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搜索

李斯为何要向秦始皇提出焚书坑儒

时间:2020-12-22 10:24:29 来源:本站整理 来源:本站整理

焚书坑儒这件事情,让后世对秦始皇嬴政的评价都非常不好,但在这其中也有误解,因为他并没有杀掉全天下的儒士,也没有烧尽所有的书,而且被烧掉的书也有备份,杀掉的儒生也不算无辜。但焚书坑儒并不是秦始皇自己想出来的,而是李斯向嬴政提出的建议,但为何李斯要提出这样的建议呢?是什么导致李斯要这样做?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出生儒门的李斯

许多人了解李斯,都是将他作为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但其实李斯师从荀子,师出儒门,是个不折不扣的儒生。

李斯原本是楚国人,本来在楚国做着掌管文书的小官,每日按部就班,似乎余生就要这样过着不紧不慢的日子。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立志做大事的李斯,怎么可能甘心在这里过寻常百姓的生活。

不久后李斯就辞去官职,到了齐国求学。拜儒门,师荀子。

齐国依旧只是李斯的经停站,学成之后,他便辞别老师,只身向秦国走去。李斯,要在那里开始他的宏图大志。

2、加强集权的秦国

十年磨一剑,苦学多年的李斯很快在秦国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得到了丞相吕不韦的赏识。某日,秦始皇正和大臣们商讨局势:“众爱卿们,这仗是打还是不打,何时打?”大臣们七嘴八舌、莫衷一是。这时,有一个人在一片议论中站了出来,给出了坚定的答复:“该打,此时打!”这就是李斯。

众目睽睽之下,李斯镇定自若,对自己的见解侃侃而谈,颇为动人。秦王本早就有一统六国的野心,经李斯有理有据一说,便下定决心,开始了一统六国的道路。

“纷纷成败无凭谁,自古道皇天不负有心人”,秦始皇终于登上了他梦想的宝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并没有安心地坐在宝座上,他还面临着很多问题。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国宴,正当大臣们对着秦始皇歌功颂德:“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大赞皇帝英明的时候,淳于越站了出来,他义正言辞地指出:分封制乃祖宗古制,殷、周之所以能延续千年,靠的就是分封制。而如今废除分封搞郡县制,让皇亲国戚们都成了平民百姓,将来国家有事,何来支援!

其实如今回顾历史,分封制虽有利于一时的政治稳定,但诸侯国具有相对独立性,后期容易形成强大的地方武装割据,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而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的直接控制。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更是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江上。每一个朝代都会是做出些革新,我们佩服变革的勇气,为成功欢呼,也讨伐失败,或许未来的人也会像现在我们看当时的人一样看我们,但孰是孰非,总是要交由时间考证。

总之,宴会之上,一时间黑云压城城欲摧。是该杀一人以儆天下,背负上刚愎自用,不善纳谏的骂名,还是置之不理,任由舆论发酵呢。困惑之际,秦始皇找到了李斯。

3、李斯的愚民政策

已是丞相的李斯只是上书阐述了这样一个局面:“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易趣以为高,帅群下以为造谤。”那时的知识分子开办私人学堂,讲授经文,传播思想,以此来反抗和批判秦王朝的政令和统治已是常态。在李斯看来,这些所谓的读书人简直是以古非今,妖言惑众。

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为六国刚刚统一,百废待兴,学术太过自由,思想不统一,造成社会风气不好。这样下去,只会让这些言论压到皇权的头上,“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党与成乎下”。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焚书。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烧之。”

简而言之,只留下关于秦史的书和医药、卜筮种树等科技文化方面的书,其它六国的史书统统烧掉。《诗》、《书》、百家语除博士官收藏的以外,其它人的藏书都集中到郡,由郡守监督烧掉。

一声令下,北自辽东,南至南海,东自平地,西至临洮,只要是大秦的土地,每一个读书人,都将遭遇灭顶之灾。士兵们用武力,将几千年来先圣、先贤的经书在三十天内,全部收缴到一起,一把火烧掉。熊熊火光,不仅烧掉了经书,烧毁了百家争鸣的思想自由、文化多样,也烧断了文化的传承。

不管手段如何,秦始皇和李斯终归是达到目的了。李斯提议焚书,是君主之命,职责所在,也因他本身就是郡县制的拥护者,是权力的追求者。他们要焚的不是经书,是所有反对他们的思想,他们要控制的不仅是整个天下,更是这个天下的子民!

网友评论

上一篇:秦始皇软骨病是怎么回事

下一篇:赵高为什么想让秦朝灭亡

相关推荐

图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