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是现当代中国的一位音乐家。他先是在河南大学的化学系学习,这是一个与音乐毫不沾边的专业,而马可之所以会成为音乐家,是因为1937年之后,他开始从事抗日宣传类的活动,1939年到达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音乐工作团进行工作和学习,解放之后担任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一职。他的一生创作了二百多首(部)音乐作品,而且其中的很多也为人所熟知。1976年的今天,是这位音乐家逝世的日子。
1976年7月27日,著名音乐家马可逝世。马可一生致力于民族音乐的研究,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像《南泥湾》、《夫妻识字》、《咱们工人有力量》等,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下面就给读者介绍《咱们工人有力量》这首革命歌曲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1947年初夏,音乐家马可在东北解放区的一个文工团里工作。一天,马可和团员们去工地参加工人假日义务劳动,休息的时候,在女团员为工人演唱《翻身五更》以后,老工人问:“你们有没有工人翻身的歌?给咱们唱一个。”“这个……我们还没有编出来呢!”马可面露窘色地回答。
这时,一位老师傅唱起了自己编的《工人四季歌》:“……秋季里来菊花黄,工人翻身自己把家当。成立了职工会,参加了自卫队,组织起来那么有力量。”老师傅唱歌的声音很朴实,嗓子还有点沙哑,可是他的歌声却很有吸引力,马可听了非常感动。
回到住所,马可用二胡拉起《工人四季歌》的曲调,团员们都围拢过来,静静听着。马可想:“要做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不学习工人大公无私的品质不行。应该编一首歌颂他们的歌,可怎么编呢?”马可一边拉琴一边思索,团员们也在思索着,议论着:“歌颂他们的生产热情。”“歌颂他们的坚决、勇敢、热情、乐观的精神。”“歌颂他们改造世界的气派。”“真是伟大!伟大的……力量!”“我看可以叫做《伟大的工人……伟大的力量》!”“不如干脆就叫《工人有力量》!”
同志们的热情议论使马可进入沉思,《工人四季歌》的欢快曲调逐渐形成一个新的热情的旋律。先是用二胡奏出,接着小声哼唱,最后大家从轻声到强声唱了起来:“咱们工人有力量!嘿!咱们工人有力量,每天每日工作忙,嘿!每天每日工作忙,盖成了高楼大厦,修起了铁路煤矿,改造得世界变呀么变了样。”就这样,一首富有时代强音的工人歌曲《咱们工人有力量》诞生了。
《咱们工人有力量》这首具有代表性的工人歌曲,像长了翅膀一样,翻山越川,从关外唱到关内,唱遍了全中国,从1947年一直唱到今天。
1939年,马可赴延安,加入“鲁艺”音乐系,发起组织“中国民歌研究会”,采集、记录大量民歌和民间音乐,抗日战争胜利后,随鲁艺到东北,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北京担任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主任,戏剧研究员音乐研究室主任,中国音乐学院成立后担任院长,兼任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人民音乐》杂志主编。
他的主要作品有秧歌剧《夫妻识字》,歌剧《周子山》、《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管弦乐《陕北组曲》,合唱《吕梁山大合唱》,歌曲《南泥湾》、《咱们工人有力量》等。他还著有《中国民间音乐讲话》、《时代歌声漫议》、《冼星海传》等音乐理论书籍。以他为首集体创作的《哀乐》是现在国内最正式的殡仪用曲。
建国后,历任中央戏剧学院音乐室主任、歌剧系主任、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兼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人民音乐》主编。1953年6月,马可在《新观察》(第12期)著文《二人转》,称赞东北区代表团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大会上演出二人转。他称《西厢》的两个人物“一个是羞羞答答的多情小姐,一个是热情坦率的丫头,表演者很能抓住人物的性格,成为一段处理得非常细致的戏剧”。
1976年7月27日 音乐家马可逝世。在音乐理论研究上,除了对冼星海作专题研究,著有《冼星海传》外,还涉及到新歌剧的发展、戏曲音乐改革、革命音乐传统和群众音乐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并著有《中国民间音乐讲话》、《时代歌声漫议》等书和二百余篇论文。他在歌曲创作、歌剧创作、音乐理论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为人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1978年他的部分歌曲被编入《马可歌曲选》出版。以他为首集体创作的《哀乐》是现在国内最正式的殡仪用曲。
上一篇:八王之乱
下一篇:"飞虎队"队长陈纳德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