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历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赵匡胤之所以能成为北宋开国皇帝,是因为他在陈桥兵变中取代了后周,说得不好听点也就是篡位。柴荣病死后,周恭帝柴宗训即位,不过柴宗训只有七岁根本无力亲自处理朝中,而赵匡胤手中握有兵权,加上很多将领都拥立赵匡胤,这才使他能够黄袍加身。其实在这段历史上,柴荣、赵匡胤和郭威三人是有一段非常微妙的关系的,这在历史上也比较少见。
对于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我还是少年时,从冯梦龙《警世通言》中读到赵匡胤恰青春倜傥的年华,仗义行侠,“千里送京娘”的故事。
赵匡胤出生于后唐天成二年(公元927年)二月十六日,出生在洛阳夹马营。
赵匡胤的家族可以说是军人世家,祖父当过营、蓟、涿等州刺史;父亲赵弘殷是禁军中层将领。
赵匡胤自小秉承了军人的个性,据说还是孩提之时,有一天骑了一匹烈马冲出城,结果脑袋撞到城门上,栽下马来,旁观的人都吓坏了,以为不死也重伤,却不料他跳将起来,追那匹烈马,飞身跨上……
转眼,赵匡胤二十一岁了,已经娶妻生子,却没有什么高光表现,但赵匡胤不想这样碌碌无为地活着,决定走出去闯荡一番。
按照史料,他首先南下,投奔了父亲的朋友,随州刺史董宗本。
朋友的儿子来讨饭吃,做为一州之长的董宗本自然给点面子,给安排了活,但董宗本的公子董遵海却看不上赵匡胤,也许是赵匡胤抢了他的“风光”。
赵匡胤在随州停留半年不得不离开。
随后又到复州,投奔父亲以前的部下,现在的复州防御史王彦超。
不知这王彦超出于什么考虑,没有收留他。
赵匡胤只好从南方北返,内心有点茫然,望着初升的太阳愤然歌曰:
欲出未出光辣达,千山万山如火发。须臾走上天上来,赶却流星赶却月。
说实在的,这诗水平不怎样,但透出一种壮志豪情。
赵匡胤四处流浪着,一直没有找到安身之处,他已经在没有目的的行走中来到了并州(今日太原),猛然想起自己有个叔父赵景清在清幽观中出家,便来拜访叔父。
叔侄见面,又惊又喜,正在嘘寒问暖之时,赵匡胤听到后殿传来一个女子的抽泣声。
清静修行之所,怎么会有女人的哭声?
赵匡胤奔到后殿,看到一个十六七岁的花季女子被囚禁在一间暗室中,经过询问,方知这女子叫赵京娘,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小祥村人,与父外出途经并州,被两个歹徒劫持,歹徒见京娘美貌,都想要这如花似玉的赵京娘,争执不下,权衡再三,把京娘囚禁在寺庙中,强迫赵匡胤的叔父看管着,二人决定再出去再抢一个女人回来,一人一个。
赵匡胤侠义心肠,不顾叔父阻拦,决定送她回家,并且二人结为兄妹,千里护送。
这京娘见赵匡胤仪表堂堂,人间大丈夫,便芳心暗许爱上他。到了家中,赵匡胤拒绝了京娘的求爱离去,京娘悲伤地投湖自尽(如今河北武安市有京娘湖,据说就是京娘投湖自尽的湖,也有的说是赵匡胤护送京娘路过这里),并留下一首诗:
天赋红颜不遇时,受人凌辱被人欺。今宵一死酬公子,彼此清名天地知。
有关赵匡胤千里送京娘,诸君如有兴趣,可读读冯梦龙《警世通言》中的“千里送京娘”,写得十分精彩。
北宋开国名臣赵普在其所著的《飞龙记》中记载了赵匡胤年轻时这幕壮举。
赵匡胤送京娘返回家中,他也有种归心似箭的渴望,他一晃,从家出来两年多了,这两年多过得不怎么样,也没有找到“工作”,这期间,还赌过,被人下了套,先赢后输;也曾经饿得不行,偷吃寺庙种的大白菜……
赵匡胤几乎接近家的路上,他遇到浩浩荡荡的兵马正在行军,私下一打听,是后汉枢密使郭威统领的大军,去平叛河中护国节度使李守贞等人的反叛。
于是,赵匡胤拦住一个头目,告知自己是后汉禁军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的儿子,求见郭威。
郭威得到报告,他知道赵弘殷,他的儿子来干什么?便让手下带进来。
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中国历史上两位开国皇帝的初次见面,并且都是留下极好口碑的两个皇帝,这是“双龙会”,这两位谁也没预料到后来会发生什么,都是上苍的幸运儿,黄袍加身,唯一的不同,郭威是被逼的,而赵匡胤是预谋好的。
郭威打量着眼前这位有点衣衫不整的年轻人,骨子里却透出一种说不清的东西,简单的寻问交流后,确认这个年轻人的身份没错。赵匡胤表示是来从军的,愿在郭威帐下效力。
郭威说:为什么不回开封,到你父亲麾下做事?如果是没路费,我给你解决。
赵匡胤不卑不亢地回答:我要自己闯荡天下,打拼出一番事业,虽然我已经离家两年多,没干出什么名堂来,是没有恰当的机会。
郭威很欣赏这个年轻人,又问:你要个什么职务?郭威以为他会要个官,哪怕很小的一个职位。
郭威是英雄,英雄爱英雄,已经决定留下他,也想给他点优惠的待遇。
赵匡胤掷地有声地说:我只是想从普通一兵干起!
好样的,年轻人,不是那些华而不实的官宦子弟,是个人才,于是,郭威便把赵匡胤留在身边,成了自己的“警卫员”。郭威可以说是一个军事天才,也慧眼识珠,用筑垒困城的方法,逼“疯”了造反的李守贞,平定了叛乱,凯旋而归,也让赵匡胤学到很多东西。
郭威被后汉小皇帝刘承佑加封为检校太师兼侍中,因为郭威的官位已经无官可升,达到顶峰了,赵匡胤也成了亲军头目。
后来的事,就是那个有点邪性的后汉皇帝刘承佑拿几位辅政大臣开刀,先是没有征兆的情况下把杨邠、史弘肇、王章三位杀了,罪名:谋反!
这活刘承佑干的很利落,仅留下宰相苏逢吉,这似乎是一个百无一用的书生。
其实,刘承佑最想收拾的人是郭威,如今已经把郭威以防契丹之名支出京城(令人有点困惑的是,刘承佑为什么不在京城一块干掉郭威,看来,他心中有点惧怕呀)。
接下来,刘承佑的举动有点小儿科了,他写了诏书让镇宁军节度使李弘义去杀侍卫步军指挥使王殷,侍卫马军指挥使郭崇去郭威驻地魏州杀郭威。
然而刘承佑太天真了,他被出卖了,李弘义先把诏书给王殷看了,二人快马加鞭来见郭威,随后郭崇也到了,把刘承佑的“行动”告诉郭威。接下来的事便是逼反了郭威,黄旗加衣,取代后汉当上后周开国皇帝,此时的赵匡胤是郭威的“贴身”侍卫,自然过程尽收眼底,也就有了后来的黄袍加身。
郭威当上天子,对于尽职尽责的赵匡胤提拔为禁军东西班行首,大约相当于警卫排长,负责宫廷的禁卫,类似于仪仗队队长,如果在郭威身边好好工作,提升的机会也是比较多的,给皇帝打工,很风光呀,历史证明,许多能人都是从皇帝身边干起的,逐渐显赫起来。
然而,年轻的赵匡胤却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居然放弃为郭威服务,主动去到一个小年轻长官那听差,这对于那些与赵匡胤一块共事的人觉得这赵匡胤脑子有些问题,断送了自己的美好前程。
这年轻长官是柴荣,又一位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后来接任郭威当了皇帝(历史很难有这种情况,三位皇帝是上下级关系)。
然而在当时的环境,这个柴荣是个很尴尬的人物,主要他的身份很特殊:说他与郭威的关系,是郭威唯一的“儿子 ”(郭威“反叛”,率领大军回师京城,后汉皇帝刘承佑立马把郭威留在京城开封的所有家眷一个不留,全部杀掉,包括郭威的两个儿子和郭威养子柴荣的三个儿子,斩草除根,够狠,这也埋下了伏笔,为后来的赵匡胤夺得皇位立了大功呀!)
也就是说郭威的儿子都让刘承佑杀了,柴荣是郭威原配柴氏的内侄,并且柴氏早就去世了,郭威与柴荣没有丝毫的血缘关系。如果说到血缘关系郭威还有一个亲外甥叫李重进,更比柴荣年长几岁,颇有战功与威望,握有实权,也就是一定的兵权,假如有一天郭威死了,这皇位能否交给这个异姓“假子”未知,并且郭威当了皇帝,嫔妃们还是可以生的。
现在柴荣的职务是镇宁军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平章事,是一方大员,有地盘有兵马,这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说与宰相是平级干部。
或许这一切都是郭威刚上台的权衡之计,将来谁知道发生什么?历史上那些亲儿子当了太子,成了储君被废的多的是,这柴荣表面看来挺风光,似乎与皇位近在眼前,但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呀,明天,谁知会发生什么?就如同郭威一开始也没想当皇帝,赵匡胤一开始也没有这企图。
然而,赵匡胤选择了柴荣,也为自己未来当上皇帝选择了一条英明的大道,也成就了两位英明神武,名振天下的后周世宗与宋太祖。
我们无法猜测当时赵匡胤的想法,但赵匡胤的选择一定有所考虑,留在郭威身边,一个卫兵队长的芝麻小官,攀升的可能不是很大,在他上面一层层,一级级的将领多的是,被打压的可能会更大,而投靠一方大员柴荣,潜力更大,也就有更多的机会升职,似乎赵匡胤也认识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到柴荣这里,更能建功立业,逐渐掌握兵权,或者他预见到柴荣那头上当皇帝的光环,是他命里的贵人,无论怎样,赵匡胤选择了柴荣,也就选择了皇权,大智慧呀!!
笔者认为,五代到北宋,后周开国皇帝郭威、后周世宗柴荣、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是那个时代众多的皇帝中最令人敬佩的三位好皇帝。
郭威上台后,深切感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外有北汉、南唐等几个政权,都老大不服,朝中许多人根本就与他不是一条心,帮助他当上皇帝的亲信王峻就处处为难他,那个不倒翁冯道更是一个官场油条,必须对后周的未来早作打算。
于是,公元953年三月,在外统兵驻节的柴荣被调回了京城,被任命为晋王兼开封府尹,也就是京城守备司令(值得注意的是,从此后,晋王兼开封府尹是一个最敏感的词,成了储君的象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未来的皇上)。
这一年,郭威五十一岁,柴荣三十四岁。后周百废待兴,一切都向好的方面发展,谁也想不到的是,后周皇帝郭威突然病了,而且病得不轻,病体让郭威支撑到新的一年到来,元旦,郭威照例拖着病体举行了朝庆大典,并改元显德元年,预示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随之而来的就是郭威就要不行了,弥留之际,把朝中重臣叫到床前,交代后事:丧事从简,把我心爱的盔甲、兵器分别埋到我作战过的地方……
此前已经是皇太子的柴荣即位棺前,朝中文武很多人心中老大不服,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刘知远,也就是刘承佑父亲的班底,你个毛小子一般的柴荣凭什么当皇帝?我们凭什么为你效力?
而当年被郭威戏耍的刘崇,建立了北汉,一直找机会呀!
看来威望在人们的心目中十分重要,柴荣需要立威,树立威望需要真本领,让人们服。
柴荣在皇帝的位置上还没坐稳,北汉兵马就杀来了,三万如狼似虎的北汉兵马,还有一万契丹铁骑,这足够令柴荣喝一壶的了。
朝堂之上,文武大臣七嘴八舌,乱成一锅粥,谁也没把柴荣当皇帝看。
柴荣压了压心中的火气,一字一板地说:我亲自统兵,攻破北汉!
“攻破北汉?”所有人都因这豪言壮语笑成一团,搞笑吧?
那个几朝元老冯道,悠哉地踱出来,笑呵呵地说:“陛下,这个刘崇不算什么,也不可怕,与先帝(郭威)交锋总吃败仗。可如今先帝不在了,你又刚刚即位。我看这样好了,派员大将率人马抵挡一下,你就不必兴师动众了!”
柴荣说的是“攻破”,而冯道说的是“抵挡”,这明显区别很大,冯道话音刚落,众人皆赞同。
柴荣脸色刹那变了,终于无法忍受这满朝的嘲讽,大声说:“昔日唐太宗创建伟业,哪一次不是亲自出征……”
这是石破天惊的字眼,柴荣要学当年的李世民,这可能吗?
冯道脸上的笑容有点鬼魅,口中吐出一串字眼:“陛下,您未必能学得了唐太宗!”这是百分百怀疑呀!
“刘崇不过是乌合之众,我要像泰山压卵一样压死他!”柴荣挥了一下手。
冯道这个老油条风趣地问:“不知陛下做得泰山否?”
柴荣没工夫辩论下去,要用行动证实一切,下令禁军都指挥使樊爱能、步军都指挥使何徵、宣徽使向训等人率兵马直奔泽州(今山西晋城),迎击北汉人马;河中节度使王彦超自晋州(今山西临汾)东下,夹击刘崇;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领兵切断北汉兵马后路。
自己亲率为数不多的亲军随后出发,去迎战死敌刘崇。在柴荣身边统领亲随的是禁军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此人是郭威的女婿,柴荣的表姐夫),此时的赵匡胤已经是军中马直军使,一个下级军官。
临行前,柴荣让镇国军节度使刘词尽快集结部队跟进。
公元954年三月十九日,泽州境内高平县巴公原,历史记录了一幕壮举,让世人记住了柴荣的名字:
北汉人马面南结下三个方阵,北汉皇帝刘崇坐阵中央,统两万大军,右边是北汉先锋猛将张无徽率一万精兵,左首是杨衮统帅的一万契丹铁骑(开战前,刘崇让杨衮的契丹兵马不要动手,观战助威,看他收捡柴荣),这是请君入瓮,要一口吃掉柴荣。
就是这场巴公原之战,后周兵马有的临阵潰逃,有的投降,把后周皇帝柴荣出卖了,还有人阵后山呼“万岁”。
英雄就是英雄,身陷绝境中的柴荣并没有被吓着,而是破釜沉舟拍马杀入战阵,直取后汉坐阵中央的后汉皇帝刘崇,也就是这一刻,又一个名字从此载入史载——赵匡胤。
随柴荣出征的赵匡胤一直保持着冷静,他从战场上的乱局中看到曙光,迅速带马来到自己的顶头上司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面前,对张永德说:“将军,你马上带一哨人马向左冲上高坡,从那边向敌人放箭,我带一哨人马冲击敌人右翼,必须快……”
张永德是一个深资军人,刚才也是一时被自己的皇帝柴荣惊住了,一席话令他猛然醒悟过来,他认出这个年轻的小军官叫赵匡胤,想不到如此临阵不乱,有见识,他马上分兵给赵匡胤,两个人同时行动。
此刻,柴荣一骑绝尘,杀入刘崇中军,刘崇吓坏了:我的妈呀!打仗还有这么玩的,竟然带马选择逃跑,本来已经胜利的北汉人马,被主子这一表现动摇了士气,更加要命的是,一波人马旋风般击杀北汉人马,另一面死亡箭雨让北汉兵纷纷倒下,军中猛将张元徽也死于乱军丛中,这回轮到北汉人绝望了,北汉皇帝刘崇绝望了,刘崇到手的胜利怎么可能一下崩盘?刘崇这老小子骑着他的宝马黄骝马,失魂落魄地一溜烟逃了回去。
巴公原,记录了两位皇帝的壮举,改变了胜负的走势。
这场有惊无险,绝地反击的胜利,让二十八岁的赵匡胤成了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逐渐走上权力的巅峰。
后来的事,随着柴荣征战南北,征北汉,战南唐,从殿前都虞侯,逐渐取代了后周禁军一把手张永德的职务,成了殿前都点检(无论罢免张永德源于那块三尺的木头,上面刻了一行字:“点检作天子”是谁所为,最大的受益者是赵匡胤),柴荣去世后,赵匡胤亲自导演了一场大戏,陈桥驿黄袍加身,开启了北宋时代。
作者:陈二虎
上一篇:锁院制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南宋名将郭浩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