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搜索

协约国集团是怎样组建起来的?与德皇有什么关系?

时间:2020-04-06 12:12:39 来源:本站整理 来源:网络

说起俾斯麦,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德国历史上的“铁血宰相”,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俾斯麦不仅解决了德意志民族长达400年的分崩离析,而且还凭借着自己充满智慧的外交手段和政治眼光,一举让德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国家。其执政的26年中,德国游走在各大国之间,游刃有余。

然而,随着威廉二世的登基,一改俾斯麦时期孤立法国,迫使俄国保持中立的外交体系,拒绝俄国友好,积极与英国结盟。结果,非但没有讨得对方欢喜,反而促使法、俄两国结盟,德国在欧洲越来越孤立。这都与威廉二世的独裁和自以为是分不开。

逼走俾斯麦是威廉二世的最大失误。

俾斯麦之所以能够成就德国的辉煌,都与威廉一世始终信任分不开。尽管他的一些做法处处充满着风险和冷酷,两人也发生过争执,但威廉一世从没有要离开俾斯麦的意思,因为他知道普鲁士的辉煌,离不开俾斯麦的智慧,他要知人善任。

只有29岁的威廉二世即位后,年轻气盛,更有天生残疾的自卑,称帝后更加强势和咄咄逼人,十分反感俾斯麦在外交的保守做法,最终迫使其递交了辞呈。一时间成为全世界热议的话题,不同的是,国内一片惋惜声,列强们却松了一口气。

狂妄的威廉二世,认为只有与当时的头号强国——英国结盟,才能真正的威慑俄国和法国。为了讨好英国,断然拒绝了俄国示好的举动,甚至将埃及的利益,慷慨地送给对方。但让他没想到的是,英国非但没有结盟的意思,反而避而远之。

这让自命不凡的威廉二世倍感屈辱和没有“面子”。而法、俄两国的结盟,使得德国在欧洲面临着来自英、法、俄三方的威胁。他将所有的过错,都推向了“不够意思”的英国,并十分幼稚地认为,既然结盟无望,那就走向对抗。

他要给英国人一个教训。当英国人在南非作战失利时,他竟然给南非总统发去一份贺电,赞扬他们维护国家独立的精神,并将英军比作“武装匪徒”。电文引起了英国上下一片愤怒,反对德国的声音越来越高,英、德两国矛盾从此公开化。

俾斯麦苦心经营20多年的外交体系,不到2年就被刚愎自用的新皇帝毁于一旦。尽管俾斯麦也十分的专横、跋扈,但他知道统一不久的德国应该“韬光养晦”、慢慢做大。如今,在威廉二世的“莽撞”下,德国的侵略性愈发彰显出来。

肆意扩大殖民地,为殖民地而殖民地。

1892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继续,作为加工型工业十分依赖对原材料的获取,大国纷纷谋求海外殖民地,以获取原材料对工业生产的稳定输入。威廉二世也将目光投向了扩展海外殖民地,这一点,还是符合当时国内工业发展的需要。

但是,他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要选择有价值的殖民地。否则,不仅得不偿失,还很有可能拖累整个国家。其实,俾斯麦执政时期,也知道扩展海外殖民地的重要性,但他更清楚能带来经济利益的殖民地,必须符合这些特征:

一是,政治上高度分裂。最好是“形如散沙”的国家,可以在统治期间,不会遭到大规模的反抗,减少殖民成本。二是,物产丰富。这是向海外扩展的目的,必须拥有有价值的原材料,可以维持本国的工业生产。

更重要的是,要有众多的人口,不仅拥有广阔的市场,消化本国的工业产品,而且还可以向企业提供廉价的劳动力,获取更多的价值。放眼全世界,当时符合以上条件的,只有印度。这也是英国,自始至终不愿放弃和保护印度的原因。

除此以外,真正能获得经济利益的殖民地不多,大都是既赔钱又分散国力的贫瘠土地。说白了,有利可图的殖民地早被英、法等国瓜分完了,现在扩展海外殖民地,不仅不能带来经济利益,还要维护殖民地的正常运转,增加德国的负担。

更何况,德国受地理位置影响,并不适合发展成一个海军强国,也就无力去保护这些殖民地。然而,虚荣的威廉二世怎会有俾斯麦的深谋远虑,他根本不考虑能带来什么好处,只希望通过开疆拓土、建功立业,来满足自己作为统治者的成就感。

无形之中,威廉二世推行建立的全球霸权,成了为殖民地而殖民地。他缺少的不仅仅是政治远见,而且处处表现出来的咄咄逼人和不可一世,“军国主义”色彩越来越浓,列强们对此十分戒备,特别是英国,不但疏远,而且更加警惕。

不自量力的是,他要与英国进行军备竞赛。

1897年的德国,外交形势十分严峻。法、俄两国已经结盟,英国在处处戒备,盟友意大利又是一个“三心二意”、“墙头草”的国家,只剩下一个老朽“不给力”的奥匈帝国。在威廉二世看来,唯一可行的是发展海军,威慑英国。

他的做法是俾斯麦坚决反对的。德国陆军在当时无人能及,为了平衡态势,避免英国人猜忌,俾斯麦不主张发展海军。因为,海洋霸权是英国维护国家安全的根本,谁发展海军就是挑战英国的底线,不但不会带来安全,反而更加不安全。

可“无脑”的威廉二世,却简单的认为,英国之所以不愿结盟,就是因为德国还不够强大。只有将其引以为傲的海上力量比下去,所有的国家才不敢与德国为敌。殊不知,他的做法不仅逼着各大国竞相扩军,而且导致了“反德联盟”的形成。

德国的《海军法案》计划用6年时间,耗资4亿马克,建造96艘各类作战舰只,并在长达14年的造舰过程中,4次调整扩军计划。但他不知道的是,英国一直执行“两强标准”,即英国的海上力量,要大于海军排名第二和第三位相加之和。

于是,双方展开了大规模的军备竞赛。让威廉二世有底气的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德国新研制的“无畏级”战列舰,拥有革命性的优势,不仅吨位大,火力猛、射程远、装甲厚,而且拥有极强的机动性,可以击沉当时所有的战船。

一下子,将人类海战带入到了“大舰巨炮时代”。但超强的战斗力是靠金钱堆出来的,一艘“无畏级”战列舰的造价,相当于现在的35亿人民币。英国也不甘示弱,宣称德国造一艘,他们就造两艘,双方都背上了沉重的财政包袱。

但英国尚可维持,因为他们有印度可以榨取,而德国没有,同时,英国只需发展海军,而德国还有陆军要发展。到了一战前,尽管德国的海上力量已排名第二,但与英国仍有不小差距,并受地理位置限制,在一战中根本没有发挥作用。

更要命的是,迫于德国压力,英国与法国主动“抛弃前嫌”,签订了《英法海军协定》;同样是在其强大压力下,英、俄两国也协调在中亚的矛盾,签订了《英俄协定》。至此,一战中的协约国集团正式形成,这都是威廉二世的“功劳”。

事实证明,俾斯麦是对的,德国在威廉二世的带领下走向毁灭。当然,最根本原因还在于德国的皇权制度,皇帝的个人决定极大影响着国家事务,尽管独裁者本人不具备过人的智慧,但他却拥有无上的权力,这往往是悲剧的根源。

更可悲的是,很多聪明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个国家毁在独裁者的手里,却丝毫没有办法。俗话说得好“一将无能,累死三军”,更何况是一个国家,如果胜利,民众除了一丝荣耀外一无所获;一旦失败,他们却要承受全部的苦难。

网友评论

上一篇:父岛事件是怎么回事?老布什的二战经历

下一篇:襄樊之战中,徐晃是怎么打败关羽的?

相关推荐

图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