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是秦国末期著名将领,曾率军在灭燕之战中立下大功。不过后来李信伐楚被项燕击败,没能一举攻破楚国。李信年少便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在秦国年轻一派中颇有威信,此后也是深的秦始皇的信任。荆轲刺秦王失败,燕国此举让秦始皇大为恼怒,立即下令派王翦、李信等人攻打燕国。后来李信率兵追击太子丹,燕国被迫斩杀太子丹,并把首级先给秦始皇,想保国一命。但最后还是难逃被灭亡的命运。
秦国在当时有个《军功奖励制度》,这个《军功奖励制度》对打仗胜负的奖惩,是有严格规定的。如果打了胜仗,肯定会升级升职。如果打了败仗,一定会降级降职,乃至受到惩罚。
可是,秦国将军李信带着20万秦军和楚军作战时,被攻破两座军营,损失了七个都尉。虽然《史记》上并没有说损失了多少人马,但“都尉”是仅次于“将”的中高级军官,损失七个“都尉”,说明损失其实是非常大的。
李信损失这么大,气得秦王嬴政只好亲自前去向王翦道歉,低三下气请王翦出山,给他60万军队,让他带着去和楚国作战。可以说,李信让秦王嬴政不但损失了军队,还损失了面子。
不过,虽然李信让秦王嬴政蒙受这么大的损失,但是奇怪的是,秦王嬴政竟然没有处罚李信。虽然攻打楚国的时候,秦王嬴政再也没有让李信跟着去。可是随后,秦王嬴政就派他跟着王翦的儿子王贲攻打辽东,俘虏了燕王喜,让燕国彻底灭亡。紧接着,秦王嬴政又派他和王贲一起去攻打齐国,攻入齐国都城临淄,灭掉齐国。
此后,虽然历史上再没有关于李信的记载,但是,因为飞将军李广是李信的后人,由此可见,李信后来应该还活得好好的,直到老死。否则的话,他的后人中也不会出现李广这样一位杰出的人物。
那么,明明李信打了败仗,捅了那么大的娄子,为什么他不但没受到处罚,反而受到优待呢?
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也不难。
秦王嬴政和秦昭襄王的性格是很相似的。我们来看看,秦昭襄王是如何处理白起和王龁的。
白起是百战百胜的将军,对秦国攻城略地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秦昭襄王最终赐死了他。王龁打仗的能力比较一般,在长平之战的时候打不赢,因此秦昭襄王换上了白起,才打赢了长平之战。后来,在邯郸之战的时候,秦昭襄王先是派王陵去攻打赵国都城邯郸,攻不下来。于是又派王龁去,还是攻不下来,而且损兵折将。就这么一位“常败”将军,秦昭襄王对他却一直非常重视,给予他很高的优待。
那么,为什么白起打了那么多大胜仗,秦昭襄王赐死了他。王龁不会打仗,屡战屡败,秦昭襄王还对他那么好呢?
根本的原因,就是王龁由于打了败仗,因此他所立的功劳并不高,野心并不大,不会对秦昭襄王构成威胁。而白起所立的军功很高,打仗能力又强。秦昭襄王对他很担心,所以最后要杀掉他。
我们再来看秦王嬴政时期的王翦和李信。
当秦王嬴政派王翦去攻打楚国的时候,王翦向秦王嬴政要60万人马。当时秦王嬴政说,王将军老了,胆小了。然后他问李信,李信说只要20万人马。也因此,秦王嬴政最终派李信去打楚国。
那么,秦王嬴政真的认为王翦老了吗?显然,他并不是这样认为的。那不是他的真心话。他的真心话是什么?是担心把60万大军交给王翦,相当于把全国的军队都交给了王翦,王翦掌控了全国的兵权,如果对他反戈一击,该怎么办?或者王翦不反戈一击,而是打到楚国去以后,在楚国称王,带着60万军队打回来,进攻秦国,把他给灭了,又该怎么办?
秦王真正担心的,其实就是这一点。
后来,王翦在答应重新出山的时候,已经明白了秦王嬴政的担心。所以,他连续五次向秦王嬴政提出,要给予他封地。甚至走到边关的时候,他还派人对秦王嬴政说,请嬴政一定要兑现给他的封地。当时身边的人就问王翦,说王将军你是个大气的人,为什么却反复计较这件小利呢?王翦就告诉身边人说,他这样做,就是让秦王嬴政放心。既然他王翦那么在乎秦国内的土地,就不会带着军队造反,或者留在楚国不回去了。
李信显然也是明白秦王嬴政的担心的。所以他一开始就只向嬴政要20万人。李信也许知道这20万人,不一定能打败楚国,但是为了不让秦王嬴政担心,因此只带20万人出去。
李信做事情,这么让秦王嬴政放心,秦王嬴政怎么还会不重视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