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本中,很多人都对诸葛亮的一篇《出师表》有印象,即便文章内容都不再记得,或是没有接触过,但是这一篇文章的名气却应该还是有所耳闻的。可是,这毕竟是一篇诸葛亮写给刘禅的表文,并不是专门为了流传后世的,那么呈上去之后给刘禅看到了,刘禅是什么样的反应呢?刘禅看到诸葛亮的《出师表》以后,心理会怎么想呢?
南宋诗人陆游评价《出师表》,说道:“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舟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若论刘禅对孔明,可说是孝顺如子,事若亲父。政由葛氏、祭则寡人,刘禅是个孝顺相父的好孩子。刘禅之长:气量甚大、爱德下士 刘禅个人才能虽不甚高,然亦有一长。最可称道的,便是他的气量,确实不负刘备和孔明对他“气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天资仁敏,爱德下士”的好评。 前者出于刘备遗书,转述射援评价;后者出于孔明之言。
观其一世,这两个优点都恰如其分,并非过誉之辞。 身为天子,能一直克制自己欲念,压制任何帝皇心中都不可免的“皇权至上、君权至尊”这头猛兽,在孔明之世满足做个礼仪天子,在孔明身后更能遵其遗训,帝相情谊全始全终,岂止是非同小可的殊难可贵? 试想若换了后世那些既无自知之明、又不知天高地厚的主,定要掀桌子夺权,让帝国局势动荡、群臣惊疑忧惧,即使孔明履行刘备遗言,更立刘永、刘理,终亦伤先主情谊、身后令名。
其实看皇帝对一个大臣的感情,看在大臣身后如何对待他的子孙家人便一目了然。 孔明逝时,诸葛瞻不过8岁,其后被刘禅视若子侄,招为女婿,并无过人功绩才干仍一路擢升,34岁为卫将军录尚书事,执掌朝政大权,还不足以说明刘禅对其相父的深挚感情? 不妨对比一下那个被霍光从平民扶上天子之位的刘病已,是怎么玩弄“郑伯克段”故技,族灭霍氏满门的? 再对比一下那个口口声声“看顾先生子孙便了”的朱翊钧,短短一年后又是怎么对他的张先生家人的?
无怪《三国志集解》中对比“唐魏元成仆碑之祸,明张太岳籍没之惨”,赞叹刘禅杀李邈、禁止任何人诽谤非议孔明一事,是“后主之贤,于是乎不可及”。 确实,自古君臣相处,“谗慝生心,乘间构衅”,原系寻常;幼主和摄政、辅政大臣相处,见疏生怒,立正刑诛,“不待死肉寒而君心早变”,亦是寻常之事。后世多少英豪人杰,要么终身忧谗畏讥伺候雄猜之主,要么被不自量力的凉薄之君毁去半生事业身后英名,何曾有幸能遇到一个刘阿斗?
即以有明三百年为例,从于廷益到王守仁到张太岳,这些千古英杰若换了刘禅来做他们的皇帝,又何愁不得生前身后令名得保、全始全终?再看刘禅其后任用为“录尚书事”的几人,蒋琬费祎是孔明临终推荐的继承者、姜维是孔明传授兵法的学生,诸葛瞻是孔明的幼子。诸葛丞相虽逝去三十年,在蜀汉朝堂的余荫和影响力却一如始终。
刘备托孤刘禅于孔明,但孔明不曾托孤刘禅于其他任何人。相反,刘禅才是孔明认可的自己和刘备事业的第一继承人:【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诸葛亮《临终遗表》
孔明逝后,刘禅便是刘备和孔明的双重法定继承者,蒋琬费祎也好,姜维诸葛瞻也罢,他们皆是孔明托付给刘禅的臣子。 孔明逝后,刘禅便废蜀汉丞相一职,同样亦是因为对相父的无上敬意。 丞相本非东汉制度,仅是因刘备对孔明的信重而特别设置。孔明故去,刘禅废之,目的就是让孔明成为蜀汉政权至始至终的的唯一丞相。此后其他任何人皆不配与孔明相提并论。可以类比现在许多球队为本队功勋而退役球衣号码。姜维本为降臣,全无根基,北伐无功,后期招致满朝众怒,却能始终牢牢握住半数以上的蜀汉军权,正是刘禅为国惜才。或许也有姜维是孔明兵法传人,同门师兄弟的香火情谊吧。
刘禅之憾:临难苟免,何不早亡? 蜀汉灭亡根本原因,还是立国先天不足、偏安一隅,兵寡物微;以孔明旷世奇才,十年北伐耗尽心力亦只夺取两郡。随着孔明逝去,时间推移,中原经济和人口的不断恢复,占据九州之地的魏晋帝国对南方吴蜀均在国力上形成压制性优势,而立国时便存在的荆益士族之争亦只能压制,得不到彻底解决。
天时地利人和皆失,实非人力所能挽回。是以对于刘禅,最大的遗憾,恰恰是没有早死几年,因此即位后前十年谨遵父教,“政由葛氏、祭由寡人”的自知之明;后三十年萧规曹随的治平政绩;大都被历史忽略了,仅留下屈膝降敌的胆怯懦弱,乐不思蜀的千秋笑柄。 不妨看看另外几位著名君主,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坚、南梁高祖武皇帝萧衍、大唐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李隆基,经历了数十年堪称千古明君的统治后,最后数年晚节不保,以至半生功业成空,沦为历史上的悲剧人物。
他们的共同点,皆是如能早死数年,历史地位将高得无以复加。之前他们在位期间给国家留下的那些隐患,同样也将被推卸给继位者,并给后来论史者留下“若某某帝王不死,必将如何如何”的遐想。当然,这并不是说刘禅即使避开了亡国之辱,便足以与苻坚萧衍李隆基们曾经的煌煌文治、烈烈武功相比。毕竟他只是个守成之君,并无如何了得的开疆拓土成就。但若没有了这个最大污点,就凭他是诸葛亮和刘玄德这两位魅力满值英雄人杰的双重继承者,“白帝托孤”这一历史佳话的主角之一,也必然被爱屋及乌地获得无数喜爱者,从而获得高于自身成就的历史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