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一日三餐几乎都是山珍海味,而且皇帝每道菜只吃三口,那剩下的菜会如何处理呢?直接丢掉肯定太浪费了,给下人吃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这样做符合规矩吗?其实并不是每个朝代的皇帝都如此奢华,还有很多皇帝比较勤俭节约,所以每餐分量刚刚好,大家自己吃自己的就行了,也不需要什么山珍海味,主要以家常菜为主,清朝的很多皇帝便是如此,一起来看看皇帝的一日三餐都有哪些讲究吧。
我国对饮食十分考究,时至今日,除了十大菜系传遍大江南北外,还有无数精美小吃纵横江湖。除了这些“看得见吃的着”的,关于饮食的奇闻异事更是多如牛毛不胜枚举。何曾几时笔者曾梦想着当一名美食家,可自从去了一趟广州才发现若想尝遍中国的美味简直难上加难。
1127年,靖康之变后,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幸免于难,定都南京应天府,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继承大宋皇位。为延续宋朝皇统和法统,定国号仍为宋,史称南宋。宋高宗赵构是南宋的开国皇帝,关于这位皇帝,也是有很多趣事的。
赵构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极为“考究”,每次到了用膳的时间必须让宫里的宫女太监们提前预备好两副碗筷。每食用一碗饭往往会配有几十种美味佳肴,宋高宗在大快朵颐前先用一副筷子挑选出自己今天想吃的东西,然后,将自己想喝的汤用汤勺盛进碗里,最后,再换一副餐具将这些美食消灭。
与其他穷凶极奢的皇帝不同,宋高宗吃饭的时候很少浪费,每次都要将自己精挑细选的菜吃得一干二净,汤碗中的汤也喝得一滴不剩。
扬州城有人得知皇帝极好美食,所以,将一套珍贵的餐具送给皇帝,哪知道,宋高宗却一口回绝了,并将这份礼物扔进火中烧了个干干净净,借此,表达自己不碰奢侈品的高洁品质。每天陪伴皇上吃饭的宫女太监从来没见过这么懂得“节约”的皇上,所以,不少人都在私下议论谈高宗的“小气”。
后来,唐高宗的老婆终于忍不住好奇,亲自问唐高宗:“为何每次吃饭要如此这般云云?”唐高宗这才透露自己的想法:“我希望能够多留一些食物给宫里的太监和宫女吃... ...”
原来,封建王朝中皇帝的饮食标准极高,动辄上百道菜,饶是宋高宗这样崇尚节俭的皇帝一顿饭都有几十样菜品。宋高宗平生不喜食肉,偏爱蔬菜、豆制品等素食,所以,平时剩下的菜很多。正常来讲,皇帝都会把吃剩下的东西赏赐给立下功劳的宫女和太监。宋高宗不希望宫人们吃到自己的口水,出于卫生的考虑,所以,就选择了公筷作为夹菜工具,既不影响他人也没委屈自己。
我们现在聚餐的时候也会用到“公筷”,不过,仅是为了保持卫生罢了,并没有高宗为人着想的高尚品质。宋高宗赵构除了生活节俭外,对艺术也有异于常人的追求。赵构十分精通诗词与乐理,在书法和绘画上有超越常人的造诣。其实,赵构的人生志趣始终在笔墨纸砚上,算得上是历史上罕见的擅长书法的皇帝。
在醉心于书画的同时,赵构还喜欢收集历朝历代的佳作,并热衷于文物保护事业,亲自整理和收集了大量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名帖字画。每获得一件墨宝后,赵构都会请人多次验证其真实性,所以,保留了数不胜数的艺术真品。《南宋馆阁续录》中收录的上千件古代名画,极有可能就是赵构积极参与保护的成果。
绍兴三十二年六月,宋高宗在当了三十六年皇帝以后,以“倦勤”,想多休养为由,传位给养子赵昚,是为宋孝宗,自称:“太上皇帝”。
这里,关于赵构当了太上皇后还有一件有趣的轶事:
某次,已是太上皇的赵构前往灵隐寺修养饮茶,庙里有个和尚对赵构大肆献殷勤,将其照顾得无微不至。赵构瞄了一眼和尚问道:“我看你的样子根本不像是一个和尚。”和尚听完这话顿时热泪盈眶:“我本来是一个郡守,后因得罪了一个地方官,被栽赃罪名成为凡人,为了混口饭吃我不得不来到灵隐寺,干些杂活糊口。”
赵构当即答允道:“明天我就帮你去跟皇帝说说情。”回宫后,赵构把和尚被贬的来龙去脉全都对皇帝讲了,并表示,要让那个和尚官复原职。过了几天后,赵构再次前往灵隐寺休憩饮茶,没想到又遇见了那个和尚,在回宫参加饮宴时一言不发。
孝宗小心翼翼的问道:“您为何生气?”赵构感叹道:“我年纪大了,没有人听我说话了。那个和尚的事我早就跟你说过,为什么你不按我说的做呢?”孝宗回答道:“经宰相审查这人的确贪赃枉法,能免于死罪已经很难得了。”赵构不依不饶道:“我怎能失信于人?我已经答应他要跟你求情了。”
孝宗不得已之下,只能去求宰相,最后,辗转将庙里的和尚官复原职赵构这才作罢。淳熙十四年赵构卒于德寿宫,时年八十一岁,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长寿帝王之一,谥号曰:圣神武文宪孝皇帝,庙号“高宗”。
后人都喜欢将赵构定位为昏庸皇帝,其实,他的许多功劳是无法忽视的,比如:北宋被金人颠覆后,赵构带着仅一千名亲兵一路向南,用尽各种办法调集人马固守淮河长江建立防线,同时,延续了赵宋的香火。然而,赵构冤杀岳飞一事,加上坚持与金议和,足以抹杀赵构前半生的所有功绩。
总之,赵构生在特定的历史环境,我们无法否定其人,只能把他定性为功过参半的皇帝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