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们可以看得出意大利绝对是把“坑队友”演绎的最为出神入化的一个国家了,而且两次德国都成功的入坑了。一战意大利原本是同盟国,结果一开战就倒戈了,加入协约国阵营,搞得德国十分被动。二战,意大利虽说没有倒戈了,但是真的是换着方式当拖油瓶,各种掉链子,各种投降,各种求援,每次都是德国人去给他们擦屁股。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意大利这么坑,为何德国人始终都想找意大利当盟友呢?意大利到底有什么魅力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第一点原因,没有更好的选择。
在整个欧洲大陆之上,能上档次的四个国家是英法德俄,如果算上一战,还有个奥匈帝国,他们是欧洲五强。除了这五个国家之外,其他国家比如波兰、西班牙等国相对就要弱很多,所以欧洲大陆的主导力量只有这五个国家。
而在剩下的这些国家里,最强的那就是意大利了。意大利拥有欧洲首屈一指的舰队,可以弥补德国海军方面的短板控制地中海、遏制巴尔干,同时也可以防止盟军以地中海为跳板对所谓“柔软的欧洲下腹部”发起威胁,包括对希特勒来说至关重要的罗马尼亚油田。
一战前的欧洲,英法是穿一条裤子,德国和奥匈帝国是穿一条裤子,俄国和奥匈帝国不对付;所以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俄国那么就找上了英法。德国为了增强实力对抗,自然要拉上旁边的小弟意大利了。
可是,最终被意大利背后给阴了。
而从一战结束了以后,英法两国就联合起来压制德国了(就算是这样也没阻止对方),所以在德国的阵营这边,只有意大利这一个合适的选择。
当时的意大利是法西斯的先驱,墨索里尼一直展现的是一幅领导者的姿态,两者意识形态相同,自然也就走到一块儿了。
其实德国当时也明白自己的这个盟友能做什么,他们本来也没有指望意大利能有太大的作用,只是希望战争开始以后意大利可以分担掉自己的一些压力,可是让德国没想到的是,这个国家的实力竟然有那么“出人意料”。
至少别像上次那样。
第二点原因,两者都和法国有“世仇”。
铁血首相俾斯麦曾经说过一句名言:
“只要阿尔卑斯山另一头出现一个敲着鼓的意大利士兵,法德边境的法国士兵就会少很多。”
这两个国家在每一次战争中都站在同一阵营,其很大的原因是他们都想灭了法国。
对于意大利来说,法国在很久以前就是他们非常“要好”的邻居,这个国家不止一次的流露出想要吞并意大利的想法。当年的拿破仑势不可挡,大有征服意大利之心,只不过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才罢手。
而后在殖民地扩张方面,新兴的意大利遭到法国的极大限制,尤其是在非洲,法国人扶持的非洲人,曾将意大利击败过。这让意大利很难看。
即使是到了今天,意大利外围的两个重要岛屿(相当于门户)也还在法国手中,所以对于意大利来说,法国是一个必须要捶的国家。
而对于德国来说,当年普鲁士统一德国的时候,曾经在1870年跟法国爆发过战争,也就是普法战争。此战法国大败,普鲁士大获全胜。两国曾经签订了停战协约。法国割地赔款,赔偿款更是达到了50亿法郎。由此法国痛恨德国,两国关系一直也是交恶。
所以德意双方对待法国是“仇恨值”满满的,某一方一旦有了攻打法国的打算,另一方也会赶紧加入进来。
第三点原因,两者有很强的利益联系。
如果论起国家的“资历”,英法两国是比德意高出很多的。英法在二十世纪初就已经奠定了强国基础,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这两个国家的实力已经来到了世界的顶峰。
而德国和意大利是后期的新晋大国,虽然这两个国家也取得了很好的发展,但是跟人家英法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了。
在贸易往来方面,英法对德意往往有着“歧视”的态度,所以和他们的贸易合作也非常有限。在这种经济大环境之下,德意想要获得更加快速的发展,就只能彼此之间相互“照应”,而后期的他们也正是这么做的。
意大利国内的轻工业产品几乎全部出口到了德国,而德国也有很多商品进入了意大利境内,双方也因此形成了经济共同体。
而一个国家的经济局面往往会对政治产生巨大的影响,两国政府由于在经济上展开了通力合作,所以他们在政治上的“价值观”也慢慢靠拢在了一起。
所以这两个国家最后能联盟到一起,跟他们之间紧密相连的利益是有直接关系的。
综上所述,德国选择意大利作为盟友既是“无奈之举”,也是必做之事,这种联盟关系的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
只不过是意大利这个队友确实不是太称职,给德国带来了许多麻烦。但是话说回来,从战略上讲,意大利的国力和地理位置,还是给了德国很大的帮助。在国际政治中,外交关系取决于国家利益。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表现得尤其明显。无论是德国,还是意大利,他们结盟都是出于现实利益的需要。
两次大战中,意大利的工业水平和军事生产能力很强,是世界前六位的工业强国,意大利造的火炮世界顶级,海军也属于二流强国,墨索里尼是军事扩张思想的狂热分子,与善战的德意志民族有契合点,不要小瞧意大利,但是意大利人并不好战,因此实际战争表现不佳。德国又不可能和英法结盟合作,能找到意大利,已经很不错了。
所谓的“猪队友”并没有那么的不堪,希特勒可不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