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搜索

李成梁其实治军很涣散,为什么还能保大明的东北二十多年安宁?

时间:2018-11-10 11:37:08 来源:本站整理 来源:网络

说到李成梁其实这个人是很有意思的一个人,他其实也算得上一位被官方所唾弃的人吧,话说他治军非常的散漫,总感觉他带的兵都不是纪律严明,但是从结果来看的话,还是非常的厉害的,话说他保护了明朝东北这些地方有二十年的安宁了,那么有人问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李成梁有自己的玄机,还是说敌人本就弱?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

李成梁一代名将,是万历时期标志性的一方“诸侯”。在他的努力下,大明的东北保持了20余年的”稳定与繁荣”。

在辽东,李成梁黑白通吃,敌我通杀,无所不能。万历年间,出了山海关李成梁比万历还好使。

那么李成梁哪来这么大能耐呢?总的来说,他有两个”法宝”。

第一,拥有过硬的枪杆子”辽东铁骑”。

李成梁本身是个读书人,怎奈家贫,无奈袭职从军。而隆庆年间的辽边,各种势力鱼龙混杂,蒙古各部,女真各部,辽东汉人,朝鲜人,等等。总之是乱世。最大的压力还不在女真人。而在于察哈尔的前身土蛮部,经常进犯辽东。

相对而言,建州女真当时还是个破落户,过着半穴居生活,整天在大山里挖参卖钱。而海西四部女真更为强大。

而李成梁40多岁才参军,到了辽东都督佥事这个位置上,都已经50余岁。正是做事成熟稳重,深谋远虑的最佳年纪。他莅任之后,便开始组建他的“辽东铁骑”,充分利用明军的火器优势加上学习蒙古的骑兵优势。这支部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关宁铁骑”的前身。

关于辽东铁骑,又称“李家军”。全盛时期,主力在4800余人。每人配备三匹战马和一柄”神器”三眼神铳。战斗力异常强悍。由于他们的俸禄都是“双饷制”,除朝廷配发的部分足额发放外,李成梁还有另饷,死了以后还有丰厚的安家费。所以这支部队又称为李成梁的“家丁”。

这支部队纪律严明,战斗力强悍,擅长奇袭、奔袭、夜战。在征服蒙古土蛮部和万历朝鲜之役中战无不胜,还多次在平定女真各部落的叛乱大放异彩。

所以对于蒙古各部、女真各部而言,不服气没用。用东北话说,“你瞅啥,不服我就把你打卑服。”

因为有了自己的枪杆子,所以也不用担心朝廷的权斗过分影响自己。即便后来张居正倒台,李成梁下课。但是“辽东铁骑”依然属于李家,由儿子李如松统领。到最后,万历还是不得已请李成梁继续回来主持工作。

第二,拥有整个辽东的最大“黑市市场”宽甸等六堡。

万历元年(1573年),作为辽东总兵的李成梁在击退蒙古土蛮后,扩筑宽甸六堡。宽甸六堡全兴时期有64000余户居民,有整个辽东最大的马市。它既是监视建州女真的桥头堡,又是和建州女真最大的榷场。你以为李成梁那么多钱哪来的?

在刚扩筑宽甸六堡的时候,正好建州女真都指挥王杲想垄断抚顺互通马市,诱杀了明朝备御裴承祖。明朝一怒之下,取消了贡市。

机会难得,李成梁立即准备征讨王杲。结果来了不怕势大,万历2年(1574年),王杲干脆纠集鞑靼土默特、泰宁部,大举犯扰明朝辽东重镇辽阳、沈阳。于是李成梁便派兵剿了王杲的老窝古勒寨,斩首一千余级。此后,互市的主动权就彻底掌握在了李成梁手里。

就在这场战争中,努尔哈赤和他弟弟舒尔哈齐成了李成梁的俘虏,最后变成了李成梁的家奴。

李成梁非常善待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并没有将他们按照惯例阉割,送到宫里去。因为李成梁留着他们有用。

这个用途在万历11年(1583年),充分体现出来。李成梁攻打阿台时,“满奸”塔克世与其父觉昌安前去古勒寨为明军劝降。然而李成梁的军队是靠主动进攻,然后“分红”的军队,所以对古勒寨进行了屠城分赃。结果塔克世与其父觉昌安就被误杀了。

结果“家奴”努尔哈赤叫起来“撞天屈”,李成梁自知理亏,于是上书请求了30道敕书,几十匹马作为补偿给了努尔哈赤。马不值钱,可是30道敕书那不一样。因为这个是到京朝贡贸易交换凭证的信物,整个建州三卫若干年加在一起,才500道,所以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也时候来努尔哈赤起兵的资本。

然而李成梁的亏欠之心还不止于此,李成梁还上书请求朝廷将塔克世的土地、人马等送给努尔哈赤,让他承袭都督指挥衔,作为补偿。并且在此后的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过程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李成梁就是利用努尔哈赤,让其成为自己在管理女真各部的代理人。

李成梁在一天,哪怕是李如松在一天,努尔哈赤也不敢反。努尔哈赤也曾经发誓,一辈子效忠李家。终清一朝,李成梁的墓都是受到保护的。

但是世事无常,李成梁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大棒加金元打造了“平安辽东”20余年。结果打卑服了土蛮,打卑服了建州女真、海西女真。虽然在朝堂上,各种弹劾,万历的各种”不信任”,仕途的各种“大起大落”;然而在辽东,无论白道黑道,好人坏人,朋友还是敌人,对自己都毕恭毕敬。但是自己终究养虎为患,铸成大错。

繁荣了一个时代,却隐患了一个未来!

网友评论

上一篇:陈圆圆艳史,她竟然被多人轮番占有

下一篇:朱元璋为什么要定国号为“明”?

相关推荐

图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