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麦克阿瑟相信大家都不会很陌生了,这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著名的五星上将,毕业于西点军校,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对于麦克阿瑟的评价,世间是褒贬不一,并且对于他是否真的有资格成为五星上将,很多人都表示怀疑的态度。那么麦克阿瑟的一生到底有什么贡献呢?为何他会成为美国人所铭记的英雄呢?
美国陆军五星上将麦克阿瑟,一生对军队国防贡献大抵如下:
1.“亚太核心”战略的提出;
2.西点教育改革;
3.现代化军队的缔造;
4.裁军压力下的备战;
5.两栖作战中蛙跳战术的开创;
6.海陆军统一指挥模型的设计。
说清这段历史逻辑,离不开当时的历史背景。
说清当时的背景,我们不妨先来认识一个女人——简·亚当斯。
她是一个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一个倡导女权主义的领导人,也是一个2岁丧母、终身未婚的同性恋人士。
她出身权贵,父为参议员、银行家、林肯的密友,却在大学毕业进入社会后,致力于底层社会的救助活动。
她和女友在芝加哥打造了一个乌托邦式的大房子,名叫赫尔宫,招募志愿者无偿为入住的穷人们提供帮助,免费让他们吃住、为他们看病,还帮他们找工作、为他们的孩子办幼儿园等。
这种模式在1890年代的美国很大胆,很新奇,也吸引着来自不同国家的贫民移民,而且她的模式成功了,越来越多的富人愿意资助她的计划。
她的赫尔宫,人最多时,不到半英里的范围内,住着各国移民近30万人。
通过“管理”“协调”这些不同种族的人和谐相处,亚当斯相信,人和人是可以摒弃自私、化解矛盾,进而可以实现和平相处的。
这个实验影响了她的一生,从此为解决国际社会的冲突,提供了一个她认为真实可行的模式——放弃战争,和平仲裁。
赫尔宫影响越来越大,亚当斯由此进入舆论,影响世界,成为社会改良、和平主义的代言人。
她认为,战争的实质是以暴制暴,是帝国利益之争,无论谁赢,都无助于问题的真实解决,并且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无辜的妇女儿童伤亡,最终威胁的是人类的生存。
解决战争的有效方法,是成立中立国联盟,通过持续的仲裁谈判,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
就好像一个村里的邻里发生矛盾,不能说打就打,以打架解决问题,而是找个不相干的人来说和。
这种观念理论上是成立的,实验中她的赫尔宫也是可行的,而且当时在美国历届总统奉行孤立主义的大背景下,这种“放下武器听我说”的模式,是得到政界支持的。
PS:什么是孤立主义?
简单地说,就是你们事情我不管,我的地盘你们也别问,只要别影响我做生意挣钱。
然而,历史证明,和平主义是维持世界和平中,最不靠谱的一种手段。
一战前后,美国和平主义盛行,亚当斯的和平主义,只是其中一支代表。
彼时,国内各种主张愿景的和平主义团体,很多。
所以美国在一战、二战期间,都是介入很晚,也跟这个有关。
与亚当斯等和平主义者相对立,至始至终都认为战争不可避免,并警告美国做好战争准备的,是麦克阿瑟等军界领导。
1930年11月,麦克阿瑟就任美国陆军最高指挥官——总参谋长后,面临的第一大考验,就是亚当斯等和平团体的围攻。
那时,美国人哭着喊着说,你们这些骗子,一战时宣称为了“保卫和平、维护民主”而参战,说什么一战是一场“终结一切战争的战争”,事实证明,那只是一种忽悠我们送自己孩子当兵的欺骗!
生命诚可贵,民主价更高,但当美国人发现他们的参战,原来是陷入了一小撮银行家和军火商的阴谋之后,彻底怒了,再也不相信总统的鬼话了。
所以,他们想起了之前亚当斯的主张,“战争就是一场利益争夺”,“战争无助于问题的真正解决”,认为美国一战参战是一个大错特错的历史性错误,主张美国永远不要卷入任何战争。
这就是1920、1930年代的美国舆论主流思潮。
在这样的背景下,亚当斯于1931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当年被贴上“懦夫”“叛徒”“卖国贼”的各色和平运动领袖们,也悉数被平反,成为“和平英雄”。
曾因反战而入狱的和平人士全部被释放,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甚至还向在一战中因反对战争而被迫害的和平主义者道歉……
凡此种种,都意味着对麦克阿瑟的备战思想,是一种汹涌的反扑。
而在国际上,也让麦克阿瑟很孤立——
1928年8月巴黎《非战公约》的签署,给了美国人更具有说服力的论据:看,全世界各主要大国都签字了,说好了“废弃以战争作为在其相互关系中实施国家政策的工具”,这是国际公约,谁触犯谁犯罪。
所以,在当时的美国人——甚至美国国会看来,当时任何可能引发战争的准备、政策,都是多余的,都是罪恶的。
国会“千万次”地提出削减军费预算:
——部队需要大幅裁军。1934年现役人数12万,国会准备再削减一两万人,甚至主张把军队变成警察部队。
——军人工资要降低。军队开支压缩15%,士兵月薪由21美元降到17.85美元。没关系,谁让经济危机来了呢,看看美国就业形势哀鸿遍野,知足吧!
——西点军校,以培养战斗中指挥打仗的军官为目的的国家财政支持的大学,可以关掉了。军官培养,纳入综合性大学就行了……
麦克阿瑟本人甚至受到了人身攻击,称他是“国贼”。
对此,麦克阿瑟为保存军队实力,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斗争和争取。
他认为,在亚洲,日本军事强国早已崛起。其国土狭小,人口饱和,在其领导人狂热军国思想的带领下,势必把魔爪伸向太平洋,对中国的步步扩张就是证明。
在欧洲,希特勒窃取了德国最高统治权后,正以空前的速度重整军备,未来世界格局令人忧心忡忡。
而那个巴黎的《非战公约》,根本就是一纸协定,把一国的国家安全防御国策,全部押到对欧亚集权国家毫无约束力的一纸张上,真是荒谬!
为什么战争不可避免?
因为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麦克阿瑟在演讲中也说:“在过去的3400年中,只有268年——还不及1/3的年份中,世界是处于和平中。”
他引用柏拉图的警语说,“只有死人才会告别战争”,那些武备懈弛的富国,终究逃不脱兵强甲亮的穷国的铁蹄。
他说:“历史已经证明,无论一个国家多么繁荣伟大,没有国防建设,就是瓦砾与废墟。”
他说:“没有什么可以守护自由,除非自己保持警惕。”
他还说:“怎么才能保证国家的和平?唯一的办法就是时刻准备着战斗!”
针对那些视部队和军火为战争祸端的说法,他理直气壮地反驳——
部队的存在导致战争的发生?那么警察的存在是不是导致了犯罪的发生?医生的存在是不是导致了疾病的流行?
事实上,当时美国陆军的规模,已经被压缩得很少了,“在编士兵132069人,全世界排名仅为第16位,比葡萄牙和希腊的还少,且装备差得惊人。”
1933年4月,麦克阿瑟向国会说,美军可供作战的部队,已经实际上缩减到了6000人,仅是纽约市警察部队的3倍多。如果再削减军费,自己就辞职不干了。
他找到罗斯福,当面咆哮了起来:
“如果我们失掉了下一场战争,会带来什么影响?……美国军日倒在地上,被敌人用刺刀穿透胸膛,被敌人踩在即将咽气的喉管上,如果是这样,他发出的最后的诅咒,我希望是对你罗斯福,而不是对我麦克阿瑟!”
最后,在他据理力争下,多次成功抵制了国会对陆军员额和军费削减的议案,最大限度地为陆军争取赖以生存的最低军费。
后来的美国军史家们称赞麦克阿瑟,“由于麦克阿瑟在任参谋长期间的努力、忍耐和献身精神,当第二次大战爆发时,美国才有了一支准备好的军队——尽管还不够充分。”
麦克阿瑟也因此,被后来的美国人铭记。这是他对美国的历史贡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