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和朱棣以后,朱瞻基算是最有作为的一位皇帝,后人对于他的评价也是很高。朱瞻基虽然在位时间不算很长,但开创了仁宣之治,使得明朝国力和百姓生活蒸蒸日上。朱瞻基在用人方面比较的谨慎,对于贪官污吏基本是零容忍度。而朱瞻基也有狠心的一面,凸显出他性格上并非像他父亲那样仁爱。明宣宗朱瞻基狠起来到底是有多狠呢?想了解的话那就不要错过下文啦。
公元1426年,朱瞻基将自己的叔叔朱高煦活活烹死。朱瞻基命人找来一个铜缸,将朱高煦扣在里面,朱高煦力气不小,还能将铜缸顶起,很快朱瞻基命人找来干柴,在缸的周围点燃,随后朱高煦活脱脱成了一道菜——瓦罐焖鸡!
朱瞻基用如此狠辣手段惩罚他的叔叔朱高煦究竟是为何呢?
史料记载“五月辛巳,仁宗崩。六月,太子自南京奔丧,高煦谋伏兵邀于路,仓卒不果。”朱高煦老早就觊觎着皇位,此时他竟然为了争夺皇位,在朱瞻基的必经之路上安排了杀手,朱瞻基毕竟不是行军打仗,他是去奔丧,所以身边的护卫也不会太多。这给了朱高煦机会,但机缘巧合之下,朱高煦刺杀失败了。
朱瞻基自然不会将这个糊涂的叔叔放在眼中,因为朱高煦有造反的行动,但没有造反的脑子。果然,朱瞻基只是给朱高煦写了封信,朱高煦就被吓得瑟瑟发抖。信的内容是这样的“张敖失国,始于贯高;淮南被诛,成于伍被。今六师压境,王即出倡谋者,朕与王除过,恩礼如初。不然,一战成擒,或以王为奇货,缚以来献,悔无及矣。”
朱瞻基威胁朱高煦,现在投降还来得及,别等到他人拿你当了宝贝,被人绑来,那么后悔都来不及。朱高煦起兵造反,不得人心,也没有个起兵的合理理由,就这糊里糊涂造了反,等到朱瞻基兵临城下,朱高煦害怕了,抛下众人到朱瞻基马前投降。
原本朱瞻基是不想杀朱高煦的,但朱高煦这么一而再再而三地折腾,论谁也是受不了的。朱瞻基会考虑两种方案,一种就是关到死,或者软禁到死,令一种就是直接斩杀。想来想去还是直接杀了最方便,新仇旧怨一同了结,既干脆又省事。
朱高煦用脚勾倒朱瞻基,根本造不成什么实质性伤害,反而会激怒朱瞻基,将其杀死。难道朱高煦真的活得不耐烦了?从之前的投降和种种表现看,朱高煦并不是一个视死如归之人,我们只能推测,这段记载可能有问题。以当时朱高煦的处境,他应该祈求绕他一死,这或许只是一场戏,可能只是朱瞻基为杀掉他这个叔叔,编造出的谎言。朱高煦真不是个造反的料,如果他能安分守己,必定可以富贵一生,况且朱棣、朱高煦、朱瞻基一直对他足够宽容。可见人要有自知之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并不是明智的做法。
在朱棣的眼里,朱瞻基一直是个好孙子,据史书记载,朱棣出生那天做了个梦,梦到开国皇帝朱元璋赐自己一个大宝,朱元璋让朱棣把这一历史代传下来,可以保佑后代永太平。在他出生的时候,看到朱瞻基这个孩子的气概,朱棣更是喜出望外,越看这个孩子越喜欢。
后来的朱棣越来越重视朱瞻基,便开始重点培养,而朱瞻基在学习上也表现出很高的天分,他勤奋刻苦,聪明伶俐,在朱棣的培养下,才华横溢,最终成功地坐上了大明皇帝的宝座。朱瞻基有个"气运"加身,朱棣非常重视他。由于他喜欢读书,最后也做出了不小的成就。在诸多因素的作用下,朱瞻基坐上了皇帝的宝座。
朱瞻基的学问和文采都很好,在绘画和书法方面也出众。尽管他对这些很感兴趣,但他并没有因此荒废帝业,治理国家的层面仍然很用心。
无论从政治上还是从军事上,都有所突破和拓展。他扩大了内阁在政治上的权力。阁员地位一时猛增,可以算得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既给官员们放了假,同时又大肆打击贪污腐化行为,当时的官员都是人人自危,处事还是公平公正,让当时的朝政很清明。
对老百姓来说,朱瞻基是个很有爱心的人,他甚至曾亲自到外地视察,亲自去耕田,还感叹农民的不易。平时,他关心农业生产和农民的日常生活,十分重视平息灾民情绪,加强赋役力度。军队方面,朱瞻基打击军队中的腐败现象,减少不必要的军事行动,节约军费开支;在外交方面,朱瞻基与其他国家积极交涉,建立了和平稳定的外交环境,更有后来的万朝来邦,甚是繁荣。
对于勤政、有能力管住宦官的皇帝来说,这样的体制并不难,像朱瞻基这样懂得权势与施舍的人,也能管得住。不过,朱瞻基之后,后面的皇帝对这样的事情并不上心,就把那些事情全交给了宦官,这当然很容易导致权力膨胀。最后导致阉党的权力极其强大,这一切看来确实和朱瞻基有分不开的联系。
上一篇:刘伯温为什么不当丞相
下一篇:明朝张嫣皇后结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