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搜索

瓦拉贾战役经过

时间:2021-02-28 10:42:07 来源:本站整理 来源:网络

公元七世纪初,阿拉伯穆斯林开始崛起,对整个近东世界展开横扫式侵略,在尝试着战力拜占庭的叙利亚地区的同时还想着波斯统治下载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尽管萨珊王朝依旧将这些地方视为京畿重地,却早就因多年的内耗与外战中被掏空身子。以至于在战略防御中处处被动,闹出不少荒腔走板的军事灾难。发生在633年5月的瓦拉贾战役,便是折射其无奈与不甘的一场大规模溃败。

1、弱冠之主的分裂帝国

△公元7世纪初 萨珊波斯还忙于同拜占庭罗马交战

早在公元7世纪初,库思老二世治下的萨珊波斯还忙于在西部各头攻城略地。他们利用拜占庭帝国的连续内乱,成功将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和大半个小亚细亚都抢夺过来。甚至一度兵临欧洲,将惶惶不可终日的罗马人都围在君士坦丁堡城内。似乎只要再坚持几个月时间,就能彻底完成历代统治者所宣扬的伟大复兴。

然而,即便战争的走向总是有利于萨珊军队,波斯人还是为这场豪赌付出了沉重代价。坐镇泰西封的万王之王,首先将全国各地的骑士阶层都招募起来。但这些人的装备、粮饷和个人财富都源自名下地产,无法在长时间的总体消耗战中坚持太长时间。以平民阶层居多的步兵队伍也与之类似,几乎要自己包办大部分远征成本。即便是驻屯各市政的常备力量,也是由本地居民按固定比例缴纳赋税供养。虽然他们都可以靠战利品和赏赐来解决眼前困难,却也需要及时收手去开展修养声息。因此,只要罗马人继续与之保持对抗,波斯全国就必须维持在高消耗状态。

△波斯耗尽全部国力 才勉强占领拜占庭的几个东部行省

于是,当拜占庭在希拉克略皇帝的率领下大举反击,靠胜利掩盖住的所有矛盾便彻底爆发出来。例如撑起波斯军事力量的骑士阶层,就纷纷因个人阵亡或田产荒废而导致家庭破产。特别是那些源自帕提亚前朝的旧贵族,更是为国王权力的日益失控而心怀怨气。最终酿成大将沙巴拉兹的自封为王,并顺带拉走一大批早已厌倦战争的东部贵族骑士。至于承受能力更差的平民步兵,同样因战乱的悬而未决而损失惨重。早先还能供养其开销的定居城镇,大都为满足君主的好大喜功而入不敷出。对罗马方面的关系僵化,也让国际贸易和商业税都限于瘫痪。随即又有更多的普通人被强制征召,沦为抵消社会财富缩水的可悲消耗品。

最终到公元627年,萨珊王朝的最后一支中央机动部队在尼尼微战争中全军覆没。库思老二世也被反叛贵族们拥立的卡瓦德王子处死,从而导致帝国全境的分奔离析。虽然从埃及回师本土的沙巴拉兹没能夺取大权,但各地方山头间的代理人却层出不穷,如走马观花般被不断抬出泰西封的宫殿。直到年纪轻轻的伊嗣俟三世在5年后坐上王位,整个波斯内部才因疲惫不堪而暂时重归于好。但他们与罗马邻居的关系依旧紧张,使贸易和商业经济都无法恢复到战前水平,农业和手工业者更是得不到喘息之际。

△波斯国内的骑士阶层 因长期战争而家破人亡

2、穆斯林阵营的危机意识

△中世纪手抄本上的 伊嗣俟三世登基

公元632年,也就是伊嗣俟三世登基的同时,南方的穆斯林阿拉伯人也失去了先知穆罕默德。许多先前勉强臣服的城市或部落,纷纷为重新掌握话语权而起兵发动叛乱。哪怕不能再从拜占庭或萨珊手中获得津贴,还是让新上位的伯克尔哈里发都吓出一身冷汗。穆斯林阵营也就此得出结论:如果不能摧毁身边的希腊与波斯势力,那么自己终究会遭信仰基督和犹太的同胞们反攻倒算。

次年,几路穆斯林军队开始冲出阿拉伯沙漠,几乎同时向拜占庭与萨珊的腹地发起进攻。但伯克尔还是对以上两个目标都有非常清晰的针对性定位。由于波斯人的王都就在美索不达米亚,阿拉伯人料想会在那里遭遇更为激烈的抵抗。于是将作为罗马边区的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当作主要征服对象,收割这片长期遭战乱摧残又富含经济潜力的应允之地。后来的局势发展,也基本坐实了这种判断。远征军在西线几乎没有遭遇太大规模的反抗,反而能在对手集中有限的兵力后再予以围歼,达到事半功倍的奇效。但波斯人的东线防御同样被证明是外强中干,空有数量优势却在质量上更为差劲。于是,包括名将哈立德在内的一批精锐骨干,被迅速调往当地。从而拉开了萨珊王朝的闪崩剧情大幕。

△阿拉伯人几乎同时对罗马和波斯发起进攻

公元633年4月,哈立德率领麾下的17000名穆斯林军队,进攻毗邻波斯湾的科威特地区。虽然萨珊军队一直有针对阿拉伯沙漠的永固防御体系,却将针对方向设定为西面,显然还是以防御拜占庭罗马人和他们的阿拉伯附庸为主。一旦新来者直接从南部的缺口绕道渗透,这条依托城镇+边墙的防线便瞬间失去了大部分功能。于是,数目达20000人的波斯民兵和地方部落被派来予以阻挡。但负责指挥的军官却极度不信任他们,选择以锁链绑定的方式阻挡胆小者逃跑。结果,两翼的骑士阶层因交战不利而率先斩断链条跑路,致使中路步兵惨包围遭屠戮。

当月晚些时候,新一批被临时征召入伍的波斯民兵抵达战场,企图将沿着幼发拉底河北上的穆斯林堵在西岸。尽管有在前次战役中幸存的贵族骑兵压阵,他们所能获得的最大助力还是来自基督教阿拉伯仆从。这些最远可能从巴林和阿曼地区赶来的海军成员,用自己带来的舰队堵住了战场河道。然而,急于挽回颜面的波斯贵族却执意要渡河对决,并在过程中遭遇穆斯林武士们的半渡而击。这次,由于身后还有大批步兵挡道,参战的萨珊贵族基本在河道边团灭。尚未完成部署的平民士兵,也付出了超过15000人的惨重伤亡。整个两河流域下游地区也基本为征服者所控制。

△哈立德进攻美索不达米亚的路线

消息传到北面的泰西封王都,让伊嗣俟三世大呼情况不妙。他随即下令在帝国全境展开总动员,特别是要求大小米底、法尔斯、呼罗珊和锡斯坦等地方派都送来援军,只留下部分亚美尼亚山区的戍卫力量继续监视罗马邻居。当然,这种大而空洞的运动式口号,早已对大贵族和骑士阶层都失去了感召力。因此,只有数量有限的骑兵部队应招而来,更多是将出生低贱的要塞守备队和城市平民都一股脑的拉上战场。况且因为地域遥远,许多东部驻军都无法及时赶到美索不达米亚勤王,又在无形中为穆斯林征服者们创造了有利条件。

此时,由哈立德大量派遣的间谍已遍布半个美索不达米亚平原。通过该网络提供的可靠情报,穆斯林阵营知道波斯人已拼凑出至少2支独立大军前来。但将领间的不和与消极怠工,让第二批援军的动作异常迟缓。但他们的目的地,都是位于幼发拉底河西安的重镇瓦拉贾。所以,最佳选择就是尽快发起进攻,将相对孤立的第一批波斯援军立即歼灭。

△号称真主利刃的阿拉伯名将 哈立德

3、阿拉伯人的坎尼式胜利

△贵族们的集体抵制 让晚期萨珊只能更依赖步兵作战

公元633年5月,哈立德的15000部队接近瓦拉贾,与稍早抵达的萨珊军队狭路相逢。后者还收拢了许多从前次战役的溃兵,并继续接纳不愿委身于穆斯林的阿拉伯部族。因而在数量上暴涨到超乎以往的30000多人,近乎为对手的两倍规模。

由于手中的骑兵部队匮乏,波斯主将恩达扎哈依旧需要以步兵充当铁杆核心。他将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武装平民分为三个独立战阵,期望以数量优势去消耗穆斯林方面的进攻锐气。主要由中小贵族构成的骑兵,被安排在二线的左右两翼,准备等时机成熟后再策动强势反攻。整支萨珊军队都背靠西北测的两座小山,以防对手利用机动优优势对自己实施包围。加之身旁还有河流与沙漠阻隔,只需专心应付当面的平原战场即可。

△瓦拉贾战役中的双方布阵

相比之下,哈立德手头的机动力量就要宽裕许多。由于穆斯林阵营的节节胜利,许多原本生活在两河流域边缘的阿拉伯武士都前来投效。甚至连不少对萨珊王朝失去信心的波斯骑士,也会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另谋高就。因此,哈立德直接将麾下的10000名步兵分成三路部署,自己则亲自率领1000人的二线骑兵负责压阵。余下约4000人的骑手,被平均安排成2支伏击力量。他们在夜里偷偷迂回到战场的西北方向,躲在小山的背面等候最佳时机。

天亮后,两军迅速进入到交战状态。恩达扎哈要求波斯步兵都留在原地,用厚实的密集方阵与复合弓火力迎击敌方挑衅。哈立德见本方弓箭手的数量和射速都不及对方,便投其所好的下达了集团冲锋命令。此举也正中萨珊主将下怀,让数量明显占优的他们看上去已坚不可摧。每当有平民士兵在近战中遭阿拉伯武士斩杀,便立刻有新的炮灰被自动填补上去。早期的穆斯林成员虽以顽强和猛烈冲击著称,也架不住在如此逆境中的反复消耗。最后不得不暂时脱离接触,在士气方面很受挫败感打击,还没能逼对手派遣二线骑兵前来协助。

△哈立德与波斯巨人哈扎尔玛德的单挑

于是,哈立德下令全军暂时后撤重组,并为拖延时间而向波斯人提出单挑邀请。萨珊主将自然不愿意同出生卑微的叛乱者进行公平较量,转而派1个名为哈扎尔玛德的巨人出阵应战。结果,早年就混迹于麦地那街头械斗的穆斯林主帅,凭借出众的身手将其一举斩杀。原本已普遍气馁的阿拉伯士兵,也因这段重要插曲而重拾信心。但等待他们的考验也不过是刚刚开始。

恩达扎哈在目睹手下血溅当场后,勒令全军发起最后的反攻。原本在第二线观战的贵族骑兵,开始绕到第一线步兵的两翼,协同向转为守势的阿拉伯阵线稳步推进。哈立德也马上派遣有限的预备队到两翼布防,用有限的骑射手同波斯方面对射。但只要双方之间的血腥肉搏战开启,他们还是会因规模太少而不断后退。

△阿拉伯人对萨珊军队的全面包围

关键时刻,哈立德让左右释放提前安排好的信号,召唤潜伏已久的4000骑兵赶来助阵。这些人也立即上马越过仅20-30步高的丘陵,分两路杀向波斯人的脆弱后方。由于萨珊骑兵已尽数陷入两翼的激战,步兵也忙于应付面前的阿拉伯人,便根本抽调不出第三股部队救急。

更要命的是,他们的选择的战场本身就是一个半封闭环境。大部分想逃跑的人,都会被荒漠与水流截断去路,而自己的前方与后侧又同时有追兵压进。只能半推半就的被相互挤在一起,直到连伸手挥动武器的空间都不再拥有,像极了当年在坎尼之战中被围合的罗马士兵。

混乱治中,波斯大将恩达扎哈在左右精锐的保护下突围成功,也顺带捎走了部分幸运儿逃生。困在包围圈中的大不多数则无此好运,再次被穆斯林士兵刷出20000人阵亡的史诗战绩。尽管类似的奋力抗争还远未结束,但萨珊王朝的最后结局却似乎早已被命运给刻意安排。相似而不类同的激战,也将继续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反复上演。

网友评论

上一篇:索拉孔会战对拜占庭有什么意义

下一篇:甘诺鲁瓦山战役经过 葡萄牙为何战败

相关推荐

图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