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搜索

北京图书馆成立

时间:2018-08-26 11:17:51 来源:本站整理 来源:本站整理

我们都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确实,书籍可以改变人类的命运,同时,读书可以使人的情操得到提高,让人更加的有骨气和学识,同时,可以提升人的品味和气质,现在越来越多的图书馆是成立了。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在历史上的今天,北京图书馆成立,关于北京图书馆我们也一起来看看吧!

北京图书馆的前身京师图书馆于1910年8月27日成立,收有南宋皇家的旧藏。1928年改为国立北京图书馆,新中国成立后改今名,藏书约一千余万册,为我国收藏最富的图书馆。该馆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书刊交换关系。

相关阅读:

首都图书馆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是北京市市属综合性大型公共图书馆。它位于朝阳区华威桥东南侧,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高度49米,地上8层,共有20个阅览室,4000余个阅览座位,设计藏书量400万册。

首都图书馆的建筑造型借鉴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具有新的内涵。它平面取1/4扇型,围合着中心广场,形成强烈的聚合力,正立面恰似展开的长卷,立面中央则为巨大的牌楼造型,颇具视觉冲击力。

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原文化部组织开展了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经评估,首都图书馆评估定级为一级公共图书馆。是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为文化部评定的“国家一级图书馆”。

首都图书馆的前身是京师图书分馆、京师通俗图书馆、

中央公园图书阅览所,三者分别创建于1913年6月、1913年10月、1917年8月。三馆的创建,都有鲁迅先生的关怀和指导,鲁迅先生还亲自参加了京师通俗图书馆的开馆典礼,这是辛亥革命后我国第一个面向普通民众的图书馆。而三馆建立的宗旨,也都是“以引起国民读书之爱感并藉副大部振兴社会教育之至意”。当时的京师各图书馆被蔡元培先生称为“失学者天堂”。鲁迅、夏曾佑、梁漱溟、沈从文等一些文化名人经常光顾,成千上万的学子在首都图书馆自学成才,步入社会,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才。可以说,首都图书馆自建立之初,就确立了为广大民众服务的方向。

1913年--1926年,时局动荡,财政不利,图书馆境遇维艰,三馆居无定所。1924年,通俗图书馆和京师图书分馆均迁至宣内头发胡同前翰林院讲习馆旧址,同属北京政府教育部管辖,合署办公,分治馆务。1925年,教育部令中央公园图书阅览所改称京师第三普通图书馆,1926年又令京师图书分馆改称京师第一普通图书馆,通俗图书馆改称京师第二普通图书馆。其藏书以大众通俗读物为主,尤其是通俗图书馆所藏的一千多种戏曲、小说,在当时甚至超过了京师图书馆该方面的入藏,这与鲁迅先生的办馆初衷有密切关系,他说:“通俗教育以启发一般人民普通必须之知识为主,故通俗图书馆之设,实关紧要,其中采集之图书,以人民所必需且易晓者为宜。”他在撰写《中国小说史略》时曾多次到馆查阅小说资料。鲁迅的思想为首都图书馆后来入藏极富特色的戏曲、小说藏书奠定了基础。

北伐革命后,国民政府改京师为北平特别市,后改北平市,原三个图书馆几经更名、迁址、合并,改为北京市市立第一图书馆。从开创之初的几名工作人员发展到几十人,藏书由开始的二千册发展到十余万册,为民众服务的宗旨始终在几代图书馆人中间延续。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当时还极富创意地设立了专一的儿童阅览室,并配备儿童休息、娱乐设施,这在当时不能不说是一个创举。日伪沦陷的8年间,图书馆进步书刊被烧,业务停顿。1949年北京解放,图书馆事业获得新生。1953年,更名北京市图书馆,迁址至西华门大街35号,馆舍面积有所扩大,并在头发胡同增设西单分馆。 1956年10月,蒙周恩来总理关怀眷顾,市图书馆又迁入元、明、清三代最高学府国子监,并正式定名首都图书馆,郭沫若先生亲题馆名,昔日国子监辟雍大殿前的圜桥教泽成了普通民众的课外大学堂。首都图书馆发展迅速,仅仅七、八年间藏书已达99.2万册、职工122人、馆舍万余平方米,进入全国大型公共图书馆行列。北京市文化局又拨专款建设部分区级分馆和阅览室,统一由首都图书馆进行业务上的指导,为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质、丰富民众的业余生活起了积极的作用。

网友评论

上一篇:哲学家黑格尔诞生

下一篇:托尔斯泰出生

相关推荐

图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