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搜索

宋仁宗赵祯出生

时间:2019-05-29 17:14:43 来源:本站整理 来源:本站整理

说到古代的皇帝,很多人一定都很感兴趣,毕竟皇帝作为一个时代的最高统治者,是很多人都想做的,但是作为皇帝,能够做到像宋仁宗那样的“仁”,真的是很少,其实就连很多普通人、读书人等等,都是做不到的。那么,宋仁宗究竟有多仁,能够得到这个字的褒奖?宋仁宗做过些什么,他为何会有这样的仁心呢?

1.简介

赵祯(1010年5月30日-1063年4月30日),即宋仁宗,初名赵受益,宋朝第四位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宋真宗赵恒第六子,母为李宸妃。

早年历封庆国公、寿春郡王、升王,官中书令。天禧二年(1018年),被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

乾兴元年(1022年),赵祯即位,时年十三岁。他在位初期,由章献明肃皇后刘氏垂帘听政,至明道二年(1033年)始亲政。在位中期爆发第一次“宋夏战争”,经三年交战后,双方签订“庆历和议”。期间,辽朝趁机重兵压境,迫宋增输岁币,史称“重熙增币”。针对北宋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赵祯于庆历三年(1043年)任用范仲淹等开展“庆历新政”,但因反对势力庞大,改革旋即中止。

嘉祐八年(1063年),赵祯崩逝,享年五十四岁。在位四十二年,为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谥号为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庙号仁宗,葬于永昭陵。

赵祯在位期间,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宋史》赞曰:“《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史家将其在位及亲政治理国家的时期概括为“仁宗盛治”。他善书法,尤擅飞白书。有《御制集》一百卷。《全宋诗》录有其诗。

2.总评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在《宋论》中认为赵祯“无定志”。他认为,在赵祯亲政的三十年中,两府大臣换了四十余人,都是屡进屡退,即使贤者在位,因不能安于其位,也无法施其才能,做出成绩。这样朝令夕改,一反一复,使“吏无适守,民无适从”,让下面的人感到无所适从,结果什么事也办不成。

著名谏臣蔡襄曾说他“宽仁少断’’。在庆历改革之初,蔡襄等人就曾提醒赵祯“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非难。……愿陛下察之,毋使有好谏之名而无其实”。

赵祯不事奢华,能够约束自己。“为人君,止于仁”,“仁”就是对他的最高评价。作为一个性情文弱温厚的守成之君,赵祯能守祖宗法度,并知人善任,有解决社会旧弊之心,因而在其统治时期,名臣辈出,有太平治世之称。

3.仁政宽容

赵祯对下人很仁慈。有一次用餐,他正吃着,突然吃到了一粒沙子,牙齿一阵剧痛,他赶紧吐出来,还不忘对陪侍的宫女说:“千万别声张我曾吃到沙子,这可是死罪啊。”对待下人的过失,赵祯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的不适与难受,而是下人因此而可能带来的罪责,可见他的确很仁慈。

赵祯对读书人也比较宽容。嘉祐年间,苏辙参加进士考试,在试卷里写道:“我在路上听人说,在宫中美女数以千计,终日里歌舞饮酒,纸醉金迷。皇上既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也不跟大臣们商量治国安邦的大计。”考官们认为苏辙无中生有、恶意诽谤,赵祯却说:“朕设立科举考试,本来就是要欢迎敢言之士。苏辙一个小官,敢于如此直言,应该特与功名。”

赵祯尚德缓刑,遇到疑难案件,尽量从轻发落,即使对“煸动造反”的,也能区别对待,分清是真要造反,还是发牢骚。当时,四川有个读书人,献诗给成都太守,主张“把断剑门烧栈阁,成都别是一乾坤”。成都太守认为这是明目张胆地煽动造反,把他缚送京城。按照历朝历代的律条,此人应予以严惩,赵祯却说:“这是老秀才急于要做官,写一首诗泄泄愤,怎能治罪呢?不如给他个官。”就授其为司户参军。 作为一个封建帝王,容苏辙的事,或许有人能做到,但容四川秀才的事,恐怕没几人能做到。

据说,诗人柳永因词作中“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一句得罪了赵祯,在科举中被划掉,于是反唇相讥,说自己是“奉旨填词”。但实际上,柳永是宋真宗一代的人,到赵祯登基时,他已经三度落榜。景祐元年(1034年),赵祯亲政,出于对老年考生的同情,特开恩科,对历届科场沉沦之士的录取放宽尺度,柳永才得以入仕。也因此,柳永非常爱戴赵祯,作“愿岁岁,天仗里常瞻凤辇”来歌颂他。

网友评论

上一篇:明朝天启大爆炸

下一篇: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诞生

相关推荐

图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