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搜索

韩信被吕后杀死后,刘邦会是什么心情?

时间:2018-06-25 09:34:48 来源:本站整理 来源:本站整理

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里,尤其是“汉初三杰”,一直都是人们议论的话题,包括他们各自与刘邦相遇并跟随刘邦打天下的故事,还有就是他们在汉朝建立之后不同的下场。有远离朝堂中心的,有不惜自毁名声保住性命的,也有被怀疑最终被杀死的,这个就是一代兵仙韩信。那么,真正用兵如神的韩信在被杀死之后,刘邦又是什么反应呢?

秦朝末年,农民大起义,刘邦起兵于沛县,人称沛公。虽然刘邦后最终做了皇帝,但是却离不开众多功臣,其中在战争成果方面,以拥有杰出军事才能的韩信最为突出。不过可惜的是,后来韩信却被杀,后人总结了他一生的经历,用了十个字概括,即“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这一知己,便是萧何,后人归纳韩信和萧何的关系,用了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来概括。说到萧何,在治国方面,以萧何的功劳最为突出。

萧何早年任秦沛县狱吏,他辅佐刘邦起义,是刘邦特别信重的人。在刘邦率军攻克咸阳后,很多人都被秦宫的金银珠宝,以及城宫内的美女所吸引,就连刘邦都想一直留在秦宫不走了。后来还是被众人晓以利害关系,刘邦才决定离开。

可是萧何却对财宝美女这些都不留恋,他在秦宫中,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这些对治国和楚汉战争的结果,起到了重要影响。

在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时,萧何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王朝,立下了极大的功劳。

韩信本是项羽部下,因为得不到重用而投靠刘邦,刘邦对韩信非常器重,一个无名小卒刘邦就拜他为大将军,掌握刘邦的所以军队,韩信也没有辜负刘邦对他的信任,首战以一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消灭3王占领三秦之地,之后帮助刘邦把赵、代、燕、魏、齐等各国都给灭了。

韩信此时的军事实力应该是绝对不在刘邦、项羽之下,刘邦为了笼络韩信封韩信为齐王,邀请韩信彭越一起合围项羽,这时候的韩信也犹豫是否要帮助刘邦。韩信手下有个谋士叫蒯通就建议韩信三分天下,不要帮助刘邦或者项羽,让刘邦与项羽互相争斗,自己坐山观虎斗,甚至有机会可以自己独立出来,和刘邦项羽争天下。

以当时韩信的实力和军事才能来说他绝对是有这个实力这么做,而且夺取天下的可能性还很大,但是韩信出于刘邦当年对自己的大恩,最终选择了帮助刘邦一起攻击项羽,实力的天平一下就倒像了刘邦一方,项羽最终不敌刘邦、韩信、彭越3路大军的合围,在垓下自刎,结束了楚汉之争,最终刘邦夺取天下,建立大汉王朝。

在之后会韩信竟然收留了当年项羽的大将钟离眛,这点上刘邦是不能容忍的,依靠着陈平之计,刘邦把韩信给逮捕了,之后一贬再贬,最后软禁在长安。

公元前197年,刘邦率兵出征平定陈豨叛乱的时候,就曾暗地指使吕后除掉韩信,吕后心领神会,于是就让于韩信交好的萧何将韩信诱骗到宫中立刻处死了韩信。

可怜韩信一世英名却毁在了一个妇人手里,其实韩信最愤恨的人就是萧何了。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倾心相交的知己会贪图荣华富贵而置自己于死地,于是,韩信临死前留下了一句话,让萧何背负了千年的骂名,这句话就是“成也萧何败萧何”!

刘邦杀韩信最重要原因还是忌惮韩信的军事才能,生怕韩信谋反。韩信在长安被软禁才想起兵,联络陈豨,但是还没有实施就被告发,所以韩信死前也说后悔没有听蒯通的建议,以至于落到被杀的下场,我们可以看出韩信政治上觉悟确实不高,也惋惜这个一个军事天才被杀,要是当年韩信选择听蒯通的建议说不定做皇帝的就是韩信。

在历史上,没听说过萧何的狡诈贪婪等负面记载,那么萧何为何如此绝情?要杀死一个对大汉建有大功劳,且对自己非常信任的军神呢?如果简单归纳的话,可以归纳为两种,一种是为私,一种是为公。(1)萧何自私自利,为了自身的名利,(2)萧何为国“锄奸”——消除韩信这个不稳定因素,是为大汉和天下苍生着想。

萧何有没有动机为私呢?客观的说,有!韩信是公元前196年去世,刘邦是公元前195年去世,吕后是公元前180年去世,萧何是公元193年去世。也就是说,杀死韩信之时,刘邦身体估计不行了,吕后却还很好,所以萧何为了保住自己,需要得到吕后的信任,帮助除掉韩信。

至于萧何的为公之心,那就更多了,史书上对他有很多描述,比如为人简朴,楚汉争霸中稳定刘邦后方,入咸阳后首先接收宰相府,查封那些典籍等,无比塑造了萧何安邦定国,为民呕心沥血的形象。甚至于,萧何都有机会取刘邦而代之,但萧何却一直明确自己为大汉服务的身份定位。

韩信被宫女用竹刀残忍的杀死之后,萧何泪流满面,说出了一句话,即“我萧何计杀韩信,终不负天下苍生!”萧何的意思很明确,就是为国才杀死了韩信。换句话说,在萧何看来,韩信不死,天下难安。

果真如此吗?有人说,韩信在当时准备谋反,会让天下再起刀兵,所以杀了韩信,反而让汉朝稳固,天下太平了。但也有人说,韩信并没有想谋反,如果军神韩信要真谋反,刘邦根本挡不住,况且在关键时刻,韩信还愿意见吕后和萧何,说明没想过谋反。

这两种解读,决定了萧何杀韩信的心态。只是,历史已经远去,也无法知道历史是否被扭曲过,所以就没办法知道萧何杀韩信的真正动机了。“我萧何计杀韩信,终不负天下苍生!”究竟是为公,还是为私?

但是韩信功高盖主,为人骄傲自大,对老大不够尊重。有回刘邦问他,我能带多少兵打战?韩信说最多10万。刘邦又问你能带多少兵?韩信说越多越多。刘邦心里咯噔一下,这小子不服管束,将来定有反意。就这样君臣之间有了隔阂,为将来埋下了伏笔。萧何还在做他的丞相,这个只管引荐人才,却不去化解君臣之间的矛盾。照理萧何应该拉韩信一把才对。然而不但没拉,还落井下石。韩信郁郁寡欢不得志,遂有反意,大不了不跟刘邦干了。

和韩信要好的钜鹿郡守陈豨反叛,有人告发韩信谋反,萧何和吕后商议决定用计诱捕韩信。萧何怕韩信不来,就假传消息说刘邦平叛归来,群臣都来祝贺。韩信不得不去,这一去,萧何命令武士把韩信捆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杀掉了。杀韩信名义上是吕后,实施的则是萧何,也是为刘邦“分谤”,分担杀功臣的诽谤之言。刘邦听闻韩信被杀,且喜且怜,流露出了又爱又恨的内心。

网友评论

上一篇:春秋时期最早称王的诸侯国是哪个?

下一篇:西游记中如来佛祖是怎么渡劫的?靠什么修成丈六金身的?

相关推荐

图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