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是西周早期分封的一个诸侯国,当时鲁国疆域还不算大,后来接连吞并周边的极、项、须句等小国,才慢慢发展至强盛。鲁国最为巅峰的时期,就是在鲁恒公、鲁庄公、鲁僖公时期,当时的齐国足以和齐国争霸。不过到了战国时期,鲁国渐渐走向衰落,战国七雄中也没有鲁国,但鲁国硬是坚持到战国末期才被楚国消灭,被齐楚夹在中间的鲁国到底是如何自保的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兼并战争,周王室分封下的百余诸侯国极度锐减,其中秦、齐、楚、赵、魏、韩、燕七国实力大增,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然而后人大多只知七雄,却很少注意在战国时期仍然还有一些国家存在,其中就有宋国、鲁国、巴国、蜀国、中山国等大国,其中鲁国更是撑到了战国后期,还一度有附庸国君上殿觐见,其势不逊于七雄。这不禁让人有些好奇,是什么让鲁国能够坚持到战国后期才灭亡的呢?
一、周室宗邦,诸侯望国
提起鲁国,不由得人想起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不仅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万世师表”的孔子了。这位至圣的家乡便是鲁国,这个国家有着丰富的底蕴,强大的背景:“周之最亲莫如鲁,而鲁所宜翼戴者莫如周”。同时,在这个国家当中,也有着最为发达的周礼体系,在礼乐崩坏、诸侯僭越的春秋时期,只有鲁国保留着周公旦制定的礼乐制度,世人皆称“周礼尽在鲁矣”。
早在西周时,鲁国就背景雄厚。周王朝历来有“厚同姓、薄异姓”的国策,而周成王赋予鲁国“郊祭文王”、“奏天子礼乐”的资格,不仅仅是对周公旦功劳的一种追念,更是希望作为宗邦的鲁国能够“大启尔宇,为周室辅”,可以说鲁国获得了“一国之下,百国之上”的地位了,这是鲁国在政治上的优势。作为西周强藩,鲁国震慑并管理东方,充分发挥了宗邦的作用,同时,鲁国地处东方海滨,有鱼盐之利,又得原来商朝王族“殷民六族”,此时的鲁国“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比起自西陲、荆蛮而起的秦国、楚国,不知强了多少。
二、身处夹缝,亦无大忧
鲁国身为西周强藩,再加上周王室优待,其国力之强,使得国人和夷狄之民“莫我敢承”、“莫不率从”。直到春秋,时不时还有小国前来觐见朝贡。然而到了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崛起的晋国、齐国都不把东周放在眼里,而东迁的周平王,管辖范围大减,使得东周形同一个小国,百余诸侯征伐不断,而天子不仅不能担负起天下共主的责任,还经常要向一些强大的诸侯求助。渐渐地,强大的诸侯就不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而处于鲁国邻国的晋国、齐国,就都把目光放到了这个曾经的“诸侯望国”上。
鲁庄公十年(前684)齐桓公为报当年鲁国接纳公子纠与管仲之仇,发兵攻鲁,双方列兵长勺,当时的齐强而鲁弱,鲁庄公采用曹刿建议,使鲁军按兵不动,待到齐军三次击鼓发动进攻,均未奏效,士气低落,而鲁军一鼓作气,完成了这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长勺之战。而之后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口号,代行天子征伐之事,鲁国作为周室宗邦,自然是打击不得的,因此齐国错过了最好灭鲁的机会。而另一个强大的晋国,一度作为鲁国的靠山,双方各持所需,倒也相处融洽。然而等到晋国解除了齐国的威胁,想要反身对这位“好邻居”动刀时,不料内部六卿相互诘难,搞得晋国乌烟瘴气。魏、韩、赵三家分晋,之后三国又时常起摩擦,互相牵制,给了鲁国存活的机会。可以说虽然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不复西周时的强大,但好在周围的大国在国策上存在问题,因此鲁国能够在夹缝中生存,暂时没有性命之忧。
三、鲁无明君,亡成必然
史书上,很难发现鲁国有很大作为的国君,就连对这个国家的记载也是少之又少,我们也只能从别国史官对于它的只言片语,来了解这个国家。周平王三年(前768年),鲁惠公担任鲁国国君,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国势大振,百姓悦服。周平王四十九年(前722年),鲁惠公死而嫡长子年弱,于是庶长子鲁隐公代掌国君之位,孔子所做《春秋》起于该年。由于春秋以鲁国国史为基础而编,故当时的国际大事都是以鲁国纪年来记录的,鲁隐公也因为其纪年年号常被提及而出名。
周桓王九年(前711),惠公的嫡长子即位,是为鲁桓公,因为自己的夫人与其兄齐襄公通奸,被齐襄公迫害。周桓王十四年(前706),桓公之子即位,是为鲁庄公,在位期间多次与齐国开战,虽输多胜少,但好在有曹刿、曹沐等大将,无亡国之忧。自鲁文公始,鲁国也难逃卿大夫掌权乱政,公室衰微的局面,外有秦晋争霸,鲁弱而附晋,内有襄仲、三桓争雄,内忧外患。
到了鲁定公时,孔子受到重用,孔子建议他外联齐国,内部重振君威,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此后孔子还助定公从齐收复汶阳之地,孔子终于获得机会,开始推行他的政治主张,讲求孝道,稳定家庭,安定社会。使鲁国社会和谐,经济蒸蒸日上,国富民强起来。之后的国君再无大作为,鲁国于鲁顷公二十四年(前256),为楚考烈王所灭。
早在西周,鲁国就有大好形势,甚至一度成为大国强藩,奈何没有一个明君来制定百年国策,搞的鲁国空有政治、经济之利,却难以因利乘便,搭上一条发展的顺风车,反而把自己玩死,被后起“荆蛮”楚国所灭。然而在漫长的慢性死亡之路上,鲁国却也因为一次次巧合躲过杀身之祸,本来是最好灭鲁的齐,也曾欲灭鲁,可是郑国地处中原核心,乃是兵家必争之地;宋国商都繁华,国家富足,这两国都比鲁国更加诱人,齐国为了得到这两国,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三晋内乱,灭鲁计划搁浅。楚国也欲灭鲁,晋楚争霸、楚国空虚,春秋后期,吴国、越国崛起,多次败楚,打乱楚国进军中原的计划,但最终楚考烈王还是完成了灭鲁的任务。
上一篇:文姜之乱是怎么回事?
下一篇:为什么白起是站在军事家顶端?