并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到其第一个繁荣期,螺蛳粉作为柳州原创招牌小吃的地位也得以确立和巩固。
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一天深夜,几位外地人赶到柳州,饥肠辘辘中找到一家快要打烊的米粉摊点,可是米粉必用的骨头汤已经没有了,只剩一锅煮螺剩下的螺蛳汤,摊主情急之下,把米粉放到螺蛳汤里煮,又加上以及花生等配菜,这几个外地人吃后,大呼好吃。摊主将此记在心中,逐步完善其配料和制作,遂慢慢形成了现在的雏形。
螺蛳粉起源于唐代,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官来到广西柳州任刺,由于心情不好、加上水土不服、不思饮食,身体欠缺,医生不知所措。时任府中大厨师的周万福也十分焦急,不知如何是好。一天,他到柳江边洗菜时随手捡回几个螺丝,刚精心只做好一碗螺蛳粉,柳宗元非常喜欢。从而柳州的螺蛳粉历时千年,旺销不衰,成为歌仙刘三姐故乡的传统美味小吃。
有关螺蛳粉里的臭味,有好事者曾经去做过调查,我们一开始以为,人们总以为螺蛳粉的特殊气味来源于螺蛳,其实是来自酸笋。
酸笋就是发酵过的笋子,笋子经某种工艺发酵后,就会变成这种味道。如果你懂得欣赏它的内涵,就会知道,它是香而不腐的,闻之开胃,想之流涎,吃之打滚。
螺蛳粉就是因为有酸笋,所以你觉得臭,那是酸笋的味道。柳州正宗螺蛳粉,里面是猪骨田螺汤,配菜放酸笋 ,笋豆角或者酸萝卜,酸笋是绝对不能少的,否则就不是螺蛳粉了。
北方的朋友应该不喜欢这个味道,我们南方春天有笋吃的,各种笋,还可以腌制成酸笋。螺蛳粉里面的酸笋是水竹笋,有的有碗口那么大一个,腌酸了切成丝。广西的柳州螺蛳粉和桂林米粉都用它来做必备的配菜,味道特别重。
下一篇:盘点关于清明节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