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天炉战法”其实应该还是没多少人认识和指导的,但是这个战法其实还挺厉害的,因为他能在战场上面做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那么有的网友要问了,这个天炉战法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下面不妨跟随小编继续分析看看吧!
首先,我们先看看战神自己的解释。
作为天炉战法的发明人,薛岳本人的解释是:“在预定之作战地,构成纵深网形据点式阵地,配置必要之守备部队,以伏击诱击侧击截击尾击堵击诸手段,逐次消耗敌力,挫其锐气,然后于决战阵地使用优越之兵力,实行反击及反包围,予敌以歼灭打击,盖为后退决战方法,因敌之变化而变化之歼敌致胜新方略,如炉溶铁,如火炼丹,故名”。
▲“天炉战法”示意图,该截图来源于纪录片《档案》
简单的说,天炉战法就是先在作战地点布成网状据点,对敌军施以伏击、诱击、侧击、尾击等方式,不断消耗敌方兵力,直到最后将敌人引入到最终决战区,再以包围之势狠狠歼灭。其作战思路有点类似于现在玩的塔防类游戏,在沿途布好埋伏点一路攻击,并在决战区埋伏重兵将敌军一举歼灭。
提到天炉战法,就不得不提口袋阵,两者都是待敌深入再以包围之势歼灭之。但不同的是,口袋阵是利用各种情报或者敌军动向,判断敌军未来的行军路线,并在路线上设置好埋伏进行打击。而天炉战法则是不知道敌军走哪条路的情况下,抛出诱饵使敌军按照提前埋伏好的路线行军。
在那个时代,我军八路军的情报工作做得相当出色,可以提前埋伏,用口袋阵消灭敌人。但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薛岳并不知道日军将会如何行动,只能牺牲一部队战士诱导日军,并让其按照有埋伏点的路线行进,使得日军大受损失,甚至到最后变成了日军成军以来第一次大规模会战的惨败记录,《泰晤士报》还点评此战为:“12月7日以来,同盟军唯一的决定性胜利就是华军之长沙大捷”,而薛岳也被日本人称为“长沙之虎”。
战争结束后,薛岳自己撰写了一本书叫《天炉战》,在书中他写道:“天炉战术足以法天地之幽邃,穷宇宙之奥秘,为鬼神所惊泣,人事所难测,无以名之,故曰《天炉战》。”
固然,我们不能否认薛岳将军的战绩,但是天炉战法是否有如此奇妙仍然有待商榷。比如1944年的第四次长沙会战中,天炉战法就发挥失算。
那一年,日军重新整顿军力,对中国战场发起了又一场大型攻势,调遣60余万部队同时向我国河南、湖南、广西三地发起进攻,而攻打长沙的军队就多达20余万。
这一次,薛岳又拿出了法宝——“天炉阵法”应战,结果日军早有准备:日记首先将兵力分为两个梯队,进行波浪型进攻对中国军队进行反包围。之后,将精锐部队置于军队两侧,对付想要从侧翼偷袭的部队。再然后,日军绕后掐断中国军队的大型火力掩护,将攻击集中到炮兵身上。事实证明,这三招也确实狡猾,岳麓山炮兵几乎全数战死,负责运动战的中国军队也陷入被动状态。
由此,日军一路高歌猛进打进长沙,致使长沙沦陷,天炉战法败得彻彻底底。事实证明,天炉战法虽然厉害,但是在复杂多变的战场面前都不可能实现“一招鲜,吃遍天”。毕竟双方都是久经沙场的老手,像这样的奇门阵法偶尔一次还行,多次使用很容易被敌方识破,反而使自己进入被动局面。
资料参考:
《试析薛岳的抗战思想》(李岱峰)
《第三次长沙会战》(李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