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搜索

南明有几个皇帝 南明几位皇帝的结局

时间:2021-06-01 18:18:02 来源:本站整理 来源:网络

最近很多人在问这个南明有几位皇帝,还有这个南明几位皇帝的结局又是什么,这些问题也都非常的有意思的,因为南明这个时间点还是有不少人不知道的,但是问题也不大的,下面小编给大家详细的解析和分析下了,感兴趣的你一定别错过了,速度看看吧,看看南明的皇帝是个什么情况吧。

南明(1644年-1662年),是明朝北京沦陷后,明朝宗室所建立的一系列明朝政权的统称。10多年的时间里,共出现了4位皇帝,他们分别是朱由崧、朱聿键、朱聿鐭、朱由榔

那么南明的历史究竟是怎么发展的呢?这四位皇帝的结局又分别是如何呢?

崇祯皇帝上吊自尽

公元1644年,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攻下北京,万念俱灰的崇祯帝在煤山上吊自尽,明朝作为全国政权的历史已经算是结束了。

没多久后,山海关守将吴三桂叛变,投降清朝,引清军入关,清军打败李自成军,迅速占据北京周边地区。

而此时长江以南的的诸多地区还处在明朝政府的控制之下,一场反清复明的活动正在前赴后继的展开。

1、弘光政权(1644年-1645年)

明朝最初建立时,建都南京,后来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但南京始终有着完整的机构体系。而如今崇祯帝自尽,北京先后成为李自成和清朝的地盘,南京作为陪都,就显得非常重要。成为最重要的政治中心,一场争夺帝位的争斗也在进行。

当时(公元1644年)在淮安避难的明朝宗室有福王朱由崧和潞王朱常淓,其中朱由崧是神宗皇帝的孙子,和崇祯帝的关系也最近。于是凤阳总督马士英就主张立朱由崧为新君;而朱常淓是神宗皇帝的侄子,血缘关系较为疏远,但比朱由崧贤明,于是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侍郎吕大器、右都御史张慎言、詹事姜日广等人主张立朱常淓为新君。最后马士英得到了来自江北总兵的支持,在军队的支持下,朱由崧被拥立,进入南京,先拥有监国一职,同年五月,朱由崧继位称帝,年号弘光。

虽然弘光政权地盘很大,军队很多,但却始终坚持和李自成的大顺政权敌对,当清军和大顺军南下之时,弘光政权两面受敌,处境艰难。

公元1645年,清军将领多尔衮大举南下,进攻江南,而弘光政权内部却矛盾重重,人心浮动,调兵遣将也极为被动,很快,徐州陷落。之后清军迅速进兵,攻下扬州,大肆屠城,南京失去门户,弘光帝出逃但也被俘获,弘光政权建立仅只有一年时间。

1647年,弘光帝朱由崧被押解到北京,后被处死,时年四十岁。在他在位的一年时间里,不修边事、好色荒淫,政治腐败,这样的皇帝,是没有办法复兴明朝的。

2、隆武政权(1645年-1646年)

弘光政权覆灭后,唐王朱聿键在郑芝龙等人的拥立下,在福州监国称帝,这就是隆武政权。唐王朱聿键是朱元璋的九世孙,崇祯一朝曾获罪入狱,所以对于民间疾苦比较有深入的了解。

继位之后,迅速调整战略,和农民起义军合作,共同抗击清军。此举让江西、浙江、江西等地的义军纷纷起兵抗清,一时间形势向有利于隆武政权的方向转变。

但各处抗清势力却人心不齐,争相建立自己为正统的政权,相互掣肘,逐渐被清军各个击破。

公元1646年,清军攻入福建,隆武帝在汀州被掳,不屈绝食而死,享年44岁。

和其他的南明皇帝相比,朱聿键是较有作为的一位了,他做出了正确的联合义军共同抗击清军的策略,但由于朝局受到权臣的掣肘,最终不屈而死,也算是实现了属于他的倔强吧。

3、绍武政权(1646年-1646年)

朱聿键死后,他的弟弟朱聿鐭在广州被大学士苏观生和广东布政使顾元镜等拥立为帝,年号绍武,这就是绍武政权。

但与此同时,明朝宗室还建立了永历政权,绍武政权和绍武政权明争暗斗,直面清军兵锋的绍武政权在刚建立了的年末就被清军攻灭,朱聿鐭在位仅一个月的时间。

公元1647年,朱聿键自缢而死。享年42岁。

绍武政权是南明诸政权最没有实力也没有存在感的时期,它只是一些忠于明廷的士大夫强行拼凑起来的政权,并没有对明朝的复兴起到积极的作用。

4、永历政权(1646年-1662年)

隆武政权覆灭后,在两广总督丁魁楚、广西巡抚瞿式耜等人拥戴下,桂王朱由榔在肇庆登基为帝,年号永历,这就是南明最后一个政权永历政权。

永历政权倚仗这大西军余部李定国、孙可望的势力,才在西南一隅苟延残喘。但其实永历政权的实际权力始终掌握在权臣手里,朱由榔并没有实权。

公元1661年,清军攻入云南,朱由榔逃亡缅甸,后清军将领吴三桂攻入缅甸,缅甸国王只好把朱由榔送给吴三桂,第二年,朱由榔被吴三桂的亲信绞死,终年40岁。

总结:

占据江南大部的弘光政权,却矛盾重重,一年时间就走向了覆灭;隆武帝的雄才大略最后也以无奈告终;而绍武政权和永历政权,地域狭小,自保都非常困难,复兴明朝之路,无异于是痴人说梦。

网友评论

上一篇:如果吴三桂投降李自成会怎样 还会有清朝问鼎中原吗

下一篇:怎么理解高晓松说明朝是三无朝代

相关推荐

图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