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王国之后,在民国政府的倡议下,很多人都将蓄了多年的长辫子给剪掉了,以表示与清朝彻底决裂。不过还有一个人却表现出了对清朝皇室的忠诚,公然与北洋政府唱反调,不仅没把辫子给剪掉,而且还禁止他所统辖的军队也不得把辫子给剪掉。搞得当年身为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也只能是干瞪眼。
这个人就是张勋。那么张勋为什么不肯顺应潮流,非要留辫效忠呢?
这和张勋的成长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张勋自幼父母双亡,生活无着,更别想进私塾读书了,可以说,从小就尝尽了人生冷暖。
张勋30岁的时候,衣食无着的他,索性投到广西提督苏元春麾下,入广西投身中法战争。由于他作战英勇,每战必身先士卒,因此得到赏识,被提拔为参将。然而,此时的清朝已是日暮之气,外忧内患不断。张勋在甲午战败后,又随袁世凯辗转到山东镇压义和团。
一没有钱二没有背景三没有资历,张勋想要出人头地,自然是难于上青天。不过,很快他就得到了一个机会。
1900年,慈禧听信义和团刀枪不入,悍然向列国宣战,结果导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城。
此时的慈禧实在是狼狈,她本来还指望地方大员率军进京勤王,没想到李鸿章、张之洞等封疆大吏不仅按兵不动,还和洋人签下了“东南互保”协议。
眼看炮声隆隆,惊惶失措的慈禧,这才带着光绪等人以“西狩”为名,仓皇而逃。
在李鸿章代表清廷和列强签下《辛丑条约》后,慈禧见洋人撤出北京城,这才带着光绪等人起驾回銮。
袁世凯听闻消息后,立刻派了一支精锐部队前去护驾。负责这支队伍的统领正是张勋。
张勋深知机会难得,在护送慈禧回京的路上,他一直鞍前马后地守护着慈禧。
据说在途中由于他操劳过度,痔疮发作。但他为了不影响慈禧回京的时间,所以一直忍着没有说。后来,还是李莲英看到他的官袍上有血,经过询问才知道。
慈禧因此大为感动,认为张勋是难得的忠臣,所以在她回京后,便把他调回北京城,任命他为御前护卫,专门负责慈禧和光绪的安全。
按说清皇室向来对汉族官员不信任,因此皇家侍卫及朝中重要的权位,都由满清八旗来担任,张勋能被提拔为“御前护卫”,可见他得到多大的重用
到宣统继位时,屡被提拔的张勋,已经升任江南提督一职。而他所获得的这一切,自然都离不开清廷的恩典,所以他对清廷愈发忠心耿耿。
武昌起义爆发后,张勋奉命镇守南京。由于他顽强抵抗革命军,得到清廷的嘉奖,并被授予江苏巡抚兼两江总督及南洋大臣。
可惜此时的清廷退位已是大势所趋,就在张勋成为封疆大吏不久,在袁世凯的游说下,清皇室颁布了退位诏书,从此退出了政治舞台。
北洋政府建立后,跻身于总统之位的袁世凯,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就包括剪辫子这一条。
尽管袁世凯是张勋的老领导,但张勋才不管什么朝代更迭,铁了心要向逊位的清皇室表忠心。所以他傲娇地拖着一条长辫子,根本不理睬这档事。不光如此,他还禁止他手下的官兵剪辫子。
袁世凯见张勋和自己唱反调,于是发电报斥责他,谁知道张勋搬出一套“天地君亲师,自古敬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理论来对抗袁世凯。最后袁世凯拿他没有办法,干脆睁一眼闭一眼,随他去。这样一来,张勋和他的军队,就被时人称为“辫子军”。
张勋一直和满清遗老们多有往来,由于他能混出头,都是清皇室所赐,再加上封建王朝多少年,他一直习惯了皇帝坐龙庭的时代,所以他一直想等待机会,复兴清王朝。
机会很快就来了。
袁世凯去世后,北洋政府总统黎元洪和国务院总理段祺瑞发生了“府院之争”,两人为了争夺权力,都来拉拢既有实力又有影响力的张勋。
张勋认为机会成熟,于是带着5千人马,以调停的理由进驻北京城,随后赶走了黎元洪。经过与保皇党们的谋划后,发动复辟,拥立逊帝溥仪登基称帝。
张勋的倒行逆施,很快遭到全国人民的声讨。各路军阀也趁机进京征讨。就这样,仅12天时间,张勋的复辟梦便宣告破碎,他不得不躲到荷兰使馆避祸。
不过,由于张勋平时的口碑不错,北洋政府最终以“时事多艰,人才难得”为由,赦免了张勋的罪行。
张勋自此再未参与政事,他久居天津,利用多年的积蓄进行实业投资,由于他经营有道,因此财源不断,挣下了一份偌大的家业。
张勋是个乡情很重的人,他不光拿钱给老家的乡亲每家做了一栋大房子,还特意在北京建了江西会馆,以供江西老乡们聚会所用。同时对于进京读书的江西人也倾囊相助。
除此外,张勋为人耿直大方,对钱财不看重,所以不管是军阀还是地方官员都喜欢结交他。
1923年,张勋病逝于天津。他的死轰动一时,各界名流纷纷前往吊唁,得到他帮助的老乡们和戏曲界的名伶们,也自发参加了他的葬礼,据说光是花圈都铺了2里地。
最难过的得算溥仪,他得知后哽咽不止,赐谥“忠武”。
上一篇:民国箱尸案究竟是怎么回事?
下一篇:郭松龄为什么会反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