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乔治·华盛顿,相信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美国的开国元勋。1789年到1787年连续两次就任美国总统,在美国历史上有着第一无二的地位。华盛顿领导独立战争并取得了胜利,组建了第一个合众国政府,确立了国家信誉。在他执政期间,促进了海上贸易发展,收回了在联邦时期被侵占的领土,平息了少数白人叛乱,制定了影响深远的土地政策,并使美国国内出现和平、国际政治经济地位明显提高。他在国民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但是,在华盛顿第二任总统任期即将结束时,仍有推举他继续担任总统的客观可能,且宪法上也没有限制,但是他不以功臣自居,断然拒绝竞选第三任总统,并于1796年9月发表了著名的《告别词》,说服国会,告诉国民,详细阐述他对治国安邦的见解。历史上对于华盛顿引退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华盛顿敢于急流勇退,甘于淡泊名利,堪称伟大的创举。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对于华盛顿这一出人意料举动的真实原因,国内外许多历史学家也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但迄今仍然众说纷纭,没有确切结论。原因是华盛顿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卸任以后返回他心爱的维尔农山庄时都没有明确表露过心迹。尽管如此,历史学家们还是根据华生平经历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以探究华盛顿拒绝连任的原委。
1789年,华盛顿就任总统时,美利坚合众国尚处于创业维艰的时期。当时13个州各自为政,国库空虚,债台高筑;除了十几个办事员外,实际上不存在一个管理完善的中央政府;除了627名陆军官兵以外没有别的什么军队。当华盛顿按照宪法着手建立中央政府和一套政治制度时,他就意识到:任何事情如果“被新政府成立之初确定下来,那都会具有巨大而持久的后果”。事实确实如他打破封建终身制的旧传统确立二任退职的新惯例就是一例。
1787年通过的美国宪法规定:总统是国家的元首和行政首脑,由各州选民用间接选举法选出,任期为4年。总统经参议院同意有权缔结条约,经国会同意有权任命最高法院法官和其他官量在紧急时期,总统有权采取宪法以外的非常措施。对于拥有这么大权力的总统,宪法又未限定任职几届,所以当时有人担心总统会变成终身制的变相君主,甚至连杰弗逊也说美国的总统制是君主制的“旧样翻新”。
而事实上,华盛顿是非常忠于资产阶级共和主义原则的,杰弗逊在1824年指出:“他曾一再对我说,他不惜流尽最后一滴血,支持人们反对任何想要改变宪法的共和形式的企图。”一任届满时他本打算引退,后因各方劝阻未成。第二任即将结束时,他毅然决定退休了。1796年9月17日,他宣布不参加第三任竞选,他说:“尽管偏爱可能保住我的职位,我要使你们相信,在我国目前形势下你们不能不同意我引退的决定。”
华盛顿自愿退职的决定打破了历史上长期以来形成的终身制的传统,开创了美国总统只能任两届的惯例。虽然宪法并没有规定总统只能任职两届,但到富兰克林·罗斯福(1933-1945年任总统)为止,没有一个美国总统违反这个惯例。但罗斯福之所以4次当选总统,是因为当时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紧急时刻,在外交和军事上特别需要连续性。1951年在共和党推动下通过的宪法第二十二条修正案”,规定总统只能连任两届。这项修正案把华盛顿开创的总统连任两届的惯例变成了法律。
应该说,华盛顿退职的原因是复杂的,有着深刻的政治和社会背景。
华盛倾为开国元首,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望,但他也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和众多的问题。各州之间在联合之初的不同利益、统治阶级内部各个集团的冲突,在华盛顿政府内部不久就反映为汉密尔顿和杰弗逊两派之间的政见分歧。对成熟法案、建立国家银行、消费税、开发西部问题,他们的观点都是相互冲突的。
1791年11月,费希尔·阿姆斯写道:“平静存在于平滑的表面”,但“像煤坑一样,小集团在内部成长起来了”。华盛顿认为,政治见解的分歧是不可避免的,在某种情况下还是必要的,但这种分歧不应影响国家的安定和政府内部的团结,他呼吁汉密尔顿和杰弗逊要“互相宽容”、“暂时让”,他在给双方的信中说:“…已经在我们面前举起的酒杯不能因为行动的不协调而从我们嘴边滑掉。”
事与愿违,尽管华盛顿一再调停、劝解,但党争愈演愈烈。当第一届总统任期快结束时,他便想退休了。消息传出,各方都来挽留。杰弗逊对他说:“如果继续有你领导,南北方将团结一致。”伦道夫写信给华盛顿说:“当你的国家召唤你来管理它时,你要遐休了。若内战再起你能待在家里吗?现在去驱散这些小集团(他们正在酿成大灾难)比等他们以武装面目出现时再去制服他们要容易得多。”这些话打动了华盛顿的心,他决定连任一届。
在华盛顿第二届总统任期内,党争有增无减,甚至连他本人也受到指责,间接地介入了党争的旋涡。发布《独立宣言》,同英国签订《杰伊条约》,遭到了杰弗逊领导的民主共和党的激烈反对。尽管他向杰弗逊表白:“我本人并非一个党人。我内心的第一个愿望是,若党派存在,则使他们和解。”但是,他还是被认为倾向于汉密尔顿领导的联邦党。
与民主共和党反对政府的政策相呼应,美国出现了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新浪潮。1790年左右,民间会社像雨后春笋一样开始到处出现。从1793至1800年间,全国共成立了47个会社。他们反汉密尔顿的反民主措施。威士忌酒起义之后,华盛顿把起义归罪于会社,谴责他们是“自封”的“邪恶”的。当时城乡各地一提到华盛顿的名字就会发生争吵,反对者称他是“独裁者”和亲英派,要求撒他的职。
在这种情况下,华盛顿的思想又回到了1892年,他决定自动退职。
第一,年事已高,精力不济。华盛顿曾把自己比作一个“疲惫旅客”,需要“寻找一个休息之处他又说:在花费壮年时期为国家做出贡献之后,“发现老年时期的恐惧又降临于我”,“寻求退隐就成为必要的了”。
第二,厌倦党派政治。华盛顿的愿望始终是一个安定幸福的国家、团结协调的政府,而厌倦资产国家必然出现的党派斗争,甚至认为它是对国家稳定的“危害”。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他陷入了苦恼。他对自己所受到的恶毒抨击愤愤不平。他说,他正被比成尼禄、公开的扒手,他已“厌倦在公开出版物中被一班低劣作品所折磨”。又说:“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被公共生活束缚着,也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虔诚地渴望退休。”
第三,顺从公众情绪,忠于资产阶级民主原则。同时代的人和后世的学者都认为,华盛顿即使硫望下降,但仍可第三次当选。但华盛顿认为,他个人是否担任总统是无足轻重的,而顺从公众的(实则是资产阶级的)情绪是最要紧的。
顺从民意、自动引退,这是华盛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体现。华盛顿主张在美国建立一个强有力的资产阶级政权,但他反对君主制和变相的君主制,信仰共和主义原则,即“人民有权力和权利建府这一概念”。在这一点上,他不同于汉密尔顿,而接近于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代表杰弗逊。华的一生实践便是最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