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在说了,这个李清照的诗词写得好,那是当然的,李清照何许人也啊,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吧,话说这个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到底是在寻在什么呢?相比大家对这个问题还是比较的感兴趣的,那么到底在寻找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声声慢》抒写永恒的愁绪,表现出作者高超抒情艺术。
李清照的作品,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该词是作者的后期作品,写于国破,家亡,夫死之时。
寻寻觅觅,寻找的是:国家和平稳定,家庭幸福和谐,夫妻琴棋书画相唱和的生活。
观点如下:
李清照的词具有极高的语言艺术。她善于运用经过提炼的口语入词,而且用白描的手法驱辞造意,形成浅净畅达的特色。这方面与柳永有相似之处。
但由于经过了加工和提炼,因而不像柳词那样俗甚至庸俗。而是更接近李后主俗中见雅、淡而有韵的风致。从而使李清照词的语言具有通俗、优美、清新、富有表现力等特点。
她的生活道路与那个乱离的时代紧紧连在一起,而她的文学创作又与其生活道路紧密相连。因此,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很自然地以靖康二年北宋灭亡、南宋建立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以下对这个时期分别作介绍和论述。
前期(1084-1126)。
李清照18岁时,嫁太学生赵明诚为妻。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学家。他们的婚姻非常美满,感情尤其深厚,确是一对志同道合、意趣相投的夫妻。婚后,二人雅好词章,常相唱和。并共同从事金石学研究,校勘古籍、赏玩字画。
他们把整个生活都建筑在艺术的基础上。十年之间他们所收集的金石书画、文物古籍、竟多达十余屋。李清照就在这样一个艺术化了的家庭里过着悠闲安逸、优裕舒适的生活。
后期(1127-1151至1156年间)。
靖康二年(1127)李清照44岁。东京沦陷,金兵掳走徽、钦二宗。北宋灭亡。即发生了有名的“靖康之难”。五月,赵构在商丘称帝,是为宋高宗。改元建炎,南宋开始。
金人的兵火,毁灭了李清照与赵明诚美满的家庭生活和艺术空间。他俩只得带着最珍贵的一部分金石书画,匆匆避兵江南。
从此,一件又一件不幸的事接连发生。乱世之际,赵明诚病死于赴任潮州太守的途中。时为建炎三年(1129)八月,李清照年仅46岁。
赵明诚的去世,对李清照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也是她人生道路上的一大转折。从此之后,李清照一身承受着国破和家亡的双重痛苦。在奔亡道路中,金石文物又损失殆尽。
在三个多月的时间中,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走了约三千里的路程。她只身流落于杭州、越兴、台州、金华一带。过着孤独离沛的流亡生活。
此间,又发生了改嫁的悲剧。李清照晚年定居杭州,过着孤苦凄凉的晚年生活。在极尽寂寞凄楚中走完了人生的道路。
李清照后期的词作,虽然直接反映社会现实的不多。但是,她丈夫的死去、自己的贫穷流浪以及改嫁的悲剧,都是那个乱离时代和封建势力直接给她的迫害。她是一个历史的受难者。靖康以后,国破、家亡、夫死的惨痛,使李清照忧愤深广。
在其词中以时代的大悲剧为背景,把个人沉重的不幸与社会的灾难,个人的颠沛流离之苦、茕独凄惶之悲、与国家的山河破碎之恨、生民涂炭之劫、紧紧结合起来。形成忧愤深沉、凄怆悲壮的格调。
综上所述:寻寻觅觅,寻找的是国家和平稳定,家庭幸福和谐,夫妻艺术唱和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