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搜索

赵匡胤身为开国皇帝有何高明之处?

时间:2019-07-09 18:08:01 来源:本站整理 来源:网络

很多人都说赵匡胤和其他的开国皇帝有很大的不同,他竟然可以想到一招杯酒释兵权,顺利解决掉了百年来一直存在的一个难题。可能对于开国皇帝来说,登基以后都会对这件事心有忌惮,如果处理功臣会落下一个忘恩负义的名声;不处理又担心皇权受到威胁,所以一般为了江山还是会选择斩草除根。不过赵匡胤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没把功臣放在自己的对立面,如果大家能和平解决自然没必要动刀枪。

眼界和胸怀,是决定行为的指南。眼界宽广,胸怀博大,自然待人诚恳,以己度人,换位思考,便不会做出禽兽之举、畜生之为。赵匡胤出生于兵荒马乱、城头变幻大王旗的五代时期,武将出身,参战无数,却能在了却天下君王事的过程中,突显出人性的悲悯,内心的慈悲,殊为难得。

其实,在改朝换代的过程中,赵匡胤不但是通过“杯酒释兵权”实现皇权的稳固,而非大肆杀戮功臣,而且在夺取天下时,也没有过分杀戮,他几乎是兵不血刃地夺取了政权。

公元960年,时任后周殿前司都点检、掌管后周禁军的赵匡胤,将部队拉到黄河边上的陈桥驿,在部众的拥戴之下,发动了陈桥兵变,实现了黄袍加身。在手握军队的情况下,赵匡胤没有用鲜血铺就登上皇帝宝座的道路,而是以不杀人为底线,迂回曲折地推进。

比如,对于如何上位,他特意征求了后周原宰相范质的意见。范质是后周世宗柴荣临终的托孤之臣,他自然竭力维护后周幼帝柴宗训和皇太后的利益,在生米煮成熟饭的情况下,他向赵匡胤提出三点要求:一、要求赵匡胤接受柴宗训的禅让,行禅让之礼;二、像尊敬自己的母亲一样,尊敬柴荣的妻子(太后);三、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照顾好逊位的少帝柴宗训。赵匡胤一一答应,所以,他的上位,宫闱中没有流下一滴血。

对待后周的将领和大臣,他也是尽量拉拢,以不杀人为底线。对于领有重兵的侍卫亲军司马步军都虞候韩令坤和副都点检慕容延钊,赵匡胤安排人分头劝降,当他们表示归顺,赵匡胤立即授予他们高官。

对于后周旧臣,如范质、王溥、魏仁浦三个后周宰相,让他们继续任宰相,又给他们加官进爵。因此,赵匡胤的新朝,政府班子几乎全部是后周时期的原班人马。

为了解决五代以来武将夺皇位的历史惯性问题,赵匡胤决定收兵权。961年7月,他在宫中设宴,请大将石守信、王审琦等喝酒。酒酣之际,赵匡胤闷闷不乐起来说:“若非你等出力相助,我哪有今日?你们的功德,我铭记于心。只是如今做了皇帝,却反而睡不着。”大将们忙问为何。赵匡胤说:“做皇帝如此风光,谁人不想?”大将们均表示不会有异心。赵匡胤说:“纵使你们无异心,但你们的部下将黄袍披在你们身上,那也由不得你们了。”大将们吓出一身冷汗,赶紧请教办法。

赵匡胤说说:“人生所谓富贵者,不过多积金银,厚自娱乐。你们何不释去兵权,购买良田,为子孙立永久之业,我们君臣上下相安,岂不好?”

于是,大将们第二天就提出辞去军职。赵匡胤十分高兴,立即赏给他们大量金银财宝,又与他们结为儿女亲家,于是,这些大将便高高兴兴地安享富贵去了,得以高位善终。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吸取五代藩镇之乱的教训,削夺了武将兵权,巩固了帝位,但他没有因此杀戮功臣,充分显示出他在政治上杰出的政治才能。

网友评论

上一篇:南宋为何要联蒙灭金?这个策略正确吗?

下一篇:陆游考试考了第一名,为什么秦桧要撕掉他的卷子?

相关推荐

图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