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宋仁宗赵祯的生母并不是刘太后,而是李宸妃。当年,李宸妃生下一个儿子,但这个孩子被送到了刘娥身边,刘娥需要这个孩子,宋真宗对此事应该也知情,而李宸妃自然成了这起事件中的最大牺牲者。可能有人会问,李宸妃为何不向众人告知真相呢?她的真实想法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既然皇帝和皇后都是参与者,李宸妃想要替自己伸冤恐怕也是无能为力。
李婉儿就是历史上的李宸妃,赵祯的生母。据《宋史》记载,宋仁宗赵祯的生母李宸妃为北宋杭州人士。其祖父李延嗣,于五代时期仕奉吴越王钱氏,做过金华县主簿;其父李仁德,出仕宋朝,终于左班殿直。总体来看,李氏出身于有一定地位、良好教育环境但并不显赫的家庭,中选入宫之初,担任章献皇后刘娥的侍女。她天性沉稳寡言,得到宋真宗的青睐,因而怀孕。
妊娠期间,李氏跟从宋真宗登临砌台,不想发髻上佩戴的玉钗竟坠地了。李氏担心这是不祥之兆。盼子心切的宋真宗默默地祈祷:“假如玉钗安然无恙,应当会生一个男孩子。”左右捡起玉钗,呈给真宗过目,玉钗果然奇迹般地完好无损。宋真宗视之为吉兆,大喜。李氏怀胎十月,瓜熟蒂落,生下一子,即是未来的宋仁宗赵祯。宋真宗封李氏为崇阳县君。
刘娥无子,把男婴抱到自己身边抚养。从此,宫中都称刘娥是男婴的亲生母亲。孩子与生母李氏的血缘关系被轻轻地抹掉了,仿佛一片不盈一握的鸿毛。对于这一切,宋真宗不可能不知情。显然,他支持刘娥的打算。可见李氏在真宗心目中,终究只是代替刘娥生育的一个工具。李氏洞明世事,勘透人心,睿智地沉默着,将秘密保守终身。
之后,李氏还生过一个女儿,未能存活。作为生子的回报,宋真宗进封她为才人、婉仪。宋仁宗即位,李氏晋升为顺容,毫无怨言地迁居永定陵,甘做一名默默无闻的守陵嫔妃。太后刘娥看在眼里,感念在心头,派人寻访李氏的亲属,找到其弟李用和,补为三班奉职,扶持他振兴李氏家门。
所有人默契合作,共同维护刘娥在宋仁宗心中“生母”的身份。明道元年,李氏病重。刘娥做主,晋封其为“宸妃” ,大约是冲喜之意。李宸妃旋即薨逝,享年四十六岁,至死未能母子相认,没有听儿子呼唤一声“母亲”。刘娥有自己的算盘,准备以普通宫人的规格在宫外为李宸妃治丧。丞相吕夷简上奏,建议厚葬李宸妃。刘娥勃然变色,支开宋仁宗,召吕夷简质问道:“死了一个宫人而已,相公说那种话,有何用意?”
吕夷简答:“臣本是待罪之宰相,事情无分宫内宫外,没有臣不该提议的。”刘娥恼怒地斥责:“相公想离间我母子关系!”吕夷简面不改色,从容回答:“您如果不考虑刘氏将来的命运,臣不敢说什么;如果您还顾念刘氏,对李氏的丧礼最好从优办理。”意思是宋仁宗早晚会知悉真相,假如刘娥怠慢李宸妃的后事,仁宗不免认为生母遭到嫡母欺凌虐待,到时候刘娥已不在世,仁宗势必迁怒于刘家,刘氏亲族的前景恐怕将十分悲惨。
刘娥醒悟,采纳吕夷简的意见,按照一品礼仪为李宸妃治丧,殡于洪福院。吕夷简深谋远虑,嘱咐内都知罗崇勋以皇后礼服给李宸妃装裹,棺椁中填充水银,防止遗体腐坏。刘娥驾崩,宋仁宗获悉生母为李宸妃。同时,有人在他面前进谗言,诬指刘娥谋害李宸妃致亡。
宋仁宗受到沉重打击,哀痛号哭,几天无法上朝,并下诏自责,追尊李宸妃为皇太后。等到心情稍微平复,他支撑身体,驾幸洪福院祭告生母之灵,请出生母遗体,移入皇太后规格的棺木——“梓宫”。此时,宋仁宗亲眼看见生母容颜如生,身着皇后冠服,待遇优隆。宋仁宗打消了对刘娥的怀疑,叹道:“别人的风言风语怎么能信!”由此待刘氏一门加倍优厚。当然,李家也获得太后亲族应有的待遇。宋仁宗把未能在生母膝下承欢尽孝的遗憾,移情于舅氏李家,给予李家温情、慷慨的照顾。李氏在天有灵,应该会露出欣慰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