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取功名,自然是古代每个读书人的愿望,而状元又是第一名,所以如果能够成为状元,简直就是能够光宗耀祖的,让所有人都羡慕不已。不过状元却很少有能够在后来成为国家栋梁的,甚至历史上还有一个最为悲惨的状元,才当上状元没多久,就被皇帝下令车裂处死,这简直比小说还要让人难以置信,那么这位状元又是为什么被车裂的呢?
在人们眼中,古代的状元郎们都是非常了不得的人物。在古代落后的教育条件下,能成为状元的人可谓是凤毛麟角。而且,当时的科举是将全国的所有文人同等看待的,并没有类似于现在的偏远地区加分之说。
据研究人员统计,明朝的二百多年里,状元仅有八十九位。可以说,在明朝想成为状元,其难度比考上清华北大要难得多。而高中状元的人,无一不是惊才艳艳,前途无量,备受皇帝器重。就算是日后想封侯拜相,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是,在明朝前期,偏偏就有着这么一位状元,不仅没有一步登天,反而摔得可怜,甚至,被皇帝下令车裂。
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位倒霉的状元,名叫陈安。明朝初年,他在福建的一个小山村中出生了。陈安自幼好学,并且很有读书的天赋。在他的努力下,他从秀才考到举人,然后,在洪武三十年(1397年)高中状元。
算起来,朱元璋虽然执政了三十年,可这三十年中,仅仅出了五位状元。加上陈安,不过才六位。很快,陈状元被朝廷任命为翰林院修撰。任命下来以后,陈安非常高兴,因为有史以来,这是状元能够被授予最高的官职了。
照理来说,凭借状元的身份,陈安本可以在官场上顺风顺水。就算再不济,也能保证自己富贵终生。但是,陈安非常倒霉。因为,他出生于福建,是南方人。陈安中状元的这一年,明朝在全国总共录取了五十二名考生。
但是,这五十二个人全部是南方人,而长江以北的各个省份中,无一人入榜。
其实,在古代的科举中,南方文人考中进士的人数,要比北方人多得多。据研究人员统计,整个北宋时期,考中进士的文人有九千六百三十人,其中,北方人,只有四百多人,连零头都不够。整个明朝近三百年中,出了八十九个状元,其中北方人也只有十一个。
由此可见,古代的时候,南方人和北方人在读书方面,还是有差距的。这也难怪,古代的时候教育资源极不均衡,能够有条件读书的家庭更是少之又少。南方的经济条件比北方要好得多,进士、状元多也就理所当然了。
可是,这一年北方人无一上榜,令众多北方文人恼怒异常。落榜的北方文人,将怀疑的目光落在了这次考试的主考官员身上。说来也巧,三名主考官偏偏也全是南方人。于是,北方文人群情激奋,认为:这次考试中有徇私舞弊的现象,坚决要朝廷给一个说法。
北方文人虽然全部名落孙山,可是,人数确实不少。此事愈演愈烈,甚至,闹到了朝廷上。朱元璋向来多疑,听到此事后便觉得其中必有猫腻,于是,对主考官员进行责问。
主考官员也是有苦说不出。因为,进士的文章,每篇都要经过朱元璋的过目。而且,北方人的文化水平与南方人相差甚远,本着择优录取的原则,结果只能是这样,自己也是问心无愧的。看到此事惊动了皇帝,北方文人更加亢奋。
在他们看来,反正一个人也没有上榜,光脚不怕穿鞋的,闹到最后,兴许还会给点名额。于是,他们咬定其中有暗箱操作,不断地给朝廷施压。为了平息北方文人的愤怒,朱元璋命令主考官员重新阅卷。
实际上,此时的朱元璋还没有动杀心,他只不过是想要让主考官员录取几名北方文人,这样的话大家都好有个交代,朝廷也不至于太过难堪。可是,主考官员偏偏在这时候玩弄了小聪明。重新阅卷的时候,他们故意将北方文人中质量很差的试卷呈上去,以表明自己之前并无错误。
他们自认为做的神不知鬼不觉,可是,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有人得知了之后,暗中向朝廷举报,气的朱元璋杀心顿起。国家草创,经过几十年的治理,好不容易稳定了下来。可是,手下居然敢在科举上搞小动作,真是大胆包天,且平民出身的朱元璋对官场舞弊一直深恶痛绝。
于是,朱元璋下令,对主考官员从严治罪。
几位主考官员,被发配的发配,被处死的处死,无一好下场。不仅如此,朱元璋还认定状元陈安与主考官员暗中有勾结,于是,将陈安的状元废除,然后,下旨将陈安车裂。可叹的是,才华横溢的陈状元,竟然落得了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仅做了不足20天的状元,便死于非命。
这场血案固然是朱元璋借题发挥,但是,他的目的却十分明确:扩大统治基础,笼络北方士人。
当时,退往长城以外的元朝残余势力仍然经常袭扰边境,明廷多次调集大军予以征讨,终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北方形势依然不稳。而且,北方长期受蒙族元人统治,北方士族对明廷的认同,远比南人疏远。因此,笼络北方士大夫,在南北籍贯官吏中平衡权力分配,对朱明王朝来说相当必要,属于政治大局的“维稳工程”。
所以,说到底,此时的陈安是不是冤枉的已经不重要了。朱元璋这样做,只是为了笼络北方的文人,而陈安等人,就这样成了政治的牺牲品。
上一篇:为什么朱元璋说不要贬低元朝?
下一篇:朱元璋施政埋下哪些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