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搜索

皇帝谥号和庙号有什么区别?

时间:2019-01-29 17:42:53 来源:本站整理 来源:本站整理

古代皇帝死后,一般会被封谥号和庙号。在唐宋以前,皇帝死后大部分都是称其谥号,但在唐宋以后,基本上都要沿用庙号。例如李世民的庙号为唐太宗,谥号为唐文帝,我们一般还是习惯称呼李世民为唐太宗。而汉朝皇帝刘彻,他的谥号为孝武皇帝,庙号为汉世宗,我们则更习惯称他为汉武帝。为何到了唐宋以后,对已逝去皇帝的称呼从谥号变成庙号了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秦朝之前是称为王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认为自己的功绩超过了三皇五帝,所以自称始皇帝, 以后沿袭下来就都称皇帝了,某某帝是谥号,某某宗某某祖是庙号 中国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还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合于太庙祭祀称之为“祧”,“祧”这件事情有实际上的作用。如果每个君王的庙都留下,数代之后为数众多的家庙会有祭祀上的困难。而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示永远立庙祭祀之意。另外,由于后世皇帝谥号字数膨胀,且几乎只要是后人接位的皇帝子孙都会给父祖上美谥,故谥号实际上无法显示皇帝评价,庙号反而取代了谥号起到盖棺论定的功用。唐朝以前,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庙号,自唐朝始,每个皇帝死后方才都有庙号。

谥号是人死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相传始创于西周成康时期,由周公旦所确立。唐朝以前,每个皇帝不一定都有庙号,但都有谥号,因此唐以前帝王多称谥号,唐至元代皇帝多称庙号。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元狩,并追称“元狩”以前年号为“建元”、“元光”、“元朔”。此后形成制度。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

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而明清时期,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明清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等。这其中只有两个例外:一是明英宗朱祁镇,他即位之初取年号“正统”,后土木堡之变中这位皇帝被瓦剌军俘虏,其弟郕王朱祁钰继位(明代宗),改元景泰。朱祁镇于景泰八年复辟,改元天顺,直至他死去。二是清太宗皇太极,他即位时仍为后金的大汗身份,建年号“天聪”,后于天聪十年(1636)称帝,改国号“金”为“大清”,改“女真”为“满洲”,改元“崇德”,这是清代唯一的一次君主在世时改元。至于清穆宗年号由“祺祥”改为“同治”,因为前者并未正式确立为年号,故不算入。

网友评论

上一篇:二战日军士兵“松井一三”因自己的名字而引起的一场误会

下一篇:县令和知县有什么区别

相关推荐

图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