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对于很多作家来说,都是一项等级非常高的奖项,代表着一种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就像莫言一样,老实说,很多人在之前或许连莫言是谁都不知道,但是当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就成了一位尽管很多人没有读过他的作品,但是一定知道这个人的存在。然而在1964年,却有一个作家,他尽管获得了这个奖项,却拒绝领取,这是为何?
按理说,诺奖各个奖项中,大部分都还是有比较强的吸睛效果的,再加上数量可观的奖金,对于获奖者来说,可谓是名利双收。但是凡事总有例外,在50多年前,就出现过有人坚决拒领诺贝尔奖,这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法国人让-保罗·萨特。
让-保罗·萨特是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在1964年,瑞典文学院决定授予他当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们认为,萨特的文学思想丰富、充满自由气息,并具有探求真理的精神,对时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是,就在这个结果还在评委讨论的时候,也就是萨特只是候选人之一、结果还没确定的时候,由于法国报纸已经报道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有可能是萨特的时候,萨特本人看到这条消息之后,急急忙忙就给瑞典文学院去信,直截了当要求评委不要选他获得196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其实在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在萨特这次拒绝诺奖之前,确实也出过获奖者一度拒绝诺贝尔奖的情况,比如爱尔兰文豪萧伯纳,以及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等等。不过萨特这个情况跟这些人比起来还比较特殊,他是风闻自己有可能入选,就提前写信回绝诺奖。萨特在信中强力推辞诺奖,并强调即使得奖也不会前往瑞典出席颁奖典礼,并建议评委不如另寻高人。
不过让萨特预料不到的是,诺贝尔奖评选颁奖是不征求获奖者自己的意见的。所以,后来瑞典方面还是把196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萨特。
这下事情麻烦了。
于是萨特又专门写了一封声明信,委托他在瑞典的出版商代表他,于这一年的10月22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正式宣读,详细解释了他坚持拒绝诺奖的原因。
萨特拒绝诺奖,头一个理由就是他个人的追求。萨特强调,他这一辈子都拒绝任何来自官方的荣誉。比如,萨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表现活跃,可以说是早期的法国抵抗组织的参与者之一,专门跟入侵法国的德国法西斯开干,但是到了1945年,德国纳粹完蛋之后,有人建议法兰西政府给萨特颁发荣誉勋章,萨特一样是拒绝的。
按照萨特自己的话来说,自己在作品上面署名“萨特”还是“诺贝尔奖得主萨特”,这两者的差别是非常大的。萨特坚持认为,一个作家只能用自己的文字来行动,他获得的一切荣誉都会让他的读者产生压力。
而且萨特还提出,自己是个积极的社会活动家,他一直在表达各种政治观点,1940年纳粹嚣张的时候,他跟纳粹干。后来苏联入侵匈牙利,萨特又公然批评苏联。而就在获得诺奖之前几年,萨特还积极投身于反对法国阿尔及利亚殖民战争的反战潮流之中。萨特说,自己如果挂着诺贝尔奖得主的头衔出去做这些事情,等于把诺贝尔奖也拉下水。
在拒绝信中,萨特除了解释其个人立场之外,也给出了另外一个理由,那就是现实的理由。萨特敏锐地意识到,当时冷战背景下,东西方的全方位竞争。而他是有支持东方的倾向的。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接受诺奖,不同人就会有不同的解读,就会对他的政治倾向和主张产生误读,比如有人可能就会因为萨特领了诺奖进而产生一些误解,诸如“萨特改弦更张了”或者“萨特被招安了”之类。
萨特这个人是非常积极的社会活动家,这一点毋容置疑,他在信中特别强调说,如果这个奖提前两年颁发给他,他其实就接受了。这是因为,从1954年法国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爆发起义以来,法国殖民者进行了长达8年的血腥镇压,而萨特作为一个法国人,坚定地投身于当时世界范围内殖民地民族解放的洪流中,积极参加法国国内的反战运动,并且为此还受到过坐牢以及炸弹的威胁。
虽然萨特一度非常艰难,但是他仍旧不为所动,仍旧坚持他的反战。终于到了1962年,法国殖民者最终宣告失败,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结束。萨特认为,如果提前几年颁奖,那么他会认为这是对自己参加反战运动的褒奖而欣然接受。
萨特这封拒领诺贝尔奖的辞信,在今天读起来,仍旧会让人感慨良多。一个作家应该追求什么,一个社会活动家应该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萨特提供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而且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正在这封辞信里,萨特提及了另外几个文学名人,萨特虽然自己拒绝领奖,但是仍旧直率地提出,这几个人本应该得奖但是却一直没有得奖,比如苏联作家肖洛霍夫(其代表作就是闻名遐迩的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等等。
萨特这封辞信之所以成为诺奖故事中的传奇,也有这一句话的功劳。这一年,萨特坚辞诺奖,诺奖仍旧颁发给了他。而到了第二年,196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正是颁发给了萨特曾经为之打抱不平的,肖洛霍夫。
上一篇:中国影视女演员邓婕出生
下一篇:法国演员凯瑟琳·德纳芙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