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选择托孤大臣其实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如果选错托孤之人可能会有江山不保的风险。在南北朝时期,陈文帝陈蒨是陈朝第二位皇帝,他在为一共7年时间,陈文帝死后他的儿子陈伯宗继位,他的弟弟陈顼为托孤大臣。但陈伯宗仅仅当了两年皇帝便被陈顼废黜,此后陈顼自立为帝并且改年号为“太建”。有时候亲人也不见得靠谱,只能说陈文帝太不了解陈顼了,因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托孤这个词因为刘备把儿子刘禅托孤给诸葛亮,从而变得为世人所熟知。刘备把儿子刘禅托孤给诸葛亮是一次成功的托孤,诸葛亮为了完成刘备的遗志,辅助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其实中国数千年历史,托孤又何止刘备把儿子刘禅托孤给诸葛亮,还有很多很多的托孤不为后世所熟知。现在小编要讲述的这个托孤故事,是一次失败的托孤,皇帝临终把太子托孤给弟弟,太子刚继位,弟弟就发动兵变杀侄夺位。
这位皇帝是南北朝时期南陈的陈文帝陈蒨,太子是陈文帝陈倩的儿子陈伯宗,弟弟是陈宣帝陈顼。
陈文帝是南陈开国皇帝陈武帝的侄子,南陈第二位皇帝,他不仅是南陈难得一见的明君,也是整个南北朝时期难得一见的明君。
陈文帝在位期间,继承陈武帝的文治武功,令南方经济得到恢复,南陈国力得到显著提升,与北方强大的北齐和北周都能够抗衡。因陈文帝在位期间年号“天嘉”,后世把他开创的治世史称“天嘉之治”。
公元566年,在位七年的陈文帝病重,临终前把长子兼太子陈伯宗叫到床边,又把很有才干的同母弟弟陈宣帝叫来。陈文帝告诉弟弟,自己即将不久于人世,但太子尚且年少无知,害怕自己死后,太子不懂治国而导致南陈衰落,因此把太子托孤给弟弟,希望弟弟能好好辅助太子。
陈宣帝含着泪水,答应了兄长陈文帝的托孤,一定会竭尽所能辅助太子,为南陈的富强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陈文帝听到弟弟说出自己最想听的话,安然离世,终年46岁,庙号“高祖”,谥号“文皇帝”。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陈文帝要是在九泉之下看到弟弟陈宣帝的所作所为,他一定死不瞑目。
公元566年陈文帝死后,年仅12岁的陈伯宗以太子身份继承皇位,成为南陈第三位皇帝。按照陈文帝的遗诏,由皇叔安成王陈顼,即陈宣帝做辅政大臣,并且可以佩剑上朝。
在古代中国,为了皇帝安危等原因,文武大臣上朝时都不能佩剑,如果大臣被特许佩剑上朝,那这位大臣的权力和地位都是无与伦比的,陈宣帝就是中国历史少见的可以佩剑上朝的大臣。
由于陈宣帝仗着自己是托孤大臣,有时候一些军政大事都自己决定,从不经过和汇报陈伯宗,其他皇室成员对陈宣帝很不满,暗中散播陈宣帝想篡位的谣言。
陈宣帝听到这些谣言,原本就有篡位之心的他坚定了篡位想法。其实陈宣帝对生性软弱的侄子陈伯宗当太子早已不满,那时候兄长陈文帝仍然在位,他就没有表露出这种不满。
公元568年,掌握了军政大权的陈宣帝发动兵变,废掉了年仅14岁的陈伯宗,自己登基称帝,成为南陈第四位皇帝。
陈宣帝本以为会有很多大臣反对或痛骂他兵变篡位,但他没想到几乎所有文武大臣都站到他一边,没几个大臣站到陈伯宗一边。就这样,陈宣帝顺利篡夺了皇位。
两年后的公元570年,年仅16岁的陈伯宗突然不明不白地死掉,既没有庙号也没有谥号。史料没有记载死因,后世推测是陈宣帝暗中杀死侄子陈伯宗。
虽然陈宣帝通过兵变杀侄夺位,但他是继陈文帝之后南陈又一位很有作为的明君,南陈在他的统治下仍然富强。
昔日刘备把儿子刘禅托孤给诸葛亮是成功的,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辅助刘禅。今日陈文帝把儿子陈伯宗托孤给弟弟陈宣帝是失败的,因为陈宣帝杀侄夺位。
但从对历史发展来看,陈宣帝杀侄夺位的决定是绝对正确的,还是俗话说得好,皇帝是有能者居之,陈宣帝也是一代明君,只怪陈伯宗没能力没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