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对于很多古代的位高权重的摄政王的人来说,他们的手中掌有大权,甚至能够在一时间比皇帝权力还大,而这类人也是非常受到皇帝的忌惮的,毕竟权力太大,很有可能会控制不住,那时候就遭殃了。而多尔衮就是这样一个摄政王,而且对他来说当皇帝也不是没有机会,但他为什么没有下手呢?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多尔衮对于至高无上的皇位是否有过想法呢?在皇太极去世以后,没有明确继承人是谁,此时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与多尔衮两个人之间的争夺最为激烈,只是碍于皇太极忠心耿耿的臣子的极力反对,他们都是受过皇太极的栽培,不管怎么说皇位也要是皇太极的儿子来继承,所以当时尚为孩童的福临被推上了这个位置。
皇太极声称努尔哈赤留有遗言,要求阿巴亥殉葬,这基本上就是皇太极为了笼络自己权利的一个手段了,皇太极的母亲孟古早早去世,到时候必定要给阿巴亥一个尊位,难保他日阿巴亥不会来扶持自己的儿子,早早的除去了阿巴亥,也是避免了很多潜在麻烦。
多尔衮在成年之时也是四处征战,立下了很多的战功,足以看出此人是有勇有谋,领兵有方。他在执政期间清除了很多的残留势力,实现了统一,可以说深得人心有着很高的威望。当然为了保证自己权利的专断,他扳倒了和自己一同执政的人,当时在皇帝年幼,可以说无人可与其抗衡。
满清一直都奉行着八旗制度,后期多尔衮已经掌控了其中的两旗,这其中的军事力量也是不可忽视的。多尔衮有着极好的条件,但却没有称帝原因有事什么呢?
多尔衮行事过于柔和,不刚强在自己的母亲阿巴亥被众人逼迫自杀殉葬时,他没有过于和他人争论,所以后来皇太极才放权给他,以至于后来羽翼渐丰,大权在握。
多尔衮没有像李世民那样选择硬碰硬的争夺,李世民在玄武门兵变中以自己强硬的手段杀死了自己的兄弟,也在历史的史书上留下了血腥的一笔。多尔衮则是想要采用循序渐进的办法,一步步的让人们来接受他,在对他的称呼上也有着改变。
历史上也对他出行的排场有着记录,可以说是十分尊贵。
提起这一段历史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人那就是福临的母亲孝庄,这是一个拥有政治手腕的人,有传言孝庄曾经嫁给过多尔衮,毕竟后来多尔衮被称为''皇父摄政王''也是有一定根据的,这样以来就变相的挟制住了他。
还有当时的八旗也是令多尔衮忌惮的一部分,由于大清建立才堪堪两代人,所以八旗还是十分有威慑力的,那时候八旗的旗主就是满洲贵族,他们彼此之间互助又挟制,形成了当时对峙的局面,多尔衮不想把这件事情闹大,只能退一步再做打算,要是内部闹翻了的话,绝没有那么简单收场,自己也会被后人所诟病。
进入关内不久中原地区的的各方势力没有控制好,此时都不敢大动干戈,会使得江山社稷动荡不安,防止明朝的分子趁虚而入,最后功亏一篑就会很麻烦。
不得不说多尔衮这个人的军事才能十分出色,当初辅佐皇太极打天下的时候就表现出来了,若不是努尔哈赤去世的过早,多尔衮凭借着自己嫡出的身份和军功一开始就会被当做汗位候选人之一的,只能感叹一句生不逢时了。
顺治七年十一月,多尔衮出猎古北口外。行猎时坠马跌伤,医治不得要领,十二月初九日死于喀喇城,享年只有39岁。灵柩运回北京,顺治帝追尊他为义皇帝,庙号成宗。多尔衮的葬礼依照皇帝的规格举行,并且史官详细记载多尔衮怎么死的并且埋葬在北京东直门外。
多尔衮弥留之际,他的同胞兄长阿济格当时在他身边,两人有过密谈。多尔衮刚一断气,阿济格立即派自己统帅的三百骑兵飞驰北京,颇像发动军事政变的动作。大学士刚林身为多尔衮的心腹,洞悉此中底细,立即上马飞奔进京,布置关闭城门,通知诸王做好防变准备。
顺治帝听从王爷们的建议,将三百飞骑收容在押,诔杀殆尽。阿济格随多尔衮的灵柩进京时,立即成了囚犯,被送入监牢幽禁。他在监狱中企图举火,被赐令自尽。这个举动剪除了多尔衮的嫡派势力,给多尔衮之死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阴影。
多尔衮死时年仅38岁,对于一个成年在外打仗的人来说,坠马而死实在有些牵强,不得不让人心生疑惑。那么影视剧中对多尔衮之死是怎么描写的呢?
历史剧孝庄秘史中多尔衮是在战斗中伤重不治而亡的。镇守山西大同的前明降将姜镶得知多铎病故、多尔衮染病后叛变,多尔衮经不起福临讥讽,不顾大玉儿劝阻,坚持率兵攻打姜镶。不料,多尔衮虽杀死姜镶,自己却也伤重身亡。
多尔衮死后不久,其政敌便纷纷出来翻案,揭发他的大逆之罪,多尔衮被追夺一切封典,毁墓掘尸。但是,多尔衮对于清王朝所立下的不世之功也绝不是政治对手们的几条欲加之罪所能掩盖的。顺治十二年(1655年)正月,吏科副理事官彭长庚、一等子许尔安分别上疏,称颂多尔衮的功勋,几乎句句在理,但被济尔哈朗骂了个狗血喷头,流放宁古塔充军。迟至一百年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发布诏令,正式为多尔衮翻案,下令为他修复坟茔,复其封号,“追谥曰忠,补入玉牒”。如此铁案又再度被翻了过来。到此时,有清一代对多尔衮的评价算有了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